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微分方程 dx/dt=h(y)-F(x),dy/dt=-g(x)极限环的存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克成 《数学学报》1980,23(4):483-490
<正> 关于 Liénard 方程(dx)/(dt)=y-F(x),(dy)/(dt)=-g(x) (1)极限环的存在性问题已在很多文章中讨论过(文[1]中有这方面的一些主要结果),在证明极限环的存在性时,很多都是采用 Poincaré 环域定理,环域的境界线有一部分是方程(1)的轨线,因此境界线很难具体作出.本文讨论较(1)更为一般的方程  相似文献   

2.
方程组dx/dt=-y+δx+lx~2+xy+ny~2,dy/dt=x的极限环的唯一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彦谦  陈兰荪 《数学学报》1975,18(3):219-222
<正> 关于具实系数的实变量方程组dx/dt=-y+δx+lx~2+xy+ny~2,dy/dt=x的极限环的唯一性问题过去国内数学工作者曾得到不少结果,但仍未能彻底解决问题,本文的目的是要证明定理1 对于任意的系数δ,l,n方程组(1)最多只能有一个极限环.首先回忆一下历史,不失一般性,可假设  相似文献   

3.
三分子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三分子模型dx/dt=By-Bx-xy~2 2x~y-x~3,dy/dt=A-(y-x)(A,B>0)(1)极限环的存在性、唯一性等问题。 G.Nicolio和I.Prigogine指出,(1)是生物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模型,因此对方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文证明了系统(1)当B>A~2 1时存在唯一的稳定的极限环,当B≤A~2 1时无极限环,并给出极限环线的位置及随参数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董金柱 《数学学报》1959,9(2):156-169
<正> 方程组■的 Hilbert问题包括两部分,即问(E_2)在全平面上最多有几个极限环钱及它们的位置(它们如何分布).在一篇独具风格的论文中,(?)及(?)用创见的方法以惊人的气魄处理了方程组.(E_2),得到了(E_2)的极限环线在全平面土最多有三个的结果.本文是[2]的继续,目的是讨论方程组(E_2)的极限环线的位置,把它们的拓扑分布问题给以最后的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设方程组(E_2)有三个极限环线,以 L_c~i(i=1,2,3)表之,以 I_i 表L_c~i 之补集 c(L_c~i)之有界分量,问位置  相似文献   

5.
Dulac函数在研究极限环个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Dulac函数和不变集讨论一般二维系统 dx/dt=P(x,y),dy/dt=Q(x,y)的极限环的个数。特别地,对Lienard方程给出了包围多个奇点的极限环唯一性和唯二性的一组简洁的充分条件,并用于研究几类多项式微分系统。  相似文献   

6.
微分方程X=Q(X,Y),Y=P(X)的极限环的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ФИЛИППОВ在文(1)中,利用变换Lienard方程dx/dy=y-F(x),dy/dt=-g(x)在左右两平面上的轨线新方程在右半平面内的积分线的方法,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方程(1)存在极限环的结论,本文应用文(1)的方法,对类型更为广泛的方程dx/dy=Q(x,y),dy/dt=P(x)进行了探讨,得到了(2)存在稳定极限环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芷芬 《中国科学A辑》1980,23(10):941-948
本文证明了微分方程x+μsinx+x=0(1)的等价方程组 dx/dt=v,dv/dt=-x-μsinv (2)在相平面(x,v)的带域|v|≤(n+1)π上恰好存在n个极限环(n=1,2,…).本文对比(1)式更广泛的一类Lienard型方程证明了此结论.  相似文献   

8.
<正> 设有平面定常系统ds/dt=p(x,y),dy/dt=Q(x,y)它满足下列两个基本假设:1.P(x,y),Q(x,y)连续,且有连续一阶偏导数;2.方程(1)只有有限多个奇点.定义1 若一轨线 l 的ω(或α)极限集Ω_i(或 A_l)存在且有界,而 l 从外部盘旋逼近Ω_l(或 A_l),则称Ω_l(或 A_l)为外广义焦点;如果 l 是从内部盘旋逼近Ω_l(或 A_l),则称Ω_l(或 A_l)为内广义焦点.  相似文献   

9.
二次系统中的第Ⅱ类方程之极限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卿 《数学学报》1982,25(6):711-723
<正> 早先,我们曾研究过二次系统中的第Ⅱ类方程(Ⅱ)_(n≠0)的极限环存在与不存在的某些问题;同时也研究过方程 (Ⅱ)_(n=0)的极限环之个数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方程(Ⅱ)_l=0(?)的极限环的个数问题.§1.极限环之几何性质及不存在性易知,当 m=0 时方程(1)的发散量为δ,所以此时方程(1)在全平面上无极限环,这说明不妨假定 m(?)0,然后通过相似变换可使 m=1,因此我们可以只考虑下列形状的方程:  相似文献   

10.
董金柱 《数学学报》1962,12(3):251-257
<正> 其中P,Q为連續实函数,在全平面上仅有有限个零点,且适合軌綫的存在唯一条件. 如所周知,(E)的任一軌綫的极限集必为下列之一:孤立奇点;极限环綫;奇点及某些軌綫組成之閉曲綫.为了研究最后这一情形中的閉曲綫的构造,首先应該考察最簡单  相似文献   

11.
一类非线性微分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非线性微分系统 (dx)/(dt)=p(y),(dy)/(dt)=-q(y)f(x)-g(x)极限环的存在性,获得了该系统包围多个奇点的极限环存在的两个充分条件,所获结果改进和推广了文[1,2,3]中的相应结果,并且指出了文[2,3,4,5]中的疏漏.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limit cycles for the system $$\[\begin{array}{*{20}{c}} {\frac{{dx}}{{dt}} = \delta x - y + mxy - {y^2}}\{\frac{{dy}}{{dt}} = x + a{x^2}} \end{array}\]$$ under the condition $$\[a < 0,0 < \delta \le m,m \le \frac{1}{a} - a\]$$ The main result is as follows: (i)Under Condition (2), if $\[\delta = \frac{m}{2} + \frac{{{m^2}}}{{4a}} \equiv {\delta _0}\]$, then system $\[{(1)_{{\delta _0}}}\] $ has no limit cycles and on singular closed trajectory through a saddle point in the whole plane, (ii)Under condition (2), the foci 0 and R'' cannot be surrounded by the limit cycles of system (1)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3.
秦元勳 《数学学报》1956,6(3):363-373
<正> 本文是繼續[Ⅰ],[Ⅱ]的發展,並初步總結其中若干部分,定名為分區線性方程.總結其特性及簡易的定性處理法,使這類的非線性方程的規律性非常容易掌握;正如我們掌握常係數線性方程一樣.  相似文献   

14.
The distributions of limit cycles of cubic vector fields (P2, Q3) ar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where P2 and Q3 are polynomials of x and y of order two and three, respectively. It is possibly seven different distributions of limit cycles given in [1]. We now prove that in which three kinds of distributions are impossible and other four kinds all can be realized by concrete vector fields of (P2,Q3). Some related results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15.
Sunto La trasformazione dell'equazione differenziale F(t, x, dx/dt)=0 in equazione integro-differenziale ne permette la risoluzione senza la preventiva riduzione a forma normale e consente una valutazione del campo di esistenza delle soluzioni. A Giovanni Sansone nel suo 70mo compleanno.  相似文献   

16.
王光寅 《数学学报》1957,7(4):590-630
本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含奇线方程的解在奇线附近的性质;引进了“指数”的概念,从而给出了关于这类方程的“奇型郭西问题”的正确提法;并且通过一种特殊的积分-征分方程的研究,证明了这种“奇型郭西问题”的解的存在性,并且给出其近似解法;最后,就一般的情形,给出了方程一般解的表达式,从而说明了在β+β′<0时,郭西问题的多解性。本文的第二部分研究了空间含奇面方程(?)其中 A_σ是任一祇与变元σ=(σ_1…,σ_n)有关的算子,并且关于(15.5)的奇型郭西问题的解可以用关于方程(不合奇面)(?)(15.6)的郭西问题的解表示出来。同样的方法可用来解决空间却普里金方程(17.1)的郭西问题。  相似文献   

17.
We study the variety of binary Lie algebras defined by the identities x2 =J(x,y,zu) =0,where J(a,b,c) denotes the Jacobian of a,b,c.Building on previous work by Carrillo,Rasskazova,Sabinina and Grishkov,in the present article it is shown that the Levi and Malcev theorems hold for this variety of algebras.  相似文献   

18.
张学铭 《数学学报》1958,8(3):324-332
<正> §1.引言 1952年(?)提出线性组特征指数稳定性定义和一些重要的结果,同一年(?)对一类非线组的特征指数分布作了较详细的研究.1955年(?)给出了一类非线性组之正则首次近似(对角型)的最大特征指数上稳定性的充要条件.本文将研究较广泛非线性组之首次近似最大特征指数的上稳定性、最小特征指数的下稳定性及解的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20.
秦元勳 《数学学报》1956,6(2):184-205
<正> 本文是[Ⅰ]的繼續發展,目的在於研究廣義一次中值逼近理論.本文分為两部分:前一部分繼續扩展[Ⅰ]中利用各點的局部性質進行分區的思想,特別探討了一类小参数法的本質問題作為應用之例.後一部分繼續擴展[Ⅰ]中大範圍逼近的思想,並以極限環線的位置問題作為應用的對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