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物理》2017,(8)
<正>我是杨振宁先生的学生,到如今45年了。45年来我跟从杨先生经历的学习过程可回忆的事情很多,借今天给杨先生祝寿的机会,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分享一些对我有特别意义的我所知道的杨先生。1我的学生时期我1971年到美国纽约石溪大学读书,1972年杨振宁先生收我做他的研究生。回想四十多年前我的学生时期,首先浮入脑海的就是杨先生对学生的关怀和耐心。记得当时我有较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到他的  相似文献   

2.
翟荟 《物理学报》2022,(18):230-236
早在20世纪50年代,杨振宁先生和他的合作者们就意识到,稀薄中性量子气体中最主要的相互作用效应可以被s-波散射长度来描述,从而可以得到不依赖于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细节的普适描述.这一洞见奠定了量子气体的理论基础.他们还由此给出了玻色气体基态能量的表达式,后来被称为“Lee-Huang-Yang修正”.实验物理学家克服种种困难,在近40年后的1995年,才将冷原子气体冷却到量子简并.此后,冷原子物理展示出来种种优势,包括相互作用和维度的可调控性以及测量的精密性,这使之成为研究量子多体物理的理想平台之一.多个冷原子实验观测到“Lee-Huang-Yang修正”的效应.通过有效地降低系统维度,冷原子实验对一维体系的研究,还证实了杨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Yang-Yang thermodynamics. 2010年左右,年逾八旬的杨先生再次研究一维可解模型,他发现的一维多分量费米子系统的极限行为,又很快被冷原子实验证实.通过内态调控产生等效的人工维度,冷原子体系还可以模拟高维体系的物理,其中包括实验模拟了杨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SU(2)非阿贝尔规范场中的Yang monopole这一...  相似文献   

3.
《物理》2017,(9)
<正>杨振宁7岁来到清华园,那年他父亲杨武之应聘到清华大学任算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算学系当时都在科学馆办公,科学馆是杨振宁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尤其夏天,里面特别凉快。2003年杨先生正式回到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2))。之后他创办的高等研究中心从理科楼搬回到科学馆,杨先生形容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圆。那段时间,他特别喜欢读20世纪英国大诗人T.S.Eliot的一首诗,并亲自译成中文,其中的两句是:  相似文献   

4.
李帅 《物理》2013,42(3):198
在物理这个领域,女性很少.那年大学里的物理知识竞赛,上台领奖的二十个学生,只有两位女生.物理所五十几个课题组,女课题组长也屈指可数.再数一下物理史上那些辉煌的名字吧.从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到这个领域的工作者,再到如雷贯耳的大科学家,女性的身影如同万绿丛中一朵红花.而当年走近物理的女生,有多少人中途离开,又有多少人坚持到了最后呢?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在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杨立铭院士80岁寿辰之际,北京大学物理系和理论物理教研室举行庆祝会,表彰杨先生在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上的贡献.到会的有北京和各地的科学界和教育界人士100多人.会上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和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甘子钊院士讲话祝贺,苏肇冰院士等10多人代表个人或单位讲话祝贺.庆祝会上还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张焕乔院士和张宗烨院士等10多人作了学术报告.本期《原子核物理评论》作为祝贺杨先生80岁寿辰的论文集,刊登了杨先生的简历以及研讨会上的报告,其中有些报告因文稿未寄来,未能包括在内.此外,还刊登了艾小白先生以及马维兴先生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系Kisslinger教授为了庆贺杨先生寿辰而写的论文.   杨立铭先生,江苏溧水人,汉族,1919年2月5日出生.   杨先生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热爱祖国.在读高中的时候,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经过半年多的流离颠沛,逃难到了四川,痛感国家和民族所受的屈辱.1938年被保送入中央大学,他选择了机械系,希望对于发展工业振兴中华作出贡献.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又开始感到自己更向往于学习物理学、探索自然规律.于1942年大学毕业后,去昆明中央机械厂工作了一年,后又回到中央大学机械系任助教,同时学习数学和物理方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今天很荣幸能够到这儿来跟大家见面,介绍一下杨振宁先生的治学和成就,以及他的为人.大家都知道杨先生是安徽省合肥市人,我来到这儿感到特别亲切和高兴.我跟杨先生相识十六年了,对他的做人以及做学问的态度,对他的成69有一点了解,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作个介绍. 一、根 杨先生于1922年9月22日出生在合肥.六岁以前是在合肥度过的,后来随父母到厦门、北京.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全家又从北京回到合肥,然后经武汉、香港、越南的海防抵达昆明.他十六岁时以同等学历考进了那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开始念化学,因为那时他物理还没学过,直到进了西南联大…  相似文献   

7.
《物理》2017,(10)
<正>作为杨振宁先生的学生,我很想在这里回忆一下杨先生是怎样引导我,影响了我的思想方法,工作习惯,和研究方向的。我就从1979年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开始。1石溪研究生人们可以想象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时会有多么兴奋。我当时着迷于量子力学统计解释的问题,对于其中关于粒子波函数在测量时会在瞬间收缩到一点觉得不可思议,总想找到一种实验去检验这种说法。于是我就和杨先生讨论这个问题。正如赵午前面所讲,杨先生对学生是十分关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南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杨先生 8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 ,南开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了《杨振宁科教文选》。该书的副标题是“论现代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书中精选了杨先生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演讲等共 6 9篇 ,分属于以下 5个专题 :一、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论述 ;二、关于教育事业的论述 ;三、关于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四、关于中国现代科学史 ;五、关于科学分支间的联系。书中全面展示了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宝贵建议和精辟论述 ,以及他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才培…  相似文献   

9.
《物理》2021,(9)
正2015年12月笔者受杨振宁先生邀请,曾有幸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作过一次讲座。期间与杨先生有过两次长谈。期后通过电子邮件沟通,双方觉得有再次就一些问题做些深度交流的必要。2016年5月6日上午,笔者再次拜访杨先生,并就有些问题向他请教、求证。这部分对话录音是比较清晰的,但文字整理出来后一直未刊出。今逢杨先生百岁华诞,谨以此文奉献给读者,当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杨振宁先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
贝特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受教育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1928年在索末菲的指导下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剑桥的卢瑟福和罗马的费米的指导下工作,1933年,贝特离开德国。1935年前,他在英国任教,然后受聘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作。贝特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他于1938年提出了恒星上提供能量的核反应详情:当氢核生成氦时,大约有百分之一的氢转化成为能量。很少一点物质,就可以转化成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余瑞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吉林大学物理系的创始人.他执著于科学和教育事业、赤诚报效于祖国,数十年如一日,在固体物理学的X光晶体结构和电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著成就.热爱祖国 献身科学1929年,余瑞璜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同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在军阀混战、国无宁日的年代,余瑞璜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蹂躏.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他于1935年毅然走上了出国留学、寻求中国强盛的“科学救国”道路,去英国曼澈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瀚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导师布拉格教授曾建议他到其父老布拉格教授领导的英国皇家研究所去工作.这对余瑞璜来说,不仅意味着事业上有发展,而且生活上也有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朱邦芬 《物理》2023,(4):276-282
<正>在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均由联大统一组织。杨振宁先生的学士学位由西南联大授予,学士论文导师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吴大猷教授;硕士学位由清华大学授予,导师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王竹溪教授。杨先生在许多场合多次提及西南联大的教育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穆斯堡尔在阅读自己关于191Ir共振的第一篇文章时突然意识到,他可以直接由多谱勒位移实验来确定自然宽度的谱线--他预见到会有一场竞争.他把文章送到在他看来“没有多少人阅读的德文《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当立即有二百多人来索取复印本时,他“迅速意识到这竟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因发现这种“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效应”,获得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生于1929年1月31日.他在一些工业实验室花费了一年时间,后来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1952年完成学位课程,1954年完成了他的论文.1955-1957年,他到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8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4.
复旦大学陆昉副校长谈MOOCs实践与大学教学质量提高.他指出MOOCs大量优质资源的共享对当前大学教学质量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都应该积极应对,并讲述了他在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5.
李林 《物理》1999,(12):748
钱先生已经离我们去了,但是他的诲人不倦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他虽然没有教过我书,但是我从他那里学来的知识,远比我在国外的导师多,他总是那么认真地教,又那么谦虚,当他的学生是很幸运的.30年代,钱先生在英国伦敦大学Andrade教授处深造,他做的研究工作是金属的范性形变.我于1946年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系,也是学的金属的范性形变.我们用了Andrade教授设计的小巧玲珑的恒应力拉伸机,拉伸单晶锌丝.一天,Andarde教授来到我们实验室参观,正看见我在装拉伸样品,他微笑地对我说:“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里顿是前苏联发展原子弹的第二把手。他于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多科工业大学。1926-1928年,他被前苏联政府选派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卢瑟福指导下工作,并获博士学位。他是卢瑟福的学生中去世最晚的。1931年他在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金属蒸气的凝结和离心法分离气体的理论。1939年他和泽尔多维奇对铀的链式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他们发表于1939-1941年的一系列论文为后来苏联发展原子武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并非叶先生的学生,没有听过他的课,也没有和他一起工作过.我是1930年秋开始认识叶先生的,当时我正在沈阳东北大学物理系工作.我们实验室的门上有室内工作人员的名牌.一天,有位来宾来参观我们的实验室,他看见名牌上我的名字,就说知道这个人,要见一见我,这时我才知道来访者就是我慕名已久的叶企孙教授.叶先生怎么知道我呢,因为我于1929年大学毕业之后曾和叶先生通过一次信.这是一次偶然的通信,但在一年之后偶然的见面之中他却记起了我.我第一次和他见面的印象是他在参观中说话不多,微有口吃,似乎很严肃,然而声调温文,态度和蔼,提问有深度,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学生,60多年前他曾留学法国,在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成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玛丽&#183;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物理学博士;作为一名园丁,半个多世纪来,他辛勤耕耘在南京大学教学第一线,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举世闻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等12名中科院院士。他就是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施士元。施老是我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孙莹 《物理实验》1994,14(3):127-127
天平实验教学的探讨孙莹(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天平是普通物理力学实验中的基本仪器之一,学生不仅在基础实验中要用到,在专业实验及以后的工作中都要经常用到.天平结构较复杂,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则进行,对很少接触过天平、又缺乏实验素养的学生来讲,掌握...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类学生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传统教学中高等数学通常作为工具来帮助解决大学物理问题,而运用大学物理学知识去解决高等数学问题却很少关注.探讨如何把两者的教学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一维无穷电阻网的物理模型,推导出了一维无穷电阻网络等效电阻的解析解,并给出了求解Fejer积分的一种新的物理方法,体现了数理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