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稠油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克沁构造带稠油藏属于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稠油分布区.研究表明,其油源为台北凹陷二叠系,中高孔、渗的中上三叠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储层条件.鲁克沁构造带三叠系油藏烃类注入至少有两期,早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晚期是晚白垩世,并以早期注入为主.稠油成藏则由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由于早期源岩成熟度较低,原油本身较稠,而油气运移过程中轻质组分散失、生物降解和盆地抬升剥蚀阶段大气水下渗所导致的水洗氧化等作用则使其进一步稠化.  相似文献   

2.
讨论二元Friday—Patil型指数分布的多元形式,以及对应的多元指数分布的特征与参数估计.利用分布密度函数等价分拆思想,导出了二元Friday—Patil型指数分布的多元推广,得到了多元Friday—Patil型指数分布的特征,并利用该特征获得了相应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及矩估计.因此,多元Friday—Patil型指数分布是一个有特征的混合型分布.  相似文献   

3.
乌尔逊凹陷滑脱型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尔逊凹陷伊敏期构造演化以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的发育为特征,这一构造样式的形成是构造的幕式活动、乌西断裂持续的低角度倾滑和夹持在3个刚性基岩块体之间的区域构造位置等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该期构造演化活动强烈、持续时间长,对于乌尔逊凹陷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诸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构造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已经成为新疆石油勘探的重要靶区,但由于其勘探程度低,四棵树凹陷的构造研究不够深入,无法进行彻底的油区构造分析,对进一步寻找油气圈闭造成了困难.文中对四棵树凹陷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其分为五大构造体系:(1)四固南断裂构造体系;(2)四棵树—–西湖—–奎屯南背斜;(3)固尔图断裂构造体系;(4)艾卡西断裂构造体系;(5)卡因迪克断裂构造体系;然后分别对每个构造体系进行逐一解剖,即主要从地震剖面入手,一一进行地震地质剖面解释,将其划分为每个具体构造,讨论其形成的时期以及动力学特点.重点是建立四棵树凹陷的构造格架,为进一步四棵树凹陷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在跌落式城市排水竖井中,水流跌落一定距离后,通常携带着大量能量.当它冲击竖井底部时,会产生明显压力脉动,对竖井结构安全产生风险.本文建立排水竖井物理实验模型,研究跌落射流对竖井底部消能池的冲击作用,分析竖井底部的压力脉动与分布以及竖井跌落高度和底部水池深度对冲击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射流冲击竖井井壁后,分为沿竖井壁向下的环形流和自由落体的射流.当跌落水流流量较小时,竖井底部高压区域集中在靠近下游管道一侧;随着流量逐渐增加,环形流面积持续增大,高压区域逐渐由下游侧向上游侧过渡.增加下游管道水深可有效降低竖井底部的平均冲击压力,增加水垫层深度可有效降低竖井底部冲击压力脉动.当水流在竖井中达到最终速度后,继续增加竖井跌落高度将不会产生更大冲击压力.  相似文献   

6.
从陆西凹陷的实际资料出发,分析了裂缝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裂缝的特征,研究了影响构造裂缝发育的因素,认为构造裂缝的发育受构造部位,孔隙度断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拟合求曲率的方法,与最近断层距离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裂缝密度的定量化预测方法-拟合曲率综合预测裂缝方法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对陆西凹陷的裂缝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节理的存在使得岩体的力学特性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重庆主城区80%的地表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受地质构造影响,岩层倾角变化范围较大。考虑到不同岩层倾角对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本文以纵横穿越重庆主城区的轨道交通岩体为例,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体单轴抗压强度与层面节理倾角的关系。结果表明,单轴抗压强度随层面倾角呈近似“U”字形分布,提出了重庆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的“不利抗压倾角”为60°。对研究该类岩体在单轴压缩状态下的破坏机制、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元坝地区近年来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及中下侏罗统千佛崖组(J2q)和自流井组(J1z)陆相地层发现工业性气藏.它们的化学成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别,具有不同的成因和来源.须家河组天然气烷烃中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在0.96以上.其上、下部地层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显著,T3x3~5气层乙烷碳同位素较重,δ13C2值(-25.2‰~-20.7‰)均大于-26‰,为典型的高 过成熟煤型气;而T3x1~2天然气δ13C2值大多数小于-28‰,主要在-32‰~-28‰,具有高 过成熟煤型气与过成熟油型气混合气的特点.J1z地层天然气干燥系数大都在0.95以上,δ13C2值在-28.2‰~-21.4‰,属不同成熟度的煤型混合气.J2q地层天然气干燥系数都在085以下,热演化程度较低.其乙烷δ13C值分布在-32.3‰~-31.4‰,为典型的(高)成熟油型气.在对天然气区域性对比基础上,通过与本区烃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认为,T3x3~5天然气源自本层位煤系烃源岩,而T3x1~2天然气除源于所在地层气源外,可能混有下部海相天然气;侏罗系天然气主要为自生自储气.  相似文献   

9.
2005年9月3、4日在浙江昌化地区发生的特大暴雨是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雨强极大,且位于大范围的暴雨区之外.对此次特大暴雨成因进行分析,得到一些结论:“昌化暴雨”的影响系统较为复杂,由“泰利”台风、“彩蝶”台风外围低空急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上升气流、西风槽这些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特殊地形的热力和动力强迫作用有利于α-小尺度垂直次级环流的形成.东低西高的盆地地形有利于在盆地内形成一个东侧下沉,西侧上升的α-小尺度垂直次级环流.天目山脉阻挡了冷空气,但边界层内弱冷空气却沿河谷侵入盆地,形成盆地周围小尺度的能量锋区,从而激发出远离暴雨区的孤立的强对流天气.台风“彩蝶”第2象限的东风和副高底部的东风叠加形成的东风急流是本次暴雨重要的水汽来源.昌化地区近地面存在风向风速的辐合,并且长时间维持,造成雨团的停滞.高层高位涡区与暴雨环流的高位涡区上下连通,使得高层的高住涡向低层补充,引起低层正涡度发展,为超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暴雨发生在高湿高能的环境下,是不稳定的强对流降水,与“泰利”低压的层结稳定降水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常规资料、浮标站海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4年春季发生在舟山海域的浓雾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海雾按环流形势可分为倒槽型、高压后部型和弱高压底部型;春季海雾以平流冷却雾为主,但也有平流蒸发雾;能见度的改变对气温的升降和气温露点差的增减极敏感,能见度转差的时刻与气温下降及气温露点差变小的时刻较一致,反之亦然;雾的维持和消散与逆温的建立和破坏有密切的关系,冷却雾的逆温层比蒸发雾低,且逆温较其更明显;春季海雾常发生在降水前夕或降水间歇,出现浓雾的前一天夜里,通常能见度转差,已有测站出现1~2 km能见度.海气要素特征:气海温差为-1.1~2.6 ℃,相对湿度在80%以上,气温露点差在0~3 ℃,东南风和偏东风居多,平均风力多在2~5级;中尺度模式WRF对倒槽型和高压后部型的海雾预报较准确,但对弱高压底部型预报能力较弱,预报浓雾起始和消散时间存在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11.
主要依据准噶尔盆地东北缘青格里底山前冲断带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临近阿尔泰造山带燕山期花岗岩的同位素定年,认为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在中侏罗世存在逆冲构造变形.该构造变形发生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沉积期,形成了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逆断层及断层传播褶皱,表明其时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曾受到来自于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其力源可能和西伯利亚板块与蒙古-华北板块的碰撞、拼贴事件有关,是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陆内反映.这对于促进北疆地区构造变形与盆山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浙江新昌硅化木赋存地层岩石学与古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新昌早白垩世盆地中存在丰富的硅化木,它们是重要而又典型的古植物地质遗迹,新昌硅化木赋存的地层为早白垩世馆头组,其岩石类型包括砾岩、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粘土岩,还有少量的礁灰岩和泥灰岩。岩石学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干燥的快速堆积的山间盆地,属河湖相沉积。新昌硅化木为南洋杉型木,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气候条件。结合硅化木特征与地层岩石学研究,探讨了新昌硅化木形成的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博格达山前渊大龙沟地区的二叠-三叠系(P-T)仓房沟群作了详细的岩石学、古流向、古地貌及古水动力方面的研究,认为可以识别出冲积扇、砾石质网状河,砂质网状河、曲流河、低弯度河、沼泽和淡水湖泊等沉积相类型,发现它们的形成与演化强烈地受气候和物源区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分布区,区内断裂系统错综复杂,控矿作用显著,需对不同方位、不同规模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发育复杂程度及对金矿床的控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尚未见对该区域断裂系统的分形特征与金矿分布关系研究。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卡拉麦里地区断裂构造进行了不同尺度、不同方位的分形维数计算,得到全部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为1.421,各方向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NW向为1.382,NWW向为1.223,近EW向为0.976,NE向为0.960;全部断裂构造和NW向断裂构造的分形维数均大于能反映地质体连通性的分形维数临界值(1.22~1.38)。结果表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的地质体具有较高的连通性,为金成矿热液提供了有利的运移通道和汇聚场所,NW向断裂构造发育最复杂,为研究区主导性导矿构造,对金矿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这与研究区绝大部分金矿床(点)主要沿卡拉麦里深大断裂和清水—苏吉泉深大断裂派生的NW至NWW向断裂展布的特征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露头地质调查、地震剖面解释和地层残余厚度图的分析,发现柴迭木盆地北缘新生代以右行走滑冲断构造变形为主.走滑冲断构造带内的断层在平面上呈分支复合,剖面上表现为花状构造,走滑逆冲断层上、下盘地层呈不协调产出.右行走滑冲断构造带形成的应力来源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的拖拽力作用以及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向的简单剪切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植物区系分析及其形成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柴达木盆地植物区系以古地中海成分占主要地位。本区系中的中亚成分同样是古地中海区系的一部分。其中的温带成分是由华夏植物区系发展起来的,并与安加拉区系有联系。区系中的喜马拉雅成分是当地起源的,它们是本区系中的年青成员,无疑是华夏区系的后裔。而一定数量的特有成分则表明了区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捕食-被捕食反应扩散系统的奇摄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讨论了一个初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和渐近性态.微分不等式理论的实质是构造两个辅助函数作为系统的上、下解.本文是利用微分不等式方法来研究一类生物数学中的非线性奇摄动捕食一被捕食反应扩散系统.然后使上、下解分别满足相应的不等式.最后证明所研究的系统存在解并处在上、下解之间,从而证明了系统解的存在性,并同时得到解的估计。  相似文献   

18.
采有这显策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观察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中新生界储层砂岩自生矿物及其在岩犬石中的产状,形成于同生成岩期的自生矿物有海绿石,赤铁矿~褐铁矿和部分绿泥石。浅埋藏期以碳酸盐~沸石~硬石膏组合为特征,部分层位有自生高岭石。在深埋藏期,以钠长石化为代表的水岩反应较活跃,蒙皂石向伊利石、绿泥石的转变亦主要发生在该期。根据自生矿物与粘土矿物组合,在塔里木中新生界碎屑岩中可以识别出两种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