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瑾  李真  孟宪君 《应用化学》2007,24(10):1172-0
聚氨酯酰亚胺;多嵌段共聚物;合成;可溶性  相似文献   

2.
以氨丙基硅氧烷偶联剂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原料,合成了端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SN2),并将其作为扩链剂,制备了有机硅-聚氨酯(Si-PU)嵌段共聚物.考察了聚氨酯预聚体的加料比(rNCO/OH)、SN2与聚氨酯预聚体的加料比(rNH2/NCO)对Si-PU嵌段共聚物溶液流变行为及其膜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该Si-PU共聚物的异丙醇溶液呈现较低的表观黏度及牛顿特性;成膜时,有机硅链段向表面迁移;膜表面对水的接触角达110°以上,且随着有机硅链段含量的增高而增大;共聚物膜的24 h吸水率较低(<1.5 wt%);但当有机硅链段含量过高时,吸水率反而增高.  相似文献   

3.
非线形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春雁  潘才元 《化学通报》2004,67(6):408-417
主要介绍了非线形嵌段共聚物,如星型嵌段共聚物、杂臂星型共聚物、梳型聚合物等的合成方法,包括多官能团引发剂法、大分子引发剂法等。各种活性聚合方法,如阳离子开环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等都可以用于合成非线形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从不同结构层次角度说明了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组成不均一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即在讨论多嵌段共聚物的形态和性能时,除了链段间的微相分离外,还必须首先考虑不同平均链段长度的多嵌段大分子间的宏观相分离作用。如何表征与控制其组成不均一性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ATRP技术的多嵌段共聚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是合成结构规整性聚合物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十年来采用ATRP技术合成多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从引发剂、共聚单体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讨论了ABA型、ABC型和ABCBA型等类型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性质与潜在应用。对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在合成功能性多嵌段共聚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XPS对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聚砜或/和聚对羟基苯乙烯组成的二元和三元多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及其共混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成果的聚合物样品的表面都存在有机硅富集,共混物的表面富集程度等于接枝共聚物,更高于多嵌段共聚物,讨论了有机硅含量和键接结构对有机硅表面富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含有机硅三元多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酚A聚砜(PSF)为硬段、聚对羟基苯乙烯(PHS)为半硬段、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段合成了三元多嵌段共聚物,并对其动态力学和抗张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三元多嵌段共聚物为多相结构;在引入半硬段PHS后两相间的界面相增宽,粘接力增大,其强度和模量高且稳定,使含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强度低的弱点得以改善,扭(TBA)结果显示,这种三元多嵌段共聚物具有多重转变,且在-20℃至50℃间有两个较大的几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应挤出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对亚苯基苯并二唑/3-氨基-4羟基苯甲酸盐酸盐)(PBO-b-ABPBO)多嵌段共聚物,用傅立叶红外(FT-IR),广角X射线衍射(W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热重分析(TGA)对其热性能进行分析,另外用压差式毛细管流变仪对PBO-b-ABPBO溶液的剪切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O-b-ABPBO溶液在流动性和可纺性方面较PBO溶液有较大改善,尽管PBO-b-ABPBO纤维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比PBO纤维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用大分子引发剂法制备嵌段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春雁  潘才元 《化学通报》2004,67(4):246-256
主要介绍了用大分子引发剂法制备嵌段共聚物的方法。大分子引发剂是从已商品化的功能聚合物制得或用其它活性聚合方法合成。从单封端的端羟基聚合物、其它单官能团或双官能团聚合物以及双功能基团缩聚物制得大分子引发剂.然后用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以及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聚合等.可制得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经缩聚和加聚反应分步聚合制得聚氨酯大孔吸附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证实大孔树脂的骨架结构与原设计一致,在于态下测得的比表面积为120m2/g,且性能稳定、孔径分布窄、机械强度高。利用DSC、SAXS对其骨架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聚氨酯大孔树脂具有微相分离的形态结构,且存在两种分散相。  相似文献   

1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嵌段共聚物。采用GPC、FTIR、NMR(^1H NMR,^13C NMR和固体NMR)和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两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嵌段共聚物的纳米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嵌段共聚物由于具有自组装的特性,在制备纳米材料方面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嵌段共聚物直接用作纳米材料、嵌段共聚物用作模板制备纳米材料、嵌段共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等,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周俊晖  吴起  刘和文 《应用化学》2012,29(5):515-519
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合成了含1,2,3-三氮唑官能团的单体(VBTM),再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含有1,2,3-三氮唑官能团的聚苯乙烯(PS-b-PVBTM)两嵌段共聚物。将PS-b-PVBTM旋涂于金片表面成膜,形成以聚苯乙烯链段为核、PVBTM链段为冠的胶束结构;此薄膜于90℃退火24 h后,球状结构转变为表面富集PS的环状结构。采用表面等离子体谐振仪(SPR)原位检测蛋白质在PS-b-PVBTM上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缓冲液为中性时,聚合物薄膜对牛血清蛋白(BSA)和肌红蛋白(Myoglobin)没有吸附,而对等电点为11的溶菌酶(Lysozyme)则有吸附;经退火处理后的聚合物薄膜对Lysozyme的吸附量减少了0.26 ng/mm2;当缓冲液为酸性时,该聚合物薄膜对BSA产生吸附,且吸附量随缓冲液pH值的降低而增加。PS-b-PVBTM对以上3种蛋白质的吸附为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14.
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和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行为和形态的研究是当前多相高聚物研究中众所瞩目的研究内容,无论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实际都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并日趋深入。 以最简单的嵌段共聚物A—B为例,如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5.
含聚氧化乙烯嵌段的三元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  过俊石 《应用化学》1996,13(5):33-36
用聚乙二醇、聚丙二醇、遥爪羟基聚苯乙烯和二氯甲烷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合成了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聚苯乙烯多嵌段聚合物;并研究其乳化性能和相转移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端氨基聚醚(D2000)、4,4′-二氨基二苯醚(ODA)、3,4,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PDA)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酰亚胺/聚醚刚柔嵌段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谱(<'1H-NMR)和热失重(TGA)证实了这些共聚物的化学组成.结果显示:随着嵌段共聚物中硬段含量增加,嵌段共聚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增加.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图像显示:该嵌段共聚物在云母片表面发生相分离,在不同浓度下组装成不同的线团状、坑状和颗粒状图形.  相似文献   

17.
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物中氢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了聚硅氧烷与聚脲嵌段共聚物中所存在的各类氢键.特别探讨在聚硅氧烷软段中引入极性氰丙基对体系成氢键能力的影响和两相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软段分子中引入极性氰丙基有利于增加聚硅氧烷分子与聚脲链段的相互作用,这一相间作用力使两相间界面层厚度随着硬段分子量的增加而加宽,并发现在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中硬段的聚集形态随溶液浓度改变变化不大,其中氢键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Mn_2(CO)_(10)—CBr_4为引发剂,在AlEt_(1.5) Cl_(1.5)存在下,合成了交替共聚物的嵌段聚合物,Poly[(St-a-MA)-b-(IP-a-MMA)-b-(St-a-MA)]。NMR研究表明该嵌段聚合物各段都具有交替结构。扭辫法测定动态力学性能显示有两个T_g,分别为38℃和75℃。透射电镜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具有两相结构。微区随硬段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ATRP法制备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α 溴代丙酸乙酯 (EPN 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 (CuCl)和联二吡啶 (bpy)组成的混合体系为催化剂 ,引发苯乙烯聚合 ,得到了端基为卤原子的单分散聚苯乙烯 (PS X)预聚体 .以此PS X为大分子引发剂、CuCl和N ,N ,N′ ,N″ ,N″ 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 (PMDETA) bpy的混合体系为催化剂 ,引发N ,N 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聚合 ,得到了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 b 聚N ,N 二甲基丙烯酰胺 (PS b PDMAA)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考察了大分子引发剂的分子质量、聚合介质及配位剂等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并用GPC、IR、1 H NMR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该聚合反应体系符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特征 .  相似文献   

20.
活性阳离子聚合法合成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80年代,阳离子聚合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突破可能就是活性阳离子聚合。目前为止,有关活性阳离子聚合的新引发体系,新单体及合成应用等方面已取得巨大进展,本综述主要介绍利用活性阳离子聚合合成二、三元嵌段和多元嵌段共聚物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