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74年,美国的“Science Year”一书中刊载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W.A.Fowler教授的一篇题为“太阳中微子失踪案”的文章[1]。19 76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J.N.Bahcall)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R.Jr.Da-vis共同署名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太阳中微子:科学之谜”的文章[2].这两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当今科学中的一大谜案——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所谓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是指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Jr.Davis 小组,在美国南达科它州的一个名叫利德的霍姆斯塔克金矿的 1500 m深的矿井中,用装有斗 × 1041四氯化碳溶液的…  相似文献   

2.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与教育家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市。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后出国留学,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1928年至1929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和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科学研究。1929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年至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爱因斯坦教授  相似文献   

3.
 理查德·费因曼去世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的教授.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的一位奠基人.由于他关于量子电动力学的开创性工作,曾荣获诺贝尔奖.作为现代基础物理学界的一位元老,他对于超弦理论的批评特别中肯.1988年他因病与世长辞.问:几年前斯替芬·霍金(Stephen Hawking)说过,理论物理学的末日似乎已经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4.
 1942~1946年,我就读于西迁重庆的中央大学物理系。张宗燧先生1936~1938年留学英伦,入卡文迪什实验室,在福勒(Fowler)教授指导下发表了有关稀固溶体的一系列论文,1938年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回国,被中央大学聘为教授,时年仅25岁。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64
格拉泽毕业于凯斯理工学院,后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深造,获博士学位。格拉泽从事威尔逊云室的研究。云室对物理学家虽然很有用,但它存在缺陷。云室里装的是气体,因此,在它中间通过的粒子仅能形成少量的离子。这样,罕见的或寿命很短的核过程就可能被漏掉。格拉泽是让过热的液体在离子周围汽化,在大量液体中形成汽滴。1952年,格拉泽建成了第一个直径仅几英寸的“气泡室”,室中的液体是乙醚。  相似文献   

6.
在28年半的行程中飞越多颗行星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飞船正在向科学家们提供日光层的信息。日光层像一个泪珠形的气泡,把太阳系与星际空间分开。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AmericanGeophysi-calUnion)和相关地球科学协会组织召开的五月会议上,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4
肖克利是采矿工程师的儿子,1932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并于1936年在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肖克利与它的合作者巴丁和布拉坦发现掺有某种极微量杂质的锗晶体远比上一代人早已使用的整流器要好,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电子管整流器还要好。  相似文献   

8.
元素核合成     
简单介绍了元素的核合成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况.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nucleosynthesis theory of elements, which was presented by E. M. Burbidge. G. R. Burbidge, W. A. Fowler, F. Hoyle and A. G. W.Cameron, and the progress of this theory during the past 40 years are introduced.  相似文献   

9.
陈沅 《光子学报》1986,15(1):16-21
颜色科学的研究在美国开始得较早也较广泛。在几所大学里有专门的研究实验室,如伦塞利尔理工学院的颜色测量实验室,理海大学的颜色科学实验室以及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孟赛尔颜色科学实验室等。可惜的是,因为导师退休,前二个实验室已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关闭。工业界与颜色有关的公司也设有颜色实验室,如柯达公司,杜邦公司等。而专门生产测色仪器的公司则更不在话下了。美国有一个颜色协会(ISCC),成立于1931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是由三十几个专业协会联合组织起来的,同时还有近30个专题委员会。专题委员会是为了颜色科学中特定的问题而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莫里·蒂格纳(MauryTigner)是美国康乃尔大学核研究实验室主任和物理学荣誉退休教授,他曾领导了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C)中心设计组的工作。大家知道,1993年10月,美国众参两院联席会议表决停建SSC。  相似文献   

11.
应中国科学院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叶朝辉教授邀请,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Maciel教授研究室的C.Bronnimann博士于1987年11月25—28日来武汉顺访并作了“‘实用’~1H CRAMPS波谱学”(Combined Rotation and MuItipe pulse Spectroscopy)及“自旋扩散速率测量”等二篇报告。  相似文献   

12.
翁羽翔 《物理》2002,31(11):754-754
“中国科学院超快现象和太赫兹辐射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7月 2 2日至 2 5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举行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共同协办 .会议的三位主席分别是物理所张杰研究员、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张希成教授和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封松林研究员 .物理所的翁羽翔研究员担任会议秘书长 .这次大会是我国在超快现象和太赫兹辐射领域组织的第一次专业学术会议 ,是对国内在超快现象和太赫兹辐射领域研究水平的一次较全面的检阅 .…  相似文献   

13.
林木欣  许国材 《物理》1990,19(4):246-249
一、Penzias和 Wilson检测到 多余的天线温度 1963年初,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两位年青人把一台通讯接收设备改为射电望远镜,开始了他们的射电天文学事业.一位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A.APenzias,另一位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R.W.Wilson.两人都是在1962年取得博士学位的. 他们原来的计划是测量银河系内高纬星系的银晕辐射[1].他们的射电望远镜由天线和辐射计组成.采用的20ft喇叭型天线是该实验室于1960年为接收从“Echo”卫星上反射回来的信号而建造的,包括一个逐渐扩展的方形波导管(喇叭)和一个扇形旋转抛物面反射器.喇叭的顶点跟抛物面…  相似文献   

14.
安德森(P· W· Andetson)教授 1923年 10月 13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早年就学于美国哈佛大学,是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范弗莱克(J ·H·Van Vleck)教授的得意门生. 1943年大学毕业,1947年获硕士学位,接着1949年又被授予物理学博士学位.从1947年至今,安德森主要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1974年就任该实验室顾问委员会主任.1967年起,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另外,他还与英国剑桥大学签订了八年合同(1967—1975),兼任剑桥大学的聘请教授.目前,他还兼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安德森教授是中国人民的朋友,1980年3…  相似文献   

15.
 1989年3月Fleischmann和Pons报道了他们的“室温核聚变”实验以来已经快三年了.关心的人们都在探问:究竟现况如何?1991年12月6日Fleischmann主动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举行一场专题报告,接着又有人对当年C.I.T的Lewls等人所作的钯电极电解重水实验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C-60的发现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6年10月9日宣布,把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莱斯大学的小柯尔教授,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克罗托教授和莱斯大学的斯莫利教授,以表彰他们在1985年发现了富勒烯.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56
费曼193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同代的物理学家一样,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在阿拉莫戈多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在场。1945年,他去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曼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对电子行为的数学计算结果远比以前采用的方法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18.
国际著名理论物 理学家、流体力学家、 教育家,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周培源先 生,今年(1990)8月 已88岁高龄,从事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已 近65年.半个多世 纪以来,周先生在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 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实为当代一科学巨匠. 周先生于190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后出国留学,192 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summa cum laude),1928年至1929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和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历任清华…  相似文献   

19.
在 1999年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上 ,美国LBL(LawrenceBerkeleyNationalLaboratory)的科学家们发表了一个报告 ,他们证明当铅 -氪的高能下相互作用时可存在第 118号新的元素 .随后在LBL以及其他实验室 (如德国的GSI实验室 ,日本的RIKEN实验室等 )做实验时都不能重复他们的结果 .现在LBL的科学家们又重新分析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后 ,发现原来的结果是错误的 .因此 ,最近在寄往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的文章中主动撤消了他们曾发现第 118号元素的成果 .周期表上真有第118号元素吗?@云中客…  相似文献   

20.
1989年3月Fleischmann和Pons报道了他们的“室温核聚变”实验以来已经快三年了.关心的人们都在探问:究竟现况如何?1991年12月6日Fleischmann主动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I.T.)举行一场专题报告,接着又有人对当年C.I.T的Lewls等人所作的钯电极电解重水实验提出了新的解释.1991年12月19日Fleischmann应邀到美国东海岸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专题报告,会场爆满,不得不临时加一个分会场用闭路电视转播.会议主持人在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