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智能性共聚物水凝胶P(AM—NaA)相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60Co-γ射线辐射合成了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P(AM-NaA)智能性共聚物水凝胶,并用FTIR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着重研究了水凝胶在丙酮-水介质中的溶胀和收缩速率、溶胀平衡时间及体积相转变特性。  相似文献   

2.
明胶-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水凝胶的溶胀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明胶(Gel)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制备了Gel/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水凝胶系列;研究了原料配比、pH值及温度对水凝胶溶胀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大于PNIPAM的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值时,Gel/PNIPAM水凝胶的溶胀速度随着组分中PNIPAM的增加而降低,且溶胀过程以扩散渗透控制为主。而pH对水凝胶溶胀速度的影响与温度有关。Gel/PNIPAM配比为5/5,温度大于LCST时,水凝胶的pH敏感性受明胶控制;温度低于LCST时,pH对水凝胶的溶胀速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新型阴离子型温敏水凝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型阴离子型温敏水凝胶王昌华,曹维孝(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温敏水凝胶,溶胀比,N-异丙基丙烯酰胺1984年Tanaka等人[1]发现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的微交联共聚体,在...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水凝胶溶胀特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前文对聚乙烯醇水溶液冰冻凝胶化浓度依赖性研究基础上,对接触浓度(C)以上聚乙烯醇水溶液通过冰冻-融化处理,制得了一种含水率高达95~98%的水凝胶.系统研究了该水凝胶在蒸馏水中的溶胀及溶解特性.得到了一个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的溶胀动力学方程:Q1=Qe-(Qe-QO)/ekt,及平衡溶胀比Qe与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Qe=60.3-4.45×102C.发现当冰冻-融化次数N≤5时,平衡溶胀比Qe及溶解量W与冰冻-融化次数(N)间满足幂函数关系:Qe。W通过对聚乙烯醇水凝胶平衡溶胀比与经冰冻处理的聚乙烯醇水溶液特性粘数进行比较,发现反映链间氢键凝聚缠结效应与反映链内氢键凝聚缠结效应的定量指标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互穿网络(IPN)技术,以温敏性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聚氨酯(PUE)以及具有分子包合效应的β-环糊精(β-CD)为原料,采用分步法和同步法制备了新型互穿网络水凝胶。通过对水凝胶溶胀行为的考察,可知水凝胶具有同PNIPAm相似的在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处的相转变行为,且PUE/PNIPAm的组成比,线型PNIPAm分子量以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IPN水凝胶的溶胀特性与温敏特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N-异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结果表明,NVP能显著延长共聚体系的凝胶化时间,但对共聚物的体积相变温度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当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配料摩尔比(N-乙烯基吡咯烷酮/N-异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0.01时,水凝胶呈现最大Tc和平衡溶胀胀比。当温度低于Tc时共的在水中的平衡溶胀比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配料比有关;N-乙烯基吡咯烷酮配料摩匀比〈0.01,平衡溶胀比随N-乙烯基吡咯烷酮配料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N-乙烯基吡咯烷桐配料摩尔比〉0.01,平衡溶胀比随N-乙烯基吡咯烷酮配料摩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N-并异丙烯酰胺均聚物水凝胶相比,共聚物水凝胶具有较好的温敏响应性。DSC和TGA研究表明,N-乙  相似文献   

7.
合成聚(丙烯酸)/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互穿聚合物网络(PAAc/PNIPA IPN)水凝胶,具有温度及pH双重敏感特性。这种水凝胶在弱碱性条件下的溶胀率远大于酸性条件下的溶胀率。在酸性条件下,随着温度上升,凝胶的溶胀率也随之逐渐上升;而在弱碱性条件下,温度低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的较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时,溶胀率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而温度达到LCST时,凝胶的溶胀率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丙烯酸β-羟基丙酯(β-HPAT)-N-肉桂酰氧甲基丙烯酰胺(CMMAM)共聚物,采用光交联法制备了温敏性共聚水凝胶,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交联程序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增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水凝胶的溶胀率(SR)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表现出显著的温敏行为。  相似文献   

9.
彭宇行  徐坚 《合成化学》1999,7(4):329-333
以具有良好柔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聚四氢呋喃(PTHF)为疏水链段,具有pH敏感性的聚丙烯酸(PAA)为亲水链段,通过PTHF双端基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自由基共聚,首次合成了聚丙烯酸-l-聚四氢呋喃(PAA-l-PTHF)两亲聚合物网络,并对网络的结构、组成以及交联点密度进行了表征。两亲聚合物网络溶胀行为研究表明,PAA-l-PTHF既能在水中溶胀又能在有机溶剂中溶胀,在水中的溶胀度随网络亲水链段PAA含  相似文献   

10.
辐射合成水凝胶的结构与溶胀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辐射合成水凝胶的结构与溶胀特性赵新,崔建春,刘多明,李崔(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关键词水凝胶,结构,溶胀特性聚合物水凝胶作为一类吸水性功能材料,具有吸液量大,保水性强等特点,在轻化工,医药卫生和农林业部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聚合物对多壁碳纳米管的包覆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聚合物对碳纳米管的包覆改性.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s)通过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酸(体积比=3∶1)处理,使其带上羧基.将羧化MWNTs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双组分接枝聚苯乙烯(PS-g-(GMA-co-St))通过溶液共混方法,使其接在MWNTs上的羧基和GMA所带的环氧基团之间发生酯化反应,实现MWNTs表面接枝上PS-g-(GMA-co-St).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羧化MWNTs平均管径约为40nm,而接枝上PS-g-(GMA-co-St)的改性MWNTs管径可达约100nm.用四氢呋喃(THF)对表层包覆的PS-g-(GMA-co-St)刻蚀后,其直径降回到约40nm,这和先前观察到的羧化MWNTs的直径基本一致.对刻蚀后的MWNTs样品的FT-IR分析也表明MWNTs表面上存在接枝PS.表面经过PS-g-(GMA-co-St)修饰后,可以形成包覆层,为MWNTs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制备纳米功能材料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和甲基铝氧烷(MAO)组成的催化体 用本体法合成出苯乙烯-乙烯共聚物Poly(S-co-E)。考察了共聚温度,共聚时间 ,A1/Ti摩尔比,主催化剂浓度〔Ti〕等条件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共聚产物经沸丁酮,沸四氢呋喃(THF)连续抽提分离,发现共聚物主要存在于THF可溶级分中。可溶级分经DSC,^13C-NMR,WAXD,DMA等手段分析,证明苯乙烯-乙烯共聚物为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文献中出现了一些以歧化催化剂用于炔烃聚合的尝试[1-4],例如以WCl6-ph4Sn、MoCl5-ph4Sn体系进行炔烃聚合反应,均有活性。我们在烯烃均相催化歧化反应的研究中,试探了将此类催化剂用于乙炔聚合,结果是:(1)试验过的7种催化体系均能使乙炔聚合,生成黑色不溶的高分子,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得到的聚乙炔是顺式和反式结构的混合物,此外,部分乙炔尚三聚环化成苯;(2)不同催化剂作用下乙炔聚合和烯烃歧化的活性和选择性没有平行关系;(3)几种催化体系对乙炔高聚和环化三聚的选择性不同(见表1)。  相似文献   

15.
借助溶热法制备了一种亲水及生物相容良好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直接对所得磁性粒子表面改性,然后用戊二醛偶联法制得了固定化猪胰脂肪酶.表征研究显示,所得磁性粒子粒径约200 n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磁响应性.考察了戊二醛浓度、给酶量和反应时间对脂肪酶固定化过程的影响,并通过游离酶与固定化酶的比...  相似文献   

16.
钠改型天然斜发沸石的铵离子交换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分别来自国内三个产地和澳大利亚的天然斜发沸石样品进行了铵离子交换性能的研究,在25℃下测定了样品的总交换容量和平衡等温线,根据测定的平衡等温线,提出了表示沸石平衡情况的双孔道组合模型,并用文献报道的结果对模型进行检验,此模型不仅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而且也适用于文献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用脉冲色谱法研究了异丁酸(IBA)在Fe-Pb-磷酸盐催化剂上的可逆吸附及不可逆吸附规律以及H2O预吸附对IBA不可逆吸附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异丁酸在此催化剂上吸附及氧化脱氢反应机理提供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19.
柠檬酸在D354树脂上的离子交换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大孔型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54分离水中柠檬酸的相平衡和动力学。Langmuir方程能够良好地关联等温线。建立了离子交换过程的孔扩散模型,并以正交配置法与Gear法结合进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液膜阻力对交换过程具有重大影响,简单线性推动力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液膜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20.
表面分散过程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盐类和氧化物等活性组分在一定条件下,可在高比表面载体上自发分散。研究这些过程对多相催化剂、吸附剂的制备过程理解和控制无疑是重要的。这类分散过程已被系统地研究,并提出了单层分散模型,对CuCl_2/γ-Al_2O_3、HgCl_2/活性炭等多种体系,测定了单层分散阈值。表面化学习惯上理解为就是二维的化学。早在1931年Tayor就指出表面是不均匀的,但这种不均匀性是作为对理想二维表面的修正而引入的,如TLK模型。表面科学的这些基本概念其数学基础是欧基里德几何学,其物理背景是晶体结构,不规则性就是指晶体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