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昌金 《中学数学》2016,(5):7-10,3
一、引言"懂而不会"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说数学的复杂性就在于"懂"不代表"会"."懂"指知道、了解,"会"指理解、领悟,可见"懂"与"会"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一种解题方法学生听得懂与自己会用此方法解决问题不是一回事."懂"方法是对别人解题方法的理解,"会"方法是自己能想到解法,并能解决问题,学生要把听得懂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应用、掌握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生反映,课上也能听得懂,就是自已不会做,或者以为做得对,老师一改才知错.这种现象很普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懂了又忘,懂了又错,甚至懂了也不会做呢?笔者在教学中对此留心多年,现将点滴体会作一介绍,欢迎同行指导.1是否真懂由于教与学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不少学生反映,课上也能听得懂,就是自已不会做;或者以为做得对,老师一改牙知错这种现象确很普遍比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生是不懂的,而且无论哪个教师都会反复强调:等比数列求和,一定要注意公比为巨这一特殊情况可一到学生独立做时,这种疏漏又会不自觉地产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懂了又忘,懂了又错,甚至懂了又不会做呢?笔者对此留l心多年,现将点滴体会作一介绍,仅供同行参考1是否真懂由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原因,常使学生自以为已懂,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浮于表面,似是而非.所谓教的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要解决“懂而不会”的现象.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讲解习题时,讲得非常清楚了,学生却不能理解;或者学生听“懂了”,遇到类似的习题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动手;学生能听懂老师的讲解,可是自己做题时就是难得“想到点子上”.学生能听懂,却不会想,这表明教师只是教会学生某些具体的招式,却没有教会学生思考.有可能讲解过程只是展示了思维的结果,却没有帮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体现了运用数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4月笔者所在学校初三年级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学生从考场出来,在教室的走廊上边走边谈,笔者听到一个学生说“最后一题上周老师才讲的,就是想不起来”;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讲时我都懂,不知怎么就是做不出来”;第三个学生答道“这次又要挨老师骂了,老师讲的知识方法,我用不起来”。学生简短的几句对话,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这种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思考,笔者发现改变上述现象的关键还是备课时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现在结合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图像”第2课时的内容,就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优化教学设计,改变学生“懂而不会”现象,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解题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是“会”数学知识的表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追求浅层次的“懂操作”,或是深层次的“是什么”与“为什么”,长期这样,就会造成解题教学中的“懂而不会”现象.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算求解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就会消除解题教学中的“懂而不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听懂课而不会解题的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常能听到学生反映:“课听得懂,题不会解.”这种现象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试图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探讨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1从“教”的方面分析从“教”的方面来说,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础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课,未必会解题,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从认识论看,听课与解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在…  相似文献   

8.
我校数学教改小组于 1995年提出了“高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索法”课堂教学模式 ,至今进行 5年的教改实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将本教改实验简介于后 ,就教于同行 .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依据现象 1:不少学生反映 ,课上也能听得懂 ,就是自己不会做 .或者以为做得对 ,老师一改才知错  相似文献   

9.
§.1 引言“极限”这一章是比较难教的教材,再加上我们教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或视为畏途,于是学生提出这样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极限?学习极限能解决什么问题?”而教师的回答往往是这样:“今后你们到高等学校就会了解这一点,因为它跟高等数学有密切联系.”这种回答不能令人满  相似文献   

10.
初探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时 ,我们经常碰到学生问老师这样的问题 ,上课时 ,老师所讲的内容我都能听得懂 ,课后我也复习 ,可一遇到没有做过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原来非常熟悉的知识和方法就派不上用场 ,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中知识 (狭义的知识或称陈述性知识 )和能力之间的常常脱节 .在“注入式”教学还相当盛行的现实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灌输一定量的知识 (狭义的知识 )作为教学目的 ,课堂上只看到教师的单向活动 ,而没有把教学视为发展学生智力的手段 ,长而久之 ,势必出现上面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智力、什么是能力 ?…  相似文献   

11.
你听懂了吗?     
课堂上老师问学生 ,你们都听懂了吗 ?学生往往回答 ,听懂了 .可是不少同学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 :老师 ,为什么我上课都听懂了 ,但做练习时很多题却不会做呢 ?我想 ,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 ,大多数同学对“听懂”的理解是 :公式记住了 ,老师讲解例题时每一步的道理我都听明白了 .问题就在这儿 !学生只是记住了课上所讲的知识 ,所谓“明白”老师的每一步的讲解 ,只是对老师所讲的每一步的道理被动地接受 ,思维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学生实际上并未形成能力 ,以至于解题时离开了老师便感到无从下手 .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东汉哲学家王充提出…  相似文献   

12.
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求解,是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而很多同学面对这类问题,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题眼”,从而思维受阻.但我们若能转换角度,换位思考,有时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略举数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在解数学题时,学生通常是概念、定理背得滚瓜烂熟,章节训练题做得得心应手,然而在综合考试时却常出现“懂而不会”的现象.究其原因,其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在解题时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进而感觉无从下手,故很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就无法成功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供参考!1 常用解题策略1.1 回归定义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是数学解题的关键.然学生应用概念解题时却显得格外生疏,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课上,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听懂教师讲的课并不难,仿照例题解几道题也完全可以,但让他们要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了.这就是学生常常出现“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做就错”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在讲解题目时忽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审题时不能抓住题目的“题眼”所在.因此教师要讲授的应该是审题突破口的寻找,即“为什么这么解?思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题既是学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因为许多学生感到解应用题时经常找不到思路,考试时它是丢分的“大户”,平时教学时常常是学生听得懂却不会做.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我们课题组尝试运用“样例学习法”,结合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样例学习法是指利用解答好的习题(worked exampls)来帮助学生形成图式的方法.运用“样例学习法”特别要注意:第一,该方式主要用于复杂的习题;第二,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并注意自己的思考方式,然后再看解答好的习题,并对照自己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第三,要进行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年到,放鞭炮,家家户户真热闹。“要放寒假了,”孔老师说,“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我们要在班上评选出最会学习的同学。”
  子路早就叫了起来:“我!”
  冉有哈哈大笑起来:“你评上最会学习也好,我回家就可以跟爸爸妈妈说,我比最会学习的同学还学得好。”  相似文献   

17.
关注数学学习中的假性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假性理解,并非粗心和笔误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向我诉说如下的困惑:明明是“很清楚”的一个概念,用以论证却不恰当;明明是“很清楚”的原理用以解题却导致错误.这种现象在差生身上有,有中等生身上也有,在优生身上也不鲜见.而当你向他提问相应的概念或原理时,他也能给以流利而圆满的回答,以至于有许多人(包括老师和学生)都认为错误的原因是笔误或是一时粗心,而忽视了对真正原因的深究,从而错过一次失误纠错的良机,并在认知结构上造成缺憾,为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我们认为前述致误的原因是数学学习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即假性理解.假性理解…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经常说:“我觉得是这样的.”这就是学生数学学习研究“跟着感觉走”的最直接表现方式,而有这种习惯的学生,一般其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不会太好,而且这个现象在学困生身上表现更明显,甚至“胡扯”的解决过程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9.
初学立体几何,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往往觉得老师一讲就懂,但当离开老师独立解题时,或者无从下手,或者动笔即错,使部分学生随课程的进展,畏难情绪递增,影响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应弄清病因,对症下药。经过分析立体几何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平面几何时,思维依赖于平面图形准确而真实的直观启发,到了学习立体几何,虽然直观图有一定的立体感,但终不能真实地表示在纸面上,“直观启发”减弱,甚或没有了。如何从直观“示意”图想象出所表示的空间图形,这是学习立体几何的一大难关——空间关。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感知,探讨如何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课上常常是教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滋滋有味,但学生一做作业就问题百出.现对于“听听就懂,做做就错”现象,结合二期课改理念,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想法.1.扶上马,送一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学生学会和会学上来.但课堂教学,学生普遍是依赖老师,老师也总是放心不下,以致“嚼”得过烂,“喂”得过急,学生只有被迫接受的份,没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致多数学生只能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因此,觉得“扶上马,送一程”有利于改变“听听就懂,做做就错”现象.例如在讲完函数y=x+1x后,给出一组练习题.例1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