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明成 《数学通讯》2001,(12):21-21
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关键的一步是寻求P(k 1)的证明,其技巧丰富多彩,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数学归纳法中归纳推理的常用技巧党政(广西北海市第二职业高中)众所周知,数学归纳法是重要的证题方法之一,其证题难点一般在于第2步的从归纳假设到归纳结论的归纳推理,即假设n=k时命题f(k)正确,证明当n=k+1时,命题f(k+1)也正确.本文将从确定增...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边是常数的数列不等式,在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时,归纳过渡往往有一定的困难,若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可加性等性质,通过强化命题,放缩常数等技巧,就可顺利完成归纳过渡,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数学归纳法中实施过渡的技巧与策略410007长沙市雅礼中学李再湘教学归纳法是教学思维方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其中大量的问题都与自然数有关,更重要的是它贯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加深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  相似文献   

5.
数学归纳法是以归纳公理——“如果某个命题A(n):(1)当n=1时(真),(2)从假设n~(-k)此命题为真,得出n取下一个值即n=k+1  相似文献   

6.
冶成福 《数学研究》2000,33(3):329-334
本文讨论了色项式为∑/k≤n 2(n 2)/k[k n 2-k](λ)k 1的图的结构,给出了具有这种色多项式的全部色等价图。  相似文献   

7.
王易 《数学通讯》2012,(8):30-32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或n0)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  相似文献   

8.
程汉波 《数学通讯》2022,(6):26-28+43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序列有关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处理某些特殊类型的问题时,需要搭建合适的“递推关系”,以便顺利实现从n=k到n=k+1的归纳递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无穷多项式理论,将余弦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构造成无穷乘积的形式.并且利用ln(1+x)幂级数展开,得到∞∑(n-1)1/(2n-1)2k(R为正整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中,数学归纳法这块内容是安排在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不等式后面讲授的,这使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功能受到限制.实际上,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两个著名不等式十分简洁.一、n元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的简证n元的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  相似文献   

12.
数列x_(n+2)=x~2_(x+1)/x_n的周期性江西赣南师范学院熊曾润设数列{Xn}满足其中.本文探讨这类数列的周期性.引理若数列(Xn)满足(1)和(2),则它必定满足证明应用数学归纳法.(i)n=1时,由(1)和(2)可得这表明n=1时等式(3?..  相似文献   

13.
y=mx+n+l(ax~2+bx+c)~(1/2)值域的代换解法周华生(江苏省常熟市中学215500)无理函数的值域求法,以前讨论得较多.往往借助于判别式及解析几何图形,计算量往往偏大.笔者寻求另一条解题途径,即通过三角代换使这类问题获得较为圆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关于递推数列X_(n+1)=(ax_n+b)/(cx_n+d)的极限的注记田文平(南京审计学院)关于递推数列Z.+l一;;=:一的极限.文D」给出了下面两个结论:”—”——“”””“”-x+d”“”’””““-“”“““’””“’—””“”结论1设数列?..  相似文献   

15.
sinx=(-1)~k(x~(2k+1))/((2k+1)!)的一个初等证明225211江苏省江都市大桥高级中学党庆寿在高等数学中,大家熟知本人发现一个初等简明的证法.注需要补充说明的是:n→∞时,引理2设x∈R.则存在足够大的自然足够大的自然数m,...  相似文献   

16.
17.
(1+1/n)^n在高等数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式子,体现在两个重要极限之一“limn→∞(1+1/n)^n=e”,这个式子也往往被中学命题人看重而使之下放,考查学生构造法证明不等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最重要的举措和手段.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为例,试图教会教师创造地使用教材,做好二次开发,真正实现从“教数学教材”到“用数学教材教”.  相似文献   

19.
20.
函数y=tx+v+k(ax~2+bx+c)~(1/2)(ak≠0)值域的三角求法陶兴模(重庆市铜梁中学632560)笔者在阅读贵刊95年第6期孙大志老师的文章函数y=tx+。+kJR53===i=…k/0)的值域》时,发现孙文的结论中有四个结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