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杨立书  盛六四 《光学学报》1995,15(10):359-1361
用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光化学站的实验装置研究了苯分子的光电离质谱,从所得光电离效率谱精确地定出了苯分子的电离势及苯离子的出现热,并首次报道了三个苯离子的离解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超分子光化学及其在高技术中的潜在应用.着重描述了光化学分子器件及双稳态分子的设计,这是元、器件微型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解决途径.讨论了超分子光化学体系用作高效光能转化材料、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超高密度分子存储材料的最新发展动向.超分子光化学作为一门迅速兴起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学科正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尚小明  汤国庆 《光学学报》1996,16(10):371-1378
报道了以N2激光为泵浦光源,获得激发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HBO的激光输出现象。其激光转换效率约为17%,调谐范围为495-540nm,最强的输出波长在510nm。以HBO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为基础,建立了HBO产生激光的动态模型,数值模拟在宽睡窄带情况下激光输出的光谱特性和时间特性,理论计算值与实验观测值得好相符,同时证实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的激光脉冲宽度依赖于激发态分子  相似文献   

4.
分子光学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建平 《物理》2003,32(7):449-454
随着原子光学的快速发展,一门新兴的有关研究中性分子与电场、磁场和光场等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冷却、囚禁、操控与应用的学科——“分子光学”正在逐步形成.文章首先就分子光学的学术内涵及其研究内容作一简单类比与讨论;其次,就冷分子束的产生与超冷分子样品的实验制备、超冷分子物理与光谱学、非线性与量子分子光学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最后,就分子光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政  刘树林 《应用光学》1991,12(4):24-27,30
用氮分子激光器作泵浦源,对新合成的六种吡喃鎓盐染料的丙酮溶液,获得在501—585nm波段内连续可调激光输出。本文对这些染料的激光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它们的热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晓鸥  李俊庆  郑仰东  辛丽  李淳飞 《物理》2004,33(8):574-578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手性分子介质及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状况,综述了手性分子非线性微观模型的使用情况,给出了一些典型的二阶、三阶非线性光学实验结果,用这些微观模型可以正确地分析这些结果.同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及研究成果可能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分子器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云圻  朱道本 《物理》1990,19(5):260-264,306
本文对分子器件的概念和研究目标作了描述,并对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分子存储器、分子计算机当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问题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分子结电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英德 《物理学报》2006,55(6):2997-3002
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对共扼分子2-氨基-5-硝基-1,4-二乙炔基-4’,-苯硫醇基苯(2-amino-5-nitro-1,4-diethyny-4’-benzenethiol-benzene)与金表面形成的分子结的电学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该分子及扩展分子的电子结构;讨论了分子与金表面的相互作用,定量地确定了耦合常数,求出了电子的迁移强度;利用弹性散射格林函数法研究了该分子结的伏—安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外加偏压小于0.9V时分子结存在电流禁区,随着偏压升高,分子结的电导出现平台特 关键词: 化学吸附 分子结 分子电子学  相似文献   

9.
分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荣金  李洪祥  汤庆鑫  胡文平 《物理》2006,35(12):1003-1009
分子器件作为下一代电子器件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章回顾了分子器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重点对分子导线、分子开关、分子整流器和分子晶体管等器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尚小明  汤国庆  张桂兰  陈文驹 《光学学报》1996,16(10):1371-1378
报道了以N2激光为泵浦光源,获得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分子HBO的激光输出现象。其激光转换效率约为17%,调谐范围为495~540nm,最强的输出波长在510nm。以HBO的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为基础,建立了HBO产生激光的动态模型,数值模拟了在宽带和窄带情况下激光输出的光谱特性和时间特性,理论计算值与实验观测值很好相符,同时证实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的激光脉冲宽度依赖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的酮式异构体的基态S′0的寿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4,4’-二巯基联苯分子为研究对象,利用从头计算方法和弹性散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了苯环之间的不同位置取向对分子的电子结构以度该分子结的伏安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苯环扭转角不同会改变分子的电子结构。扭转角的增大会导致分子轨道的扩展性变差,从而使体系的导电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超分子有机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军 《发光学报》2003,24(1):I001-I002
利用超分子有机薄膜技术能制成新的传感分子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和生物分子器件等,受到跨学科高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描述了超分子有机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在各应用领域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我们研究组在近20年工作中,利用LB膜技术,在光电器件、气体传感技术和光学非线性,特别是在生物传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按照生物体系提供的信息,模拟合成功能分子,建造有组织的分子组装体,以便用来研究依赖于分子排列的生物物理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计算机科学对原子分子学科研究的重要作用,针对原子与分子领域中一些典型的问题,介绍了计算方法及程序设计,并对有关课题编出了计算程序。从而表明:借助于计算机可使原子与分子研究工作规范化、工程化,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是原子分子工程的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富勒烯分子簇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旗煌  羌笛 《物理》1993,22(11):650-653
最近,富勒烯分子簇合成和分离的成功,已引起了人们对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重视,对富勒烯60分子,C70分子非线性光学响应的起源,测试方法及结果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对此方面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皓 《波谱学杂志》2003,20(2):173-185
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是磁共振成像研究领域中最新的发展方向,它是利用磁共振成像为手段来无创伤地研究活体条件下生物细胞内的正常或病理状态下的分子过程的技术. 目前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还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它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中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发展迅速. 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国际上磁共振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简要介绍了几类磁共振分子影像常用技术和其中所用到的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16.
新型分子器件--分子马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洪振  杨俊林  白凤莲  朱道本 《物理》2000,29(8):476-480
分子马达是人们为了得到纳米尺度的机械部件所设计合成的一种新型复合体系,目前化学家们正采用逐渐组装即“自下而上‘的方法对其进行探索研究,以分子结构和运动特点为标准可将现有分子马达分为分子转子、分子传动装置、分子开关、分子梭、分子转门、分子棘齿等几类。文章介绍了在双键分子体系的研究中Koumura等人的开创性工作以及Kelly等人在三叶轮分子体系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同时还展望了分子马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时跟踪能量和电荷在分子体系内的转移,观察化学键的生成和断裂过程,追踪分子结构的重新排列和化学反应一直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梦想。当飞秒激光脉冲出现后,使得科学家的梦想得以实现。随之而诞生的分子超快动力学是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之一,也在光物理、光化学、光生物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ou清泉 《物理》1989,18(10):593-599
本文概述了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老一代物理学家为我国原子和分子物理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新中国成立以后,结合实际需要,开展了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研究,促进了原子与分子物理的发展,特别是在1977年制订了原子与分子物理发展规划后,开始走上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阶段,原于与分子物理获得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飞速发展的分子影像学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磁共振成像(MRI)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其他成像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需要放射性示踪剂,没有电离辐射,具有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近年来,新型磁共振分子探针及成像序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环境响应型分子探针、19F成像、129Xe超极化成像以及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等,进一步拓展了MRI的应用范围.研究和开发靶向性好、弛豫效率高且安全性好的新型多模态MRI造影剂,进一步提高灵敏度是MRI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例如将胶束的特性与一些MRI新方法结合,寻找合适的胶束体系,以提高MRI分子探针的灵敏度;或者引入多模态分子探针,弥补磁共振方法的不足.本文综述了胶束型MRI分子探针核心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并指出分子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原子分子物理若干前沿及其进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刚华 《物理》1995,24(4):193-197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展开,文章简要介绍了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的若干重要前沿及其近期进展,和某些重要的原子分子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