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军林  刘静  陈希  房喻 《化学学报》2007,65(17):1779-1783
合成了双客体化合物N,N'-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的季铵盐(1)和侧链携带β-环糊精(β-CD)的聚丙烯酰胺(3), 利用FTIR, 1H NMR, 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合成化合物. 在此基础上以1H NMR、循环伏安、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13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 结果表明, 处于1两端的二茂铁基均可被位于3侧链的β-CD包结, 引起高分子化合物3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物理交联, 形成超分子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主体环糊精聚合物(β-CDE)与客体疏水改性丙烯酰胺共聚物P(AM/POEA)构成超分子结构的高分子识别体系. 这种客体聚合物是含有少量疏水体(xPOEA<0.01)的水溶性聚合物, NMR测定结果表明β-CDE和P(AM/POEA)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是通过环糊精空腔和疏水体POEA形成包结络合物进行的. 在P(AM/POEA)聚合物水溶液中加入β-CDE, 由于主客体聚合物相互作用出现粘度的大幅上升, 增粘的幅度可通过改变聚合物浓度和疏水体含量来调节, 同时对盐浓度和温度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通过透射电镜直观观察的结果表明, 此类缔合聚合物体系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生成实心球状多分子聚集体.  相似文献   

3.
合成并表征了双客体N, N'-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1)和双主体四苯酐桥联β-环糊精(2),并以碘甲烷处理1得到其水溶性衍生物-季铵盐。利用核磁共振、循环伏安等手段研究了季铵化1和2在水溶液中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冷冻干燥法处理上述水溶液得到少量固体,以红外光谱、热分析等对此固体样品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存在。此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季胺化1和2的超分子聚集体呈线形结构,长度可达微米级。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与巴比妥类化合物包合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inclusion compounds of β-Cyclodextrin (β-CD) with barbiturate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studi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ry(NM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barbiturates form the inclusion compounds with β-CD by hydrogen bond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FTIR is a valuable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inclusion complex system.  相似文献   

5.
刘明舜  傅南雁     《有机化学》2010,30(4):499-50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最具应用价值的抗生素, 其结构特征具有β-内酰胺环的基元结构, 该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立体化学研究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 二茂铁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多样的性质, 在生物和医药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因此, 二茂铁修饰的β-内酰胺是一类结构新颖且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对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 将对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述了近年来青霉烷类和头孢烯类β-内酰胺及单环类β-内酰胺这两大类含二茂铁取代的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The axial coordinate water substitution reactions of alkylaquacobaloximes (alkyl=n-C3H7, n-C4H9, i-C4H9, n-C5H11, Br(CH2)3, PhCH2) by ammonia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studied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β-cyclodextrin (β-C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were measured by UV-vis spectroscop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 comparing with that in the absence of β-CD,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were influenced slightly in the presence of β-CD, (ii) with increasing electron-withdrawing ability of the alkyl groups,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s wer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与二苯胺超分子包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主体)与二苯胺(客体)的包合反应。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差热分析及X-射线粉末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反应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二苯胺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二苯胺的苯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包合物的分子式为C96H151O70N。热稳定性比相应主客体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戴荣继  佟斌  唐力  邓玉林  傅若农 《化学学报》2006,64(12):1248-1252
研究了β-环糊精衍生化胰酶的合成以及作为毛细管电色谱手性选择剂的分离性能. 利用乙二醇二环氧丙烷醚作为交联剂, 将β-环糊精接枝到胰酶蛋白的主链, 得到了β-环糊精衍生化胰酶. 将其通过化学键合连接到毛细管柱内壁, 制备了β-环糊精衍生化胰酶毛细管电色谱柱. 在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模式下, 利用该柱分离了色氨酸、扑尔敏、布洛芬、异丙嗪和阿托品等对映异构体, 得到了理想的分离效果, 且在分离扑尔敏时, 随着电压的增加, 对映异构体分离的分离度和相对保留时间均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锅法水相合成出一种β-环糊精修饰的荧光金簇。该新型金簇具有红色荧光发射、长时间的分散稳定性和荧光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其平均粒径为(1.40±0.32)nm。激光共聚焦显示金簇分散在细胞质中,荧光随金簇浓度增加而增强。细胞毒性实验证实该金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修饰的β-环糊精,也为金簇载药或者靶向功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拓宽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α-亚甲基-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代亚苄基丙酮、二级胺盐酸盐为底物, 与多聚甲醛在无水乙醇中反应. 除得到预期的Mannich碱产物外, 还得到一个副产物, 该副产物经IR, MS, 1H NMR光谱及元素分析数据证明, 为新一类结构的Mannich碱(IM). 对影响Mannich反应的条件(如酸度、反应物的浓度、酮和胺盐的配比以及所用溶剂等方面)作了考察, 并对该产物形成的机理作了探讨. 还报道了14个α-亚甲基-β-氨基酮(IM)类化合物的质谱特征裂解方式及双键烯氢的δ值特征, 并对其机理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锅法水相合成出一种β-环糊精修饰的荧光金簇。该新型金簇具有红色荧光发射、长时间的分散稳定性和荧光稳定性。透射电镜观察其平均粒径为(1.40±0.32)nm。激光共聚焦显示金簇分散在细胞质中,荧光随金簇浓度增加而增强。细胞毒性实验证实该金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修饰的β-环糊精,也为金簇载药或者靶向功能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拓宽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新生  葛健锋  孔黎春 《有机化学》2005,25(11):1487-1489
(1S,2S)-1,2-二苯基乙二胺和甲酰基二茂铁经缩合和还原两步反应, 以90%的产率合成了N,N'-二茂铁甲基-(1S,2S)-1,2-二苯基乙二胺, 并以其为配体催化烯烃的不对称双羟基化反应, 获得了较高的对映选择性(71%~86% ee).  相似文献   

13.
系列单取代烷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氯丙烷和脂肪醇为原料, 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和正戊基缩水甘油醚(14), 并利用所合成的缩水甘油醚和β-环糊精为原料, 分别在弱碱水溶液(1.5%)和强碱水溶液(30%)中制备并用硅胶柱分离出单2位取代的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和戊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1a4a)和单6位取代的丙氧基、丁氧基和戊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2b4b), 利用薄层色谱、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双二茂铁化合物并用于修饰在凝血酶适配体(TBA)的两端作为电化学信号标记物,构建了一款基于双二茂铁与β-环糊精(β-CD)之间主客体识别原理进行信号扩增的均相电化学凝血酶传感器.当电化学TBA探针与凝血酶发生特异性结合后,TBA探针由原来的茎环结构变成"G-四链体",双二茂铁分子通过主客体识别作用进入修饰在金电极...  相似文献   

15.
用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反应合成手性β-氨基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烯烃为原料合成了一组对映体纯的β-氨基醇.在手性配体1,4-双(9-O-奎宁)-2,3-二氮杂萘[(QN)2PHAL]存在下, 通过烯烃的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环化、亲核开环和催化氢化等步骤方便地合成了手性β-氨基醇. 从环氧化物到氨基醇的总产率为89%~94%, β-叠氮醇和β-氨基醇的光学纯度高达90%~99% ee. 同时考察了影响环氧化物开环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圆二色光谱, 核磁, 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化学滴定方法研究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自包合性质。化学滴定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Cu2+和Co2+可以破坏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构象, 并且得出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自包合的结论; Cu2+可以作为打开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自包合结构的"钥匙", 使其构象改变后可以与中性红发生包合作用; 加入EDTA与Cu2+配位后, 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恢复自包合结构, 同时释放中性红客体分子。  相似文献   

17.
刘霞  孙颖  宋大千  田媛  张寒琦  何彦 《化学学报》2007,65(22):2544-2548
采用自行组装的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传感装置, 固定入射角, 以波长为变量, 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为检测系统, 用对金和蛋白质均有较强作用的巯基丙酸作为基底膜, 分别监测了β-环糊精(C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并分别计算了它们的动力学常数、热力学常数及键合百分率. 此外, 对传感器的再生性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β-CD与HSA, BSA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分别是7.79和51.00 μmol/L, 且键合百分率都很高, 分别是98.77%和94.25%. 这些结果有力地说明了β-CD作为药物载体, 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延长药物半衰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圆二色光谱, 核磁, 等温滴定量热法和化学滴定方法研究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自包合性质。化学滴定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Cu2+和Co2+可以改变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的构象, 并且得出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自包合的结论;Cu2+可以作为打开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自包合结构的"钥匙", 使其构象改变后可以与中性红(NR)发生包合作用;加入EDTA与Cu2+配位后, 单-6-马来二氰二硫代酸钠-β-环糊精恢复自包合结构, 同时释放中性红客体分子。  相似文献   

19.
羟丙基-β-环糊精与丹参酮IIA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金红  张翠萍  杨频 《化学学报》2006,64(7):652-656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丹参酮 IIA在不同pH和不同摩尔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及二者的包合常数;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 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 用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 用红外光谱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反1,4-环己二胺桥联β-二酮的席夫碱配体L1(反-双(乙酰丙酮)-1,4-环己二胺)和L2(反-双(苯甲酰丙酮)-1,4-环己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HgCl2、HgI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Hg(Ⅱ)配合物:[Hg2(L1)Cl4]n1),{[Hg2(L2)Cl4]·L2}n2),[Hg2(L1)I4]n3),[Hg2(L2)I4]n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2的Hg(Ⅱ)离子与配体中的γ-C原子及3个氯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配合物3的Hg(Ⅱ)离子与L1配体中的烯醇式氧原子,以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2D网状结构,配合物4的Hg(Ⅱ)离子与配体L2中的烯醇式氧原子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