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实验研究了~(15)N标记的g-C_3N_4样品中的~(15)N-~(15)N空间相关性,在高场和魔角旋转条件下对比两种不同的脉冲序列PDSD和SHA+的实验效果.发现当某个氮上连有质子的时候,脉冲序列SHA+比PDSD可以更好地检测~(15)N原子间的极化转移.该研究可以为材料科学领域,特别是含氮掺杂的碳材料,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固体核磁共振被广泛应用于膜蛋白、纤维化蛋白等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在固体核磁共振实验中,快速魔角旋转或高功率射频场照射等实验条件将导致样品发热.生物样品发热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样品温度的快速升高,信号分辨率、信噪比的降低,发热严重时甚至导致样品的不可逆损坏.近年来,人们对样品发热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通过优化样品制备条件或固体核磁共振实验条件,以及改进探头设计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样品发热.该文主要综述了生物固体核磁共振研究中导致样品发热的原因和减轻样品发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转子作为魔角旋转(MAS)探头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是固体样品高速旋转的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固体核磁共振(NMR)实验.但国内关于MAS转子的研究极少,以至其长期被国外市场垄断.本文通过对MAS转子的深入研究,设计了常规的4 mm MAS转子;并对MAS转子进行了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其应力应变大小;同时进行了模态仿真,确定了MAS转子的各阶振型及临界转速;最后制作了转子,进行了转速测试和固体NMR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和制作的转子能在14 kHz转速下正常运行,并在4 kHz及12.5 kHz转速下采集了金刚烷标样的1H NMR信号,结果表明该转子能满足常规固体NMR实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铜修饰丝光沸石(Cu-H-MOR)分子筛催化甲醇(CH3OH)与一氧化碳(CO)羰基化反应过程.通过研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各吸附物种与Cu2+的相互作用,分别对这些吸附物种进行了归属,确定了铜甲氧基(Cu-OCH3)和铜乙酰基(Cu-(CO)-CH3)为羰基化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骨是人体的结构组织之一,又是重要的造血器官,它在支持和保护体内器官、贮存钙和磷、参与人体代谢和为肌肉提供附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骨的微观结构对预防和治疗骨疾病有重要意义.由于骨形态多样化,无机和有机成分共存,而且骨样品对物理和化学处理十分敏感,因此对其研究存在许多实验困难.与其他表征技术相比,固体核磁共振(NMR)检测对骨样品不需要任何处理,不会破坏其自身结构,可以实现原位检测.另外,骨头中的许多元素(1H、13C、31P、19F、43Ca、29Si、25Mg和87Sr)都是NMR可观察核,因此高分辨固体NMR技术是研究骨基生物材料的强有力工具.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固体NMR技术在骨基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气体水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体水合物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气体和水形成的笼型化合物,主要有I型,II型和H型3种晶体结构,而固体核磁共振(solid state NMR)是测定其水合指数、笼占有率等结构参数的重要手段. 该文综述了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水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固体核磁共振在水合物结构表征、气体组分的鉴定、结构转化、以及在水合物生成/分解动力学过程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同时,对其实验方法及测试条件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多金属氧酸盐(简称多酸,Polyoxometalates,POMs)是由处于d0电子构型的前过渡金属元素通过共边或共角缩聚而成的金属-氧簇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分子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材料、催化化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其中钒取代的多酸阴离子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特别是对烃类的氧化,它的活性主要受钒取代的数目和钒中心的阴离子环境这两个因素影响.该文利用固体核磁技术分析了一取代钒的两类典型结构中51V的局域结构和化学环境,以及有机阳离子对多酸阴离子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对51V的化学环境的影响,为研究多酸的催化活性和催化机理提供基本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9.
张正逢  杨俊 《波谱学杂志》2013,30(2):157-174
淀粉样蛋白纤维是一类纤维状的蛋白质聚集体,与多种蛋白质沉积疾病相关. 对淀粉样蛋白纤维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其形成机理, 提供相关疾病预防或治疗的依据. 由于淀粉样蛋白纤维不可溶、非结晶,因此液体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这类体系的应用受限,而固体核磁共振被认为是研究这类体系最具前景的技术. 该综述介绍了固体核磁共振解析蛋白质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于淀粉样蛋白纤维体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层状稀土氢氧化物是一类新型的稀土功能材料,本文采用固体核磁共振(SSNMR)方法研究了同时具备离子交换能力和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层状La(OH)2NO3化合物,探讨了通过四极核CPMG(QCPMG)脉冲序列和变频谱图采集获取超宽139La SSNMR谱图的方法,并描述了适用于此类实验的滤波方程和谱图重建方法.重建谱图同时包含四极核中心跃迁和卫星跃迁信息,本文使用QUEST软件对超宽139La NMR谱图进行了模拟,获取的四极耦合常数CQ和非对称因子ηQ均与CASTEP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值高度吻合.SSNMR实验结果证实层状La(OH)2NO3化合物属于非中心对称结构(P21),解决了对其结构长期以来存在的争论.  相似文献   

11.
Brønsted酸(B酸)是无定型硅铝(ASAs)表面最重要的催化活性位点.通常认为B酸位的形成只依赖于不饱和四配位铝(AlIV),且仅具有弱B酸性.通过合成五配位铝(AlV)富集的ASAs能够大幅提升高铝硅比(Al/Si)时的B酸含量及强度,克服传统AlIV富集的ASAs的酸性强化瓶颈.本文介绍了AlV在ASAs酸性强化及合成单原子催化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用多种二维固体核磁共振(SSNMR)及原位质子NMR技术,证明了AlV能够大量富集在ASAs表面,着重介绍了两种基于AlV的新B酸位的形成机制,并阐明了AlV诱导单原子催化剂在ASAs表面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固体核磁共振(NMR)实验对六氟硅酸铵(AHFS)溶液洗涤前后H-ZSM-5分子筛上铝物种变化引起的酸性改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AHFS洗涤处理后,分子筛上构成Brøsted酸的骨架四配位铝物种会部分减少;具有Lewis酸性的骨架三配位铝量在经AHFS脱铝处理后少量降低;同时AHFS温和脱铝的方式主要会引起分子筛上另一类具有Lewis酸性且含Al-OH的铝物种大量减少,从而导致处理后分子筛整体酸性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Eclipse图形建模框架(Graphical Modeling Framework,GMF)技术构建了一个图形化磁共振脉冲序列设计软件.软件具备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用户使用拖放方式所画出的脉冲序列与教科书和参考文献上的脉冲序列几乎一样.软件支持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波谱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脉冲序列设计,同时提供实验参数管理模块,实现脉冲序列基础上的NMR实验设计和执行预览.得益于GMF完善的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和强大的代码生成能力,软件开发周期大幅度缩短、扩展能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碳负极材料作为锂/钠离子电池的传统负极材料一直获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其仍存在充电时间长、库伦效率低等问题,研究碳负极材料充放电机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是一种研究固体材料中目标原子所处化学环境以及材料内部结构变化的有效手段.通过测定锂/钠离子电池中6Li、7Li和23Na高速魔角旋转(MAS)条件下的固体NMR谱图,能够清晰获得锂/钠离子电池碳负极脱/嵌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碳原子与Li/Na的配位情况,从而为碳负极材料的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的提升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固体NMR技术在锂/钠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具有AEI结构的SSZ-39分子筛的骨架外阳离子落位和铝分布对其催化性能影响显著.AEI笼中有三个结晶学不等价位,且铝取代T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本文结合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27Al/23Na MQ MAS NMR),以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不同硅铝比Na-SSZ-39分子筛中的Na+落位和铝分布.在孤立铝分布的情况下,铝原子优先占据于T3位,Na+主要落位于AEI笼中的SIIa0和SIII'a0位点上,其中SIII'a0位点的优先度较高,此外少部分Na+还落位于六棱柱内部的SIa0.当铝对存在时,AlSiSiAl分布的铝对占据六元环的对位(T3-T3),对应的Na+分别落位于SIIa1和SⅢ'a1位点.随着分子筛结构的部分破坏,游离的Na+可能形成明显的SIII'b位点.本文可加深对SSZ-39分子筛构效关系的理解,为更好地调控催化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等绿色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是催化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锡硅分子筛因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得到相关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准确构建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酸性与催化反应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是新型高效催化剂设计与研发的基础.固体核磁共振(NMR)是研究分子筛活性中心局域结构、酸特性与催化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固体NMR技术在锡硅分子筛研究领域的一系列主要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NMR)异核单量子相干(HSQC)实验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而被广泛用于液体大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研究.然而由于HSQC脉冲的复杂性,需要严格控制实验参数和实验条件才能得到高质量的谱图.本文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对HSQC实验进行数学建模,通过理论推导、数值计算求解自旋1/2的IS双核体系在每个脉冲节点作用后的密度矩阵,然后结合二维NMR信号采样方法,使用计算机程序完成了该体系HSQC谱图的模拟,同时,还实现了乙醇分子的HSQC谱图模拟. HSQC实验的成功模拟基于对复杂演化过程的精确计算,可用于预测谱图以及实验参数改变对NMR谱图的影响,指导高质量HSQC实验谱图的采集.  相似文献   

18.
利用1H NMR技术研究了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的混合导致各组分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比各自纯溶液有所降低,用吸附平衡理论清楚地解释了这个现象.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混合使得其组分CMC降低的程度各异,可以理解为它们吸附于界面单分子吸附层上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不同(相吸或相斥)引起的.由此揭示了"协同效应"的实质,可以为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混合比例以达到预期的性能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春发  刘广  王芹  刘征 《波谱学杂志》2018,35(3):363-373
通过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定量13C NMR、DEPT135、1H-1H COSY、1H-1H NOE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技术,对季戊四醇硬脂酸酯润滑剂的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润滑剂主要成分是单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同时还含有少量的单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单季戊四醇双硬脂酸酯、双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三季戊四醇硬脂酸酯,以及微量的多季戊四醇硬脂酸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六西格玛设计(design for six Sigma,DFSS)方法,通过定量核磁共振碳谱(quantitative carbon 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3C qNMR)对由11种已知烃类化合物组成的模型油品进行了芳香碳摩尔百分比C(ar)%,简称芳碳率]测定的系统研究,建立了C(ar)%与样品浓度Conc.、弛豫试剂浓度[Cr(acac)3]和循环延迟D13个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据此模型得到了优化的参数设置:Conc.为180 mg/mL,[Cr(acac)3]为12 mg/mL,D1为10.5 s.按此设置进行了8组验证实验,其结果重现性较好,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61%;准确性较高,达到99.0%~100.6%.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分析测试方法的系统研究,且实验结果对现行油品芳碳率测定标准中相关参数,如[Cr(acac)3]和D1的设置能够提出补充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