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新福 《化学教育》2021,42(1):88-92
指出传统的“分子极性演示实验”的不严谨之处,从理论层面解释了用带电玻璃棒(或塑料棒)靠近四氯化碳等非极性分子时液流也能发生偏转的原因。运用微波对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影响不同的原理,设计了2种改进的实验方案,利用微波炉加热不同液体,借助温度计或测温贴纸测量液体的温度变化,可以明显地发现极性分子受微波加热升温显著,从而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相似文献   

2.
朱柯平 《化学教育》1988,9(4):37-37
一、不易成功的因素分析现行高中化学(甲种本)第二册中关于测定分子极性的实验,要求“用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或塑料棒”分别接近水和四氯化碳的液流,用观察液流方向的改变与否,来测定分子的极性(教参也强调“用有机玻璃棒与尼龙布摩擦或用绸布摩擦胶木棒的效果明显”)。这个实验的原理(电性吸引)虽比较简单,但不管上述那种情况,借摩擦起电所带的静电,一是电量小,二是没有持续性,操作的反复性又多,实验不易成功,如果遇到空气湿度大时,则不成功的因素增多,所以可行性欠妥。二、改进的方法与效果为了保证实验成功,我们把摩擦起电改为给感应圈通电,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证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实验,是用丝绸或毛皮摩擦过的玻璃律或塑料棒去接近水流,使水流方向发生偏转。由于教室内空气湿度较高(由呼吸产生的水汽),就是将事先烘干的丝绸或毛皮拿入教室,等课讲到做实验时,丝绸或毛皮已不同程度地受了潮,教师虽费气力进行摩擦,但实验成功率仍较低,即使成功,现象也不够明显。为了克服环境及玻律或塑棒带电量小时实验的影响,笔者用J75-02型静电感应起电机的放电又杆代替玻律或塑棒做实验,取得了十分令人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在两支酸式滴定管中分别注入30mL蒸馏水…  相似文献   

4.
化学通报1955年10月号第633页介绍了朱银福同志的关于利用氢氧焰来进行石灰石分解的示教实验这个示教实验所用的仪器很多装配也较复杂,且有爆炸的危险性。关于石灰石的分解并不需要氢氧焰所产生的那种高温在1000℃左右已经足够使它分解了。为了使这个实验简单、清晰、又能说明问题起见我做了二个不同装置的试验,效果都很好,时间只须要10分钟就够了现在把它介绍于下:(一)用一根粗的硬质玻管内放石灰石细粒,一端用橡皮管连接一根直角导管,并将直角导管通入石灰水内,另一端连上一个用来鼓气的橡皮球(图1),然后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在Cr(Ⅲ)、Co(Ⅱ)、Cu(Ⅱ)、铁氰化钾催化下的化学发光演示实验。结果表明以Co(Ⅱ)为催化剂,简便易行、费时少、现象明显、颜色对比强烈、教学效果明显。对实验原理进行了讨论。通过该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中的分子发光分析部分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1.实验前须将全部仪器药品准备齐全,准备好以後,还须检查一次,不要漏落任何一件东西(即使是很微小的,职药匙、火柴等),以免应用时发生故障。 2.即普通简单而确有把握的实验,教师自己亦应先行试作一次,以免临时发生仪器有毛病,试药不纯或过久失效等故障。实验如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其影响比不做这个实验还坏。  相似文献   

7.
在自由原子中,其核外各能量层、组的电子云,都对称于核而分布的。如 S 组电子云具有球壳形如 P_x,P_y,P_z,组的电子云,它们各在空间的壳形如三对没有把的哑铃,在空间互相垂直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两个相同原子形成的双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μ_(AA)A=0.两个不同原子形成的双原子分子,若键有极性,则分子有极性,μ_(AB)≠0.但对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并不一定有极性,如CO_2、CH_4等,它们在空间分布是对称的,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整个分子无极性.从这里知道,分子的极性由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决定,且分子极性大小由  相似文献   

9.
赵志娟 《化学教育》1996,17(3):36-36
中学化学实验中,对于气体分子的极性观察实验通常有两种简单方法:对于带颜色的气体如NO2,可利用其在静电场中的偏转进行观察;对于无色且不溶于水的气体,可利用其在肥皂水中形成的气泡,对静电棒产生运动进行观察(《化学教学》)1994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10.
氨氧化法制硝酸生成原理的实验,教材已有,化学通报也曾登过先进经验,我现在把它改成如下装置,使学生能在课堂内观察到工厂中生产程序的主要过程及原理,这样更容易巩固。兹将其制作过程及讲解时使用方法简要说明于下:甲、制作过程(参看附图)  相似文献   

11.
化学通报1956年5月号安守林同志所设计的在讲解燃烧条件时的补充实验,对帮助巩固和理解这一节课的知识上作用很大。能使同学深刻的认识到温度和与氧接触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在烧杯中通入氧气时磷常常滚动,必须移动导管使接近磷块。有时磷因燃烧时温度增高以致融熔,水一波动则被冲散。我作时改成如下装置比较方便而且效果显著。在储气瓶的出气导管连一干燥管,在球的下边塞上棉花(不要太紧)或放上铁丝网,把白磷放在上面。先加冷水通氧不见燃烧,再加  相似文献   

12.
张爱华 《化学教育》2008,29(1):73-74
采用abinitio方法对O3分子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构型优化的结果与文献符合的较好,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O3分子中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相似文献   

13.
郭松山 《化学教育》1980,1(3):36-39
Gomberg在1900年发现了三苯甲基自由基,奠定了自由基化学的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我们演示了几个自由基反应的实验,效果较好。三苯甲基的生成Gomberg为了合成六苯乙烷,用三苯氯甲烷和锌粉反应,结果得到三苯甲基。  相似文献   

14.
王家斌 《化学教育》1983,4(3):38-39
截取玻璃管(内径23毫米左右,长约110毫米)一段,两端各配一单孔橡皮塞,孔中各插入一根一端带尖的铁棒(或用铁钉),使两个铁尖之间的距离为30毫米左右,然后按图所示将管装在托架上。用蒸馏水将碘化钾-淀粉试纸和品红试纸湿润后,分别贴在玻璃管内壁的两端。  相似文献   

15.
谢堃君 《化学教育》1982,3(3):38-40
在教学中常用的合成氨装置一般比较复杂。要演示一次实验,不但准备工作量大,而且各部分装置内的空气也难以排净,有可能引起装置爆炸的危险。近几年来,我们对这一实验装置、催化剂的选择、氮气的来源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摸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17.
郭松山 《化学教育》1981,2(1):40-42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它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电解质离子在电场中的方向性运动有几种演示的方法,通常系利用具有铂电极的U形玻璃管,管内充满着两种不相混溶的溶液,其中一种含有有色的离子,而另一种则是无色的。当电流通过玻璃管时,溶液间的境界面向一定的方向移动,这也就证明了离子在电场中有运动。但是必需注意,以使密度的差别、扩散作用与流动的影响不扰乱电解液间境界面的明显。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在溶液中放进粘滞性大的物质(凝结剂)例如琼腊,应用炭粉层仪器的人工冷却,选择密度相同的溶液,用特殊的方法使液体充满玻管等等。当然,所有这些复杂性(不  相似文献   

19.
包子民 《化学教育》2011,32(4):65-65
问题的提出Ba(OH)2ܮH2O与NH4Cl的反应及实验被新旧人教版、苏教版等多个版本高中教材选作吸热反应的研究对象,但是该实验采用小烧杯盛装药品而导致的污染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该内容授课时正值夏秋之交, 此时各地气温尚高, 为使该反应吸热效应更明显, 实践中老师们习惯于加大药品用量以达到实验目的, 但由此导致氨气的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0.
张婉佳  杜东双  李燕红 《化学教育》2011,32(7):54-56,61,63,76
电解水实验为中学化学的一个经典演示实验,然而在实验中很难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的结果。文章从离子电迁移率、超电势、溶液的酸碱度等影响电解水反应的主要因素入手,研究了电解水实验的科学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结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了电解水实验过程的探究,获得了电解水实验的满意效果,很适合在课堂中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