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中考中,出现了一类平行四边形折叠问题.解答时需注意:在折叠前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部分是全等图形,它们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DC、AB上,DE=BF,把平行四边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得点B、C分别落在B′、C′处,线段EC′与线段AF交于点G,连接DG、B′G.(1)求证:EG=FG;(2)DG=B′G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潘刚 《中学数学》2020,(6):62-63,65
如果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或其延长线交于一点,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位似图形,交点称为位似中心.位似的两个图形也是相似图形,具有相似图形的一切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位似图形还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即对应点的连线或其延长线交于一点,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据此可以画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位似中心可选择平面内任一点,可以在图形的内部、边上或外部,画出的位似图形可以在位似中心的两侧,也可以在位似中心的同侧.近几年来,位似图形已不局限于作图,更多地与函数、作图形内的内接图形、点的坐标或位似判定相结合等,以下做一探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在几何问题的求解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图形翻折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动态性,因此,会让解题者束手无策.其实,翻折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翻折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翻折后的图形的压痕与原图形的翻折部分关于折痕成轴对称.只要明确这些,再充分运用好图形中的各种关系,这类问题便易于求解.  相似文献   

4.
有关折叠问题在近几年各地中考中频频出现,有图形折叠后再剪裁并判断剪裁后图形形状的、有图形折叠后求折痕或其他线段长度的、有图形折叠后求边或角的大小关系的、有图形折叠若干次后寻找折叠前后变化规律的、还有坐标系下的图形折叠题等。由直接运用折叠相关性质的说理计算题,发展到基于折叠操作的综合题,甚至是压轴题。考查的着眼点日趋灵活,能力立意的意图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图形的相似和位似是两个教学内容. 定义1 如果两个多边形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 定义2 两个多边形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平行或共线,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相似文献   

6.
将平而图形沿某直线折起构成一个空间图形.对于这个主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进行论证或计算,这就是折叠问题.将平而图形折叠成空间图形后,图形中将保留一部分原图形的性质不变,又改变了一些原有的性质,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性质.掌握这些不变、变及新产生的性质是解决折叠图问题的关键.原平面图形的性质、长度、角度等,若折叠到空间之后,还是在某一个平面内,那么这些性质、长度、角度均相应地不改变,均可利用原平面图形去求解有关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正>函数图形的平移变换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函数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课本上给出了平移规律,但同学们掌握和运用不好.在此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函数图形的平移问题.一、一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一次函数图像平移,变换前后两条对应直线彼此平行.在坐标平面内,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解析式中k值相等,b值不同.两条直线的左右平移可以通过它们与x轴的交点坐标呈现,两条直线的上下平移可以通过它们与y轴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折纸成为中考的热点,难点,它不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考查了学生看图、识图、动手操作能力.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握折纸实质上是以折痕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充分利用翻折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下面谈谈矩形折纸中的数学问题. 一、折叠出正方形 矩形最基本的折纸,就是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一个正方形. 如图1,可以折出正方形, 二、折叠出菱形 例1已知:如图2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AD>AB),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与点C重合,再展开,折痕EF交AD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分别连接AF和CE.  相似文献   

9.
<正>以圆的折叠为支架设计的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能有效考查识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圆中的折叠问题,实质上还是轴对称,因此在解圆中的折叠问题时同样要紧紧抓住轴对称的特征:折叠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部分相等,以及对应点的连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例1如下图,☉O的直径AB=4,AC是弦,沿AC折叠劣弧AC,记折叠后的劣弧为弧AmC.  相似文献   

10.
正小五我们都知道,正多边形是由一些线段围出来的各边相等、内角也相等的平面图形。这样的图形我们见得很多,比如:如果问大家,这样的正多边形有多少个,大家一定都猜得出,有无穷个。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这当然很好理解。正多边形在三维世界里对应的东西是正多面体,也就是由正多边形组成的、各面各内角相等的立体图形。现在问题来了,大家觉得,这世界上,有多少个正多面体呢?  相似文献   

11.
赵洁 《中学生数学》2011,(20):45-46
轴对称图形具有的一个性质是:图形上对应点的连线被轴垂直平分.也就是说如果两个点关于一条直线对称,那么这条直线就是以这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两个点的距离都相等.因而,当考虑某一点与轴上一点的距离时,这个点可以用它的对称点来"代换".  相似文献   

12.
<正>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是将平面图形沿某直线翻折成立体图形,再对折叠后立体图形的线面位置关系和某些几何量进行论证和计算.折叠问题的探究须充分利用折叠前后的不变量和不变关系,在变与不变中解决问题,它对把握空间与图形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是培养直观想象能力的有效载体.2018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高二数学)填空题最后一题就是一道折叠问题,虽然  相似文献   

13.
位似图形所有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交点或在两图形的同侧,或在两图形之间,或在图形之内,或在图形的边上及顶点上,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解决某些作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旋转变换性质丰富,如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边所在的直线形成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或等于旋转角的补角等.利用旋转过程中诸多的不变性就能实现边角转化,将分散的条件集中为我所用;等线段共点的几何证明题,就可以依据旋转图形的几何特征,利用旋转迎刃而解.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一平面去截一立体图形所得平面图形,实质上是对空间想象能力和平面基本定理的考查.对作截面的方法有如下两种:(1)利用平面的基本定理:一条直线上有两点在一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上所在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两平面相交有且仅有一条通过该公共点的直线.(2)利用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去寻找线面平行及面面平行关系,然后根据性质作出交线.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韩琦 《数学通报》2005,44(6):29-30
200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有这样一个问题:一张纸上画有半径为R的圆O和圆内一定点A,且OA=a.折叠纸片,使圆周上某一点A’刚好与A点重合,这样的每一种折法,都留下一条直线折痕,当A’取遍圆周上所有点时,求所有折痕所在直线上点的集合.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中折纸问题 ,易于学生动手操作 ,具有很强直观感 ,趣味性强 ,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素材 ,因而 ,它成为近几年各类高中考试的热点内容 ,下面举倒说明 .例 1 一张纸上画有半径为R的圆 .和圆内一定点A ,且OA =a .折叠纸片 ,使圆周上某一点A′刚好与A点重合 ,这样的每一种折法 ,都留下一条直线折痕 ,当A′取遍圆周上所有点时 ,求所有折痕所在直线上点的集合 .( 2 0 0 3年全国高中联赛题 )图 1解 如图 1 ,由折法知 ,A′,A两点关于折痕所在直线l对称 ,即l为线段AA′的重直平分线 ,连结OA′交l于P ,则PO +PA…  相似文献   

18.
<正>同学们,在几何的学习中,经常要学习一个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怎样区别一个图形的性质与判定呢?我们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为例体会一下.平行线的主要性质有:(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主要判定有:(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不同的,从命题结构的角度看,若命题的条件是"两直线平行",  相似文献   

19.
把一个矩形图形按照某一种方式折叠,使原图形各边角之间构成新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到相应的几何问题,十分有趣,而其折痕长的求法更是方法多样.下面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介绍一种矩形折痕长的几种求法,供同学们参考. 例1 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6cm,BC=  相似文献   

20.
《解析几何》是数形结合的典型范例,然而,有一些师生重视了数式的运算,却忽略了图形的重要性.下面举二例说明图形在简化解析几何计算中的作用.例1 已知两点P(-2,2),Q(0,2)以及一条直线l:y=x,设长为2的线段AB在直线l上移动,求直线PA和QB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要求把结果写成普通方程).分析:如果对“长为2的线段AB在直线l上移动”这句话仅作表面的理解,就会机械地去套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先设M点的坐标为M(x,y),再写出直线PM与QM的方程,并求出(xA,yA),(xB,yB),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