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惠 《化学教育》2007,28(7):34-35
以“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实践为例,以“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反思评价”为教学过程的主线,着力构建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蔡晶 《化学教育》2018,39(18):56-59
针对当前高职分析化学“保姆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无积极性等问题,依据生态教育理念,以酸碱滴定实验内容为例,从课前准备,课中渗透生态思想,课后学生反思、自查和总结等3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实现了真正的和谐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3.
王磊  潘程 《化学教育》2009,30(4):39
“化学教学论”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围绕每个内容专题,设计和组织学生活动,开展了汇报、讨论、辩论、设计、评价、学期论文汇报和答辩等多种形式的系列学生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介绍了设计和研究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学生活动的模型,详细和系统的学生活动设计框架,具体的活动组织与实施方案,并结合本校化学教育专业的实际进行了实践研究,运用活动后即时访谈、跟踪性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调查分析了实践效果,结果表明,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SO2的性质"教学设计——物质性质教学的一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林 《化学教育》2003,24(1):22-24
1 教学设计的构思在中学教材中 ,二氧化硫的地位可谓是“重中之重” ,课本中详尽描述了它的许多性质 ,但与之相关的贴近人们生活生产、食品卫生、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却涉及很少。如全球关注的“酸雨”问题、食品业中的“化妆品”、矿物燃料的“脱硫技术”等等 ,事实上 ,这些内容对于有一定探索精神的高中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诱惑力。本节课就是以“酸雨”为背境 ,设计系列探究性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拓展学生的视野 ,开启学生的才智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过程中暴露分析策略、优化分…  相似文献   

5.
高杰  刘银 《化学教育》2015,36(9):26-29
以“暖宝宝”为情境素材,以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为主要活动方式,设计并实施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探究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详述了2个核心探究: “暖宝宝”发热原理的探究和金属电化学防护原理的探究,分析了核心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功能价值,反思了教学素材的选取和整合、情境创设的全程性及哲学思想的渗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情感和创造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小静  艾璐 《化学教育》2023,(19):79-87
在教学单元知识结构及承载的素养发展功能、教学现状、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设计每课时的教学流程,并以导引式大概念建构课“物质成分的探究”为例进行单元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基于宏观、微观、宏微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成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进行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7.
p–π共轭效应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药学专业学生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非常重要,但是在讲授式教学中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及灵活应用。混合式教学具有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药学有机化学模块化混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设计p–π共轭混合式教学方案。首先设置知识和思政两方面的学习目标,再设计网络学习内容,包含p–π共轭体系的形成条件、p–π共轭效应的涵义、p–π共轭效应的应用三部分;同时编制学习效果检测题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然后围绕知识目标、思政目标开展课堂讨论,解决学生的问题。整个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学习和教学反馈,进而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与改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有效、系统、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元素周期律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科学本质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史红霞 《化学教育》2011,32(1):45-48
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农村化学教师的科学观念教学行为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实践研究以短期培训为基本方式,所建设的培训课程包括以科学认识的基本任务,科学本质观、化学基本观念等为基本研讨专题,以基于科学观念的“分子”、“原子”、“原子结构”教学设计体验、范例认同研讨以及“化学键”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为基本内容。所得结论是:(1)短期专题课程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2)以科学观念及其价值研讨为先导,进行体验设计-范例认同研讨、教学设计研讨、实践和反思,可以较为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科学本质教学设计是科学本质教学实践的基础。本研究评估了35名职前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教学设计。数据源包括:科学本质教学设计、半结构化访谈、非正式访谈等多元数据。数据分析以“显性-反思性”教学为框架,分别从科学本质教学设计的目标设定、内容融合、情境创设、问题、讨论、反思等6个方面对职前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教学设计进行等级编码。研究结果表明,职前科学教师能够将科学本质作为认知性目标,挖掘课程材料中的科学本质内容,较好地设置科学本质的教学情境,但在具体实施科学本质教学设计的问题、讨论、反思时表现欠佳。这表明职前科学教师在将“显性-反思性”教学转化为具体的、实操层面的教学设计时仍然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中学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自觉地掌握巩固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所谓“自觉地”即意味着学生的知识应该不是形式主义的。不可否认,学生的知识质量是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密切关系的,因而学生知识中的缺陷与克服办法可以从教师领导学生的认识过程的特点中得到理解与解决。(1)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大家知道,人类的认识是由感性知觉开始,经过思维进入理性认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样,人类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样,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有同样的一般规律性。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因此在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2.
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高师院校全面改革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史是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的重要策略.本研究以181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准实验设计,探讨了在原子结构教学中,不同科学史设计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教学设计对学生科学本质观发展都有影响,但影响的方面和程度不同;采用“认识型”、“反思型”的科学史设计效果要明显优于“知识型”.  相似文献   

14.
金剑锋 《化学教育》2014,35(19):24-27
以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为例,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阐述了以观念建构为目的来设计教学过程,让课堂呈现师生生命成长气息的设计思想。结合教学流程和课后反思,具体论述了以观念建构为目的,关注情境,回归教学本真;关注问题,架构知识纽带;关注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关注反思,丰富认知结构的策略,从而实现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胡久华 《化学教育》2006,27(9):36-38
在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与新课程并存的背景下,针对本科生在进行“化学教学论”课程学习中,由于缺乏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导致的被动学习状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探讨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而且兼顾基础教育中的现行课程与新课程,构建了以主题导向、问题与活动任务驱动、基于案例观摩与分析的“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胡久华  贤娴  高曼 《化学教育》2015,36(9):34-38
在分析已有二氧化碳性质教学案例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学生认识需求为核心的教学改进方向和教学研究视角.从学生认识需求的探查、将学生认识需求转化为教学驱动问题、确定驱动问题的顺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有序地研究,构建了以学生认识需求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思路.据此设计的二氧化碳性质教学案例,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发现了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林艺航  林静  陈燕 《化学教育》2023,44(5):48-53
将“核能”作为联系不同学科的桥梁,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核能发展的进与退”,通过课前准备、课中探讨、课后总结反思等3个环节,引导学生以公民的身份,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结果表明,SSI教学是可行且受欢迎的;学生在思考和对话中进一步学会辩证地看待科技发展的多面性,但论证能力有待提高;建议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加强SSI教学培训,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拓展教学时空以发挥SSI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8.
尝误原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洪昌 《化学教育》2002,23(7):36-38
“尝误原理”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出错或者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利用尝误原理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挖掘学生智慧的闪光点。掌握和应用“尝误原理”是化学教师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化学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鲁新玲 《化学教育》2015,36(5):38-42
从教学现状中发现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不够,反思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知识的教学地位及价值,确定以数据分析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对该教学设计实践后的效果分析,为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将知识教学上升为观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种追求。观念教学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科学观念是一个教师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过程,为此,教学设计和实施要重视充分展开学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