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体积排斥色谱法/示差折光指数/直角激光光散射/示差粘度三检测联用技术表征了聚己内酯;探讨了聚己内酯的溶液行为;订定了在25℃聚已内酯/THF体系的MHS方程;计算并比较了无扰均方末端距〈r^2〉0和无扰旋转半径〈Rk^2〉0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非共价键合杂化体系中聚己内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共价键合杂化体系中聚己内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聚己内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差示扫描量热法;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积排斥色谱法 (SEC) /示差折光指数 (RI) /直角激光光散射 (RALLS) /示差粘度 (DV )三检测联用技术 ,在THF为溶剂、2 5℃的条件下表征了聚 (α 甲基苯乙烯 异戊二烯 ) (PαMS PI)二嵌段共聚物 ;计算得到了PαMS PI分子的无扰尺寸A为 0 .0 778nm·mol1/ 2 ·g-1/ 2 ;根据PαMS PI与PS分子的无扰尺寸A ,比较了两者在 2 5℃、THF溶剂体系中的链柔性程度 ,证明在此体系中PαMS PI与PS的链柔性程度相当 ;验证了PαMS PI符合普适标定规律  相似文献   

4.
己内酯和丙交酯的微波辅助开环聚合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己内酯和丙交酯在异辛酸亚锡存在下经微波辐照 5min可分别获得分子量 1 2 0kg·mol- 1的聚己内酯和 2 2 5kg·mol- 1 的聚乳酸。苯甲酸可作为己内酯微波辅助开环聚合的引发剂 ,所得聚己内酯的分子量达到 44 8kg·mol- 1 。通过混有布洛芬的己内酯的微波开环聚合可直接制备以聚己内酯为基质的药物控释系统。己内酯和丙交酯在微波辐照下的热行为对它们的开环聚合反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乙基纤维素与聚己内酯共混物在二氯乙酸中的溶致性液晶形态。结果表明聚己内酯的分子量对共混体系的溶致性液晶结构有明显的影响。差示扫描量法测试显示含不同分子量聚己内酯的共混物,其混溶性及两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无十分明显的差异。聚内酯分子量对共混体系溶致性液晶的形态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可认为是由于分子量对体系的粘度贡献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富勒烯衍生物引发的富勒烯末端封端聚己内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带活性羟基的N-取代3,4-富勒烯吡咯烷作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富勒烯末端封端聚己内酯,通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热重(TG)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聚己内酯相比产物热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将星形支化结构的聚己内酯, 包括六臂星形聚己内酯(HPCL)和树枝状星形聚己内酯(DPCL), 以及线形聚己内酯(LPCL)室温旋涂于云母片上,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分子结构对星形支化聚己内酯超薄膜的润湿-去润湿性质的影响. 在旋涂过程中, 薄膜的形成受去润湿和结晶竞争的控制.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结果表明, 当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 结晶性的顺序是: DPCL最弱, HPCL次弱, LPCL最强. 依据分子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即去润湿和结晶竞争的结果, LPCL、HPCL和DPCL的超薄膜表现出不同的表面形态, 包括尺寸不同的完整的球晶、开口的球晶、树枝状片、分散的颗粒.  相似文献   

8.
王佳  徐翠  张娟  王学会  王志刚 《高分子学报》2021,(2):214-222,I0005
将线形聚(ε-己内酯)(PCL)、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和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熔融共混,通过电子束辐照法制备了3组凝胶含量不同的交联PCL和PCL/SAN共混物样品.采用相差显微镜(PCOM)观察发现PCL与SAN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交联PCL和PCL/SAN共混物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当体系交联程度相近时,交联聚己内酯的结晶动力学随SAN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慢.在SAN含量相同时,交联聚己内酯的结晶速率随交联程度增大而减小.对分离提取的线形和交联组分进行结晶动力学的研究则表明SAN引入对PCL的结晶速率起到了关键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高顺式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出发,分别以ε-己内酯和苯乙烯为单体合成了2类以高顺式聚丁二烯为软段的三嵌段共聚物.以高顺式HTPB为大分子引发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引发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合成了聚己内酯-b-聚丁二烯-b-聚己内酯三嵌段共聚物(CLBCL);通过高顺式HTPB末端羟基与2-溴代异丁酰溴(BBi B)间的酯化反应制备了ATRP大分子引发剂(Bi B-PB-Bi B),进而引发苯乙烯进行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反应,合成了聚苯乙烯-b-聚丁二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反应具有较好的可控性,产物分子量分布较窄.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热重分析(TGA)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等对所制备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TGA曲线表明,提高聚己内酯链段的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LBCL共聚物的热稳定性;SBS共聚物的热分解过程表现为一个阶段,与HTPB相比,其热稳定性略有提高.从CLBCL共聚物的DSC曲线上可明显观察到聚丁二烯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聚己内酯链段的熔点;SBS共聚物具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4.1和102.4oC,分别对应于聚丁二烯链段和聚苯乙烯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单的两步反应, 合成出新型超枝状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嵌段共聚物. 以月桂醇为引发剂, 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合成羟基封端的聚己内酯; 将聚己内酯进一步和萘钾反应, 得到基于己内酯的大分子引发剂; 引发缩水甘油醚的聚合, 最终形成聚己内酯/聚缩水甘油醚嵌段共聚物.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葡聚糖凝胶色谱对聚合物进行定性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到的聚合物既具有聚己内酯的特征峰, 又有聚缩水甘油醚的特征峰,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计算出二者在嵌段共聚物中的比例. 在这些聚合物骨架上存在大量的羟基末端基团, 葡聚糖凝胶色谱表征得到单峰, 进一步证明聚合物为嵌段共聚物. 相对于单纯的聚己内酯, 这种聚合物结构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具有大量可修饰的高活性端基基团, 通过对端基基团的后修饰, 可实现各类配体及多种药物的偶联, 使这种新型材料有可能应用于多功能靶向药物传递.  相似文献   

11.
芳氧基钇配合物催化合成以杯芳烃为核的星形聚己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两种杯芳烃的衍生物(2a,2b),并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三(2,6-二叔丁基-4-甲基-苯氧基)钇[Y(DBMP)3]的催化下,引发己内酯的可控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以杯芳烃为核的星形聚己内酯.1H-NMR和SEC研究表明,在一定分子量范围内,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衍生物(2a)为核的星形聚己内酯是四臂且分子量可控的较窄分布星形聚合物,而以对叔丁基杯[6]芳烃衍生物(2b)为核的星形聚己内酯为结构不够明确的星形聚合物.DSC分析表明星形聚己内酯的熔点、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低于相近分子量的线形聚己内酯.POM观察聚己内酯的等温结晶形态,发现星形聚己内酯和相近分子量的线形聚己内酯相比,前者具有不规则的球晶形态和较慢的结晶速度,而后者表现出较快的结晶速度和规则的球晶形态.  相似文献   

12.
由2,2-二丁基-2-锡-1,3-二氧环庚烷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得环状聚ε-己内酯(3);3与活性单体α-(1-丙烯酰氧乙基)-ε己内酯反应,合成了活性环状聚ε-己内酯(5);5在UV辐照下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制得活性大分子引发剂6;6引发L-丙交酯接枝共聚合制得环状聚ε-己内酯接枝聚L-乳酸,其结构经NMR,SEC和DSC表征。  相似文献   

13.
GPC-多检测联用技术测定聚己内酯分子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用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已内酯(PCL)及其改性高分子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的GPC-示差折光(RI)-示差黏度(DV)-直角光散射(RALLS)多检测联用技术.叙述了该方法的实验原理,并对测试过程中的有关技术及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该方法可准确测定聚己内酯(PCL)及其改性高分子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特性黏度分布、Mark-Houwink方程系数以及高分子尺寸等重要参数.通过对窄分布PS标样验证,分子量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之内.  相似文献   

14.
聚己内酯(PCL)是一种疏水的、半结晶的、可降解的脂肪族聚合物,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透过性和机械性能,在药物缓释和组织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其结晶性强,亲水性差,生物降解速度慢,限制了其在生物医用领域更广泛的应用。聚己内酯的官能团化可实现对聚酯材料亲疏水性、降解速率等物化性质的调节,同时,活性官能团的引入便于对PCL的进一步化学修饰,有利于拓宽聚己内酯类材料的生物医用领域。本文详细介绍在聚己内酯骨架引入侧基官能团的化学方法,并简要阐述了官能团化聚己内酯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由微米级纤维构成的聚己内酯/明胶共混材料。首先,对材料制备过程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六氟异丙醇为最优溶剂,18%为适宜的浓度,然后对静电纺丝参数进行了细化研究,确定10m L/h为适宜流速,最后,根据上述条件制备了聚己内酯/明胶比例不同的5种材料,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表征。材料具有高孔隙率和良好的纤维形态。随着明胶含量的增大,材料的拉伸力学强度下降,而亲水性逐渐提高。聚己内酯/明胶比例为8:2的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纯聚己内酯接近,同时亲水性良好,明胶溶出速度适中,有望应用于人工血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以三氟甲烷磺酸亚锡为催化剂, 2-巯基乙醇为引发剂, 在温和条件下引发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 得到端基为巯基的聚己内酯, 其分子量可控且分布较窄. 在此过程中, 巯基不需要保护而不会影响聚酯的结构, 当聚合温度升高时, 聚合物端基结构不发生改变, 但分子量分布变宽. 端基为巯基的聚己内酯能够通过偶合反应生成中间含二硫键的聚己内酯; 同时, 以2-羟乙基二硫化合物为引发剂合成得到分子中间含二硫键的窄分布聚己内酯, 经还原后也可得到端基为巯基的聚己内酯. 这两种方法条件温和, 效率较高, 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以4-甲酸苄基哌啶内酯(NPIL)为原料,采用钯碳(Pd-C)催化加氢脱保护的方法合成了4-哌啶内酯单体(PIL);然后以苯甲醇为引发剂,分别采用酶(Novozym 435)和异辛酸亚锡(Sn(Oct)_2)催化己内酯(CL)和PIL开环聚合,制备了阳离子共聚物聚(4-哌啶内酯)-co-聚己内酯(P(PIL-co-CL))。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数均分子量以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阳离子聚合物P(PIL-co-CL),相较于有机金属催化剂Sn(Oct)_2,固定化酶Novozym435催化内酯开环聚合表现出聚合可控且无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非共价键合聚酯/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共价键合聚酯/SiO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聚己内酯;有机无机杂化;溶胶-凝胶;透明材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甲基碘硅烷与聚二(2-甲氧基乙氧基)膦腈侧链上的醚键反应后水解得到侧链含部分羟基的聚膦腈,然后利用聚膦腈的侧链羟基在异辛酸亚锡催化作用下,引发己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膦腈-g-聚己内酯共聚物.该共聚物中聚己内酯链段的接枝率和侧链长度可通过改变三甲基碘硅烷和己内酯单体的投料来控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体积排斥色谱法(SEC)/示差折光指数(RI)/ -聚(α-甲基苯乙烯-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的溶液性质直角激光光散射(RALLS)/示差粘度(DV)三检测联用技术,在THF为溶剂、25℃的条件下表征了聚(α-甲基苯乙烯-异戊二烯)(PαMS-PI)二嵌段共聚物;计算得到了PαMS-PI分子的无扰尺寸A为0.0778n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