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4月笔者所在学校初三年级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学生从考场出来,在教室的走廊上边走边谈,笔者听到一个学生说“最后一题上周老师才讲的,就是想不起来”;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讲时我都懂,不知怎么就是做不出来”;第三个学生答道“这次又要挨老师骂了,老师讲的知识方法,我用不起来”。学生简短的几句对话,引发了笔者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这种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思考,笔者发现改变上述现象的关键还是备课时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现在结合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图像”第2课时的内容,就如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优化教学设计,改变学生“懂而不会”现象,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解题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是“会”数学知识的表现.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追求浅层次的“懂操作”,或是深层次的“是什么”与“为什么”,长期这样,就会造成解题教学中的“懂而不会”现象.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算求解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认识,就会消除解题教学中的“懂而不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在解数学题时,学生通常是概念、定理背得滚瓜烂熟,章节训练题做得得心应手,然而在综合考试时却常出现“懂而不会”的现象.究其原因,其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在解题时找不到问题的切入点,进而感觉无从下手,故很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就无法成功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供参考!1 常用解题策略1.1 回归定义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石,是数学解题的关键.然学生应用概念解题时却显得格外生疏,  相似文献   

5.
6.
有些错误的解题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是由于题中设置的数据特殊掩盖了解题的漏洞造成的.解题中这种“似是而非”现象非常迷惑人,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特别值得反思.笔者就一类恒成立问题解答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在学习和技能形成中出现的常见现象。文章针对珠心算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高原现象,进行了简单的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针对性策略,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地跃过高原,并把失望的高原变成希望的高原。  相似文献   

8.
珠算技能是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但在珠算教学过程或选手比赛训练中,存在"高原现象",这是珠算技能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职业院校珠算技能训练只要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心理、生理等因素查找原因,从学生大脑功能的调适、帮助学生变换或完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创设良好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技能考试和比赛焦虑的调适等方面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职业院校珠算技能训练就会从"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入"柳岸花明又一村"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课上常常是教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滋滋有味,但学生一做作业就问题百出.现对于“听听就懂,做做就错”现象,结合二期课改理念,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想法.1.扶上马,送一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学生学会和会学上来.但课堂教学,学生普遍是依赖老师,老师也总是放心不下,以致“嚼”得过烂,“喂”得过急,学生只有被迫接受的份,没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致多数学生只能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因此,觉得“扶上马,送一程”有利于改变“听听就懂,做做就错”现象.例如在讲完函数y=x+1x后,给出一组练习题.例1求下…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所以,“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提问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不少学生反映,课上也能听得懂,就是自已不会做;或者以为做得对,老师一改牙知错这种现象确很普遍比如,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生是不懂的,而且无论哪个教师都会反复强调:等比数列求和,一定要注意公比为巨这一特殊情况可一到学生独立做时,这种疏漏又会不自觉地产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懂了又忘,懂了又错,甚至懂了又不会做呢?笔者对此留l心多年,现将点滴体会作一介绍,仅供同行参考1是否真懂由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原因,常使学生自以为已懂,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浮于表面,似是而非.所谓教的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生反映,课上也能听得懂,就是自已不会做,或者以为做得对,老师一改才知错.这种现象很普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懂了又忘,懂了又错,甚至懂了也不会做呢?笔者在教学中对此留心多年,现将点滴体会作一介绍,欢迎同行指导.1是否真懂由于教与学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14.
“导”是引导、诱导,教学中的“导”,其本质和核心是导学.它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与生、生与生、教与学的辨证关系,把“教”变为“导”,以导促学,以导达思.“导”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天赋,召唤参与动机,激发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发挥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相似文献   

15.
戴少滨 《数学之友》2022,(14):48-50
高中阶段的数学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推理与整合能力.基于此,本文以高中生数学解题为对象,分析现在高中生在解题方面存在的困境,然后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策略,旨在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解题困境,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解排列组合应用题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重复”和“遗漏”计数,而对发生的“重”“漏”,有的学生却不知是怎样发生的,这也是学生觉得排列组合难学的原因之一,所以对排列组合应用题中“重”“漏”现象认真剖析,将有助于克服“重”“漏”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中蕴含的美学因素为学生创造有趣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独特之处.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单一、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论述了“美”与“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希望为教师引导学生“识数学之道”,创造有趣课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张明堂 《中学数学》2012,(10):21-22,24
新课标中提出的“过程与方法”含有两重意义一是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二是数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根据此观点我们实施了“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教学.本文就是该实践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观点在当前我国教育界自上而下都得到认同.特别是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涵义和特点也都有了较统一的认识.然而做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难点主要在操作过程上.如何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并没有现成的方法来实施.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1 数学素质的涵义与认识1.1 涵义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知识、身体、品德、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来源于父母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或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对大多数人来说,先天禀赋差异并不太大,所以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听懂课而不会解题的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常能听到学生反映:“课听得懂,题不会解.”这种现象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试图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探讨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1从“教”的方面分析从“教”的方面来说,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础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解题.但是,学生听懂课,未必会解题,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从认识论看,听课与解题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认识的第一过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