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庆平  常春城 《物理学报》1975,24(3):168-173
本文研究了工业纯铝在不同断裂类型的蠕变过程中晶界内耗峰的变化。由晶界内耗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求出晶界弛豫度,而晶界弛豫度的下降意味着晶界强度增高。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在沿晶型断裂过程中,晶界不发生强化;在混合型断裂过程中,晶界发生了强化;在穿晶型断裂过程中,晶界则发生了显著的强化。这说明:发生不同类型的蠕变断裂,不仅决定于晶界和晶粒在蠕变试验前的相对强度,而且与蠕变过程中晶界强化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3.
山冰  徐文  孔庆平 《物理学报》1989,38(7):1299-1305
研究了单晶和多晶纯铝蠕变过程中的低频内耗。在单晶纯铝中观察到:内耗在蠕变初期单调下降,在蠕变第一阶段后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时间内耗峰,在蠕变第二阶段内耗趋于稳定值。多晶纯铝在类似实验条件下则不出现时间内耗峰。文中分析了出现时间内耗峰的条件和原因,认为它是由于蠕变第一阶段中运动位错的阻尼系数逐渐增大所引起的。文中还从蠕变过程中位错运动的微观机制出发,推导出了蠕变过程中内耗的表达式,满意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单晶和多晶纯铝蠕变过程中的内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冰  徐文 《物理学报》1989,38(8):1290-1298
研究了单晶和多晶纯铝蠕变过程中的低频内耗. 在单晶纯铝中观察到: 内耗在蠕变初期单调下降, 在蠕变第一阶段后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时间内耗峰, 在蠕变第二阶段内耗趋于稳定值. 多晶纯铝在类似实验条件下则不出现时间内耗峰. 文中分析了出现时间内耗峰的条件和原因, 认为它是由于蠕变第一阶段中运动位错的阻尼系数逐渐增大所引起的. 文中还从蠕变过程中位错运动的微观机制出发, 推导出了蠕变过程中内耗的表达式, 满意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实验表明:蠕变过程中的内耗兼有Maxwell二参量模型的性质和滞弹性三参量模型的性质。 本文提出一个用以描述蠕变过程中内耗的四参量模型。由此模型推导出的内耗表达式为 Q~(-1)=1/(ωτ_1) △(ωτ_2)/(1 ω~2τ_2~2),式中ω为测量圆频率,τ_1和τ_2分别为粘弹性内耗和滞弹性内耗的弛豫时间,△为弛豫强度。 这个内耗表达式可以满意地说明蠕变过程中内耗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内耗对蠕变速率、实验温度和测量频率的依赖关系。 文中还从微观上分析了四参量模型中各元件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6.
孔庆平  山冰 《物理学报》1989,38(7):1306-1312
实验表明:蠕变过程中的内耗兼有Maxwell二参量模型的性质和滞弹性三参量模型的性质。本文提出一个用以描述蠕变过程中内耗的四参量模型。由此模型推导出的内耗表达式为Q-1=1/(ωτ1)+△(ωτ2)/(1+ω2τ22),式中ω为测量圆频率,τ1和τ2分别为粘弹性内耗和滞弹性内耗的弛豫时间,△为弛豫强度。这个内耗表达式可以满意地说明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8.
孔庆平  周浩 《物理》1997,26(3):146-150
形变过程内耗是在生形变进行过程中测出的内耗,文章介绍了形变过程内耗的测量方法和目前人们对这种内耗的实验规律和微观体制的认识以及它可能提供的关于形变微观过程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通常的内耗和蠕变实验是分别在不同的装置上进行的.为了研究蠕变对内耗的影响以及蠕变过程中的动态内耗,需要建立一种既能测量内耗,又能进行蠕变实验的装置.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这种装置[1,2]都只能在大气中进行实验,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能够在真空中在同一装置上进行内耗和蠕变实验,我们研制了一套真空蠕变内耗仪.它将真空正扭摆与拉伸蠕变仪结合起来.可以在不破坏真空的情况下进行加载和卸载,从而可以在真空中....  相似文献   

10.
11.
程开甲 《物理学报》1955,11(2):163-178
甄纳等对线型内耗的计算曾作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其所考虑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特别,当有着数个因素交互作用时,所得的结果是不够普遍的。本文试用一般的热力学不可逆的线型理论,应用了玻耳兹曼叠加原理,整理出一个较全面的有系统的普遍线型内耗理论。一般地,所得结果和普通的理论是相符合的,但是在交互作用问题上就有着差异。最近的内耗的研究上又逐步地进入反常内耗的研究。因此研究交互作用成为必要的了。可以指出,利用类似的理论和方法,有可能创造出反常效应及振幅效应的非线性的一般的内耗理论,为分析这些实验数据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Cu-Al—Be合金等温逆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内耗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相变温区,样品内耗值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而有规律地下降。我们认为,这一现象是由于晶体内部缺陷运动引起的。在等温过程中,点缺陷向界面偏聚,逐渐限制界面移动,引起内耗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葛庭燧  周本濂 《物理学报》1957,13(2):142-149
用罗谢耳盐(NaKC4H4O6·4H2O)压电晶片测量铁在稳定磁场中作横振动时的内耗,所用的振动频率是1633周/秒。当磁场强度小於40—50奥时,内耗随着磁场强度而变化的曲线几乎是平的,其后则变化较快,在超过约150奥时,内耗的变化又渐越平缓,最后达到一个差不多恒定的最大值。这个内耗最大值在饱和磁场强度下并不降低,这种现象是以前所没有观察到的。根据初步的分析,认为所观察到的内耗舆铁磁性物质在磁场中作横振动时磁畴的磁化向量的转动有密切关系。铁中的磁畴的磁化向量由於试样的弯曲而随着转向,但是外加磁场的作用却要使它们转囘到舆磁场方向一致。通过磁致伸缩的作用,磁畴的转动引起试样的附加应变。这种磁性现象舆弹性现象之间的耦合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造成一种应变落后於应力的情况,在周期性应力的作用下便引起内耗。  相似文献   

14.
运用内耗测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空穴型和电子型掺杂锰氧化物的相分离行为。对于La0.67,Ca0.33MnO3样品,在铁磁金属区,内耗温度曲线Q^-1(T)上观察到与电子相分离有关的内耗峰。此外,我们在顺磁区观察到与磁团簇形成有关的内耗峰。磁测量的结果也证明了在顺磁区Griffiths相的存在。采用内耗、电阻和杨氏模量原位测量的方法研究了La5/8-yPryCa3/8MnO3(y=0.35)中电流对电荷有序相的影响。较大的电流破坏了电荷有序态,导致电阻率降低,同时杨氏模量也有相应的变化。通过分析表明,在La5/8-yPryCa3/8MnO3(y=0.35)中存在相分离行为,即电荷有序相和铁磁金属相共存。对于电子型掺杂的Sr0.8Ce0.2MnO3和Bi0.4Ca0.5MnO3样品,通过内耗实验同样给出了相分离的证据。在外加磁场下的内耗实验表明,Sr0.8Ce0.2MnO3顺磁区的内耗峰起源于非关联的磁团簇的形成。对于电荷有序体系Bi0.4Ca0.5MnO3由于电荷有序和电荷无序畴壁运动而导致的内耗峰被观测到。研究表明,对于空穴型和电子型掺杂锰氧化物,实验中观察到的相分离行为可能是由于MnO3八面体的Jahn-Teller畸变所导致。实验结果显示了内耗测量技术对研究强关联电子体系Mn基氧化物相分离行为是十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面心立方体金属中间隙原子一般不发生内耗。只有在合金元素(杂质)或空穴周围的间隙原子才会发生微扩散的内耗。因为空穴或合金原子的存在破坏了邻近间隙位置的对称性,在这样位置上的间隙原子才有可能在往复应力作用下发生应力感生微扩散内耗。本文按以上所述两种情况,利用作者之一所作的内耗热力学理论作计算,发现由于合金原子存在而引起的内耗弛豫强度应该与xA(1—xA)·C成正比,xA是合金原子浓度,C是间隙原子浓度。由于空穴存在而引起的内耗强度应与N·1/(B/C2+1/C)成正比,此处N是空穴的浓度,C是间隙原子浓度,B是一常数。在葛庭隧、钱知强两氏对面心立方系锰钢的内耗强度的实验中,内耗强度的数值基本上与合金原子浓度无关。因此,在高锰合金钢中像是空穴所引起内耗的那种机构。同时,可以估计出碳原子落入空穴放出的能量约为0.14eV。但目前实验数据有限,实际上面心合金钢中是何种机构在起主要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双端振动簧法研究了系列在最佳掺杂区域Sr掺杂的Y(Ba1-xSrx)2Cu3O7-δ(Y123)样品从室温至液氮温区的音频内耗谱.实验观察到未掺杂的Y123在220K附近有一个相变内耗峰(标记为P3),随着Sr含量的增加,P3峰的强度逐渐受到了抑制,而峰位没有系统的变化.我们的结果不支持以前的氧有序无序解释.结合近来在离子沟道实验[1]以及核四极共振,和霍尔系数实验结果,在该温区也观察到转变,我们认为P3与载流子行为的转变有关,而电子与晶格耦合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还研究了过掺杂区域P3峰的变化,观察到P3峰的强度向过掺杂区逐渐抑制,这也表明P3峰同超导电性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低频内耗测量时标准滞弹性固体的内耗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嘉鹏  刘咏松 《物理学报》1999,48(4):692-698
用三参量力学模型的恒应力和恒应变弛豫时间描述了标准滞弹性固体的内耗行为.在低频内耗测量时,振动系统的惯量不可避免地影响测量的内耗值,当材料的内耗较大和测量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可以比较时,惯量对内耗测量的影响较大,这时惯量的影响不可忽略.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几位在内耗领域的先驱研究者:C.Zener,葛庭燧,P.G.Bordoni,J.L.Snoek,评述了内耗研究的进展.也介绍了日本研究者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