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废弃生物质在超临界水中转化制氢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废弃生物质转化为富氢气体为目的,使用间歇式超临界水反应器,在反应温度773 K~923 K、压力15.5 MPa~34.5 MPa停留时间1 min~30 min和Ca/C摩尔比0~0.56范围内,对木屑在超临界水条件下生成的气体组成及产率进行了考察。实验表明,Ca/C摩尔比和温度对木屑转化的影响较大。当Ca/C摩尔比为0.48时,碳的气体转化率和氢气产率提高了近一倍。温度从773 K提高到923 K,碳的气体转化率由47%提高到76%,氢气产率由4.5 mmol/g上升到6.9 mmol/g。与温度相比,停留时间和压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种钯催化、乙酸亚铜盐促进的嘧啶硫醚/喹啉硫醚与炔烃或芳基硼酸的脱硫碳碳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炔基嘧啶和2-芳基嘧啶/喹啉衍生物,产率良好(64%~87%).所用的乙酸亚铜盐廉价、稳定,反应产率高,底物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采用 K2 Cr O4 - K2 Cr2 O7混合指示剂测定 L-对甲苯磺酰乳酸乙酯合成物产率的化学分析方法 ,K2 Cr O4 - K2 Cr2 O7的最佳配比为 K2 Cr O4 ∶ K2 Cr2 O7=6∶ 1 (m/m) ,体系的最佳酸度为 p H5.8,测得 L-乳酸乙酯与甲苯磺酰氯反应制备的 L-对甲苯磺酰乳酸乙酯的产率为 94.0 %。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NiO/La-Al2O3催化剂,利用低温N2物理吸附、程序升温还原、 H2-O2化学吸附和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该催化剂应用于Pd膜反应器中高碳烃类燃料水蒸气重整反应. 结果表明,催化剂中NiO与载体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与常规固定床反应器相比,在膜反应器中,由于高渗透性能的Pd金属复合膜能选择分离氢气,结果氢气产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甲烷的生成得到了有效抑制,并且在接近实用的反应条件下,依然能够得到高的氢气产率和回收率. 高碳烃类燃料水蒸气重整反应制氢的过程可以在一个膜反应器中,利用一种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低于823 K的温和条件下实现.  相似文献   

5.
甲烷热裂解制氢并生成高附加值的纳米碳材料,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氢气生产途径,但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仍存在诸多挑战.我们选择多种载体(TS-1、 IM-5、 Y、介孔SiO2、 γ-Al2O3、 CNTs),采用浸渍法制备Ni-Cu负载催化剂,通过低温N2吸附-脱附、 XRD、 SEM和H2-TPR等系列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考察不同载体对催化剂甲烷裂解制氢和纳米碳材料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分子筛载体独特的孔道结构有利于金属颗粒的分散,能有效避免反应中界面效应导致的催化剂失活,可提高催化剂反应活性并延长反应寿命,也显著提高了其碳产率.其中以IM-5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表现最佳,在反应温度为700℃时, NiCu/IM-5催化剂甲烷转化率高达80%,氢气选择性达100%,反应400 min后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NiCu/IM-5催化剂碳产率高达1 446 gC/gcat,是NiCu/SiO2催化剂的5.7倍, NiCu/γ-Al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采用K2CrO4-K2Cr2O7混合指示剂测定L-对甲苯磺酰乳酸、乙酯合成物产率的化学分析方法,K2CrO4-K2Cr2O7的最佳配比为K2CrO4:K2Cr2O7=6:1(m/m),体系的最佳酸度为pH 5.8,测得L-乳酸乙酸与甲苯磺酰氯反应制备的L-对甲苯磺酰乳酸乙酯的产率为94.0%。  相似文献   

7.
钾对氧化铜催化活性炭还原No反应的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负载的Cu-K-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碳还原NO的反应.结果表明,K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CuO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当Cu/K的质量比为2时催化性能最佳.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脱附-质谱等结果表明,K与Cu间的协同作用可促进表面碳活化中心与表面氧物种生成CO2的反应,保持表面Cu2+活性中心的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一个新发现的H_2置换Ni(100)面上化学吸附CO的表面反应.CO分子在Ni(100)面上的化学吸附(吸附热为126J/mole)比氢的原子吸附(吸附热为96kJ/mole)强得多,在通常条件下,H_2不能置换Ni(100)面上化学吸附的CO.但是当H_2压高于1×10~(-4)乇时,在温度为270~330K的范围内可引起H_2置换化学吸附CO的表面反应.本文用荧光产率近边吸收谱(FYNES)和程序升温脱附(TPD)对H_2置换化学吸附CO的表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FYNES谱在原理上与NEXAFS相同,通过测量含碳受激分子在弛豫过程中释放的碳—Kα荧光产率代替测量Auger电子产率,所以可在有气氛压力下对表面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原位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氢压为10~(-4)至10~(-1)乇和单晶温度为270至330K范围内,置换反应的速度公式可表示为:-dθ/dt=kθP_(H2)~(0:4)式中θ为CO的表面覆盖度,P_(H2)为气相氢压.置换反应是一个热活化过程,它随CO覆盖度的降低显示出二个不同的动力学区域,置换反应的活化能在高覆盖度下为29±4kJ/mole,在低覆盖度下为46±4kJ/mole.这比CO在Ni(100)面上的吸附热105~126kJ/mole约低75~80J/mole.本文对置换反应的控制步骤和H_2置换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刘霁欣  任钊  谢有畅 《催化学报》2004,25(7):561-570
 采用“柠檬酸法”制备的W-Fe-MgO催化剂,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分别以Ar和H2为载气在1073~1373 K下催化甲烷分解制单壁碳纳米管(SWCNTs). 实验结果表明,用H2作载气制备SWCNTs的最佳温度为1373 K,在Fe∶Mg摩尔比≤10∶100时,催化剂上的碳产率随其W载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产物中的SWCNTs含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最高碳产率可达55%(相对于催化剂的质量分数). 而使用Ar载气时最佳反应温度为1073 K, 用W∶Mg摩尔比为1∶100的催化剂可制得SWCNTs含量较高的产物,而W∶Mg摩尔比超过1∶100的催化剂上产物中的SWCNTs含量显著下降. 根据XRD和XPS实验结果推测了W-Fe-MgO催化剂上生长SWCNTs的活性相.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合成三取代乙氧羰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与氯乙酸乙酯在K2CO3/丙酮体系中反应,选择性地合成了三取代乙氧羰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产率78%,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次甲基蓝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的萃取行为,探索了质量配比(mPEc/m(NH4)2SO4)、温度和次甲基蓝的浓度对双水相及次甲基蓝萃取率(Y)的影响.实验表明:(1)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下,随着mPEC/m(NH4)2SO4的减小,分配系数K( cup/clow)增加,萃取率Y略有减小;(2)在一定的质量配比和浓度下,分配系数K(cup/clow)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萃取率Y却基本保持不变;(3)在一定的质量配比和温度下,随着次甲基蓝浓度的增加,分配系数K(cup/clow)增大;萃取率Y略有增加.在mPEG/m( NH4) 2SO4为1.50∶1,c次甲基蓝=8.915×10-5mol/L、t=30℃的实验条件下,K(cup/clow)=22.14,萃取率(y)可达95.43%.  相似文献   

12.
WO3/SiO2催化剂上2-丁烯与乙烯歧化制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WO3/SiO2催化剂,对其进行了UV-Vis DRS和NH3-TPD表征。将WO3/SiO2作为催化剂,以乙烯和2-丁烯为原料制备丙烯,考察了反应温度、质量空速等因素对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WO3担载量为8 %;以8%WO3/SiO2 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473K~573K、压力3.0MPa、质量空速1.6h-1下,2-丁烯的转化率可保持在80%以上,丙烯的选择性大于89.2%。经过140h的稳定性实验,2-丁烯的转化率和丙烯的选择性略有下降,适当的提高反应温度(由473K增加到513K)可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新鲜催化剂表面存在四面体、八面体六价钨物种和体相WO3,适当还原的W物种是歧化活性物种;W负载在催化剂表面引入了新的强酸中心,同时明显增加了总酸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四种不同的Au/Al2O3催化剂,测定了它们在氢气还原前后及催化反应后的金含量及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制备方法明显影响催化剂的金含量,应用X-光粉末衍射技术研究了这些催化剂经还原处理及反应后的物相变化,金以Au^0物相存在,没有发现氧化态的金物相,考察了该催化剂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发现金催化剂的活性取决于金粒子的大小,浸渍法制备的金催化剂具有较大的金晶粒尺寸,催化活性低,沉积-沉淀法制备的金催化剂金晶粒尺寸较小,催化活性较高,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给出1073K时的CH4和CO2转化率分别为8.1%和17.6%,高温反应不仅导致金晶粒的聚集,而且存在明显的金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4.
商用SCR脱硝催化剂K2O中毒后再生:(NH4)2SO4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H4)2SO4溶液对K2O中毒后烟气SC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商用催化剂活性进行再生。采用湿法浸渍法使催化剂表面负载不同质量K2O,前驱体为KNO3溶液。经过再生工艺处理后,在不同模拟烟气空速及氧浓度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活性。进一步利用离子色谱(IC)、N2吸附脱附分析(BET)、扫描电镜及其元素能谱分析(SEM-Maps, EDX)、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技术对再生前后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再生工艺对K2O去除效果明显,有效地恢复了催化剂表面活性位V=O。此外,再生过程没有导致催化剂表面物质的流失及机械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姜涛  杨君  杨亮  何玉晖 《化学学报》2012,70(9):1135-1138
研究了加速器质谱测量用NH4Hf2F9的制备方法,用XRD,SEM,XPS和TG-DTA表征其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NH4Hf2F9样品在573 K热处理1 h后物相并未变化,而在773,973,1173,1373 K热处理1 h后物相则都转变为HfO2.TG-DTA的分析表明从573 K开始NH4Hf2F9样品逐渐开始分解,至1073 K时失重约78%.样品微观形貌为不规则的固体颗粒,颗粒的粒径分布较大,范围在5~20μm之间.粉末样品主要含有Hf,N和F元素,其中Hf主要以(+4)价存在.  相似文献   

16.
H2NCH2CN+H2O→H2NCH2C(OH)NH是一个重要的反应, 涉及到星际媒介中甘氨酸的形成, 与早期地球上的氨基酸起源有关. 如果没有考虑氢隧道效应, 在MP2/6-311+G(d,p)级别上计算反应能垒是254.7 kJ·mol-1, 在星际媒介中该气相反应很难进行. 在星际媒介冰颗粒表面上, 水分子催化反应增强了该化学反应的活性. H2NCH2CN与(H2O)3反应中的两个水分子作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77.5 kJ·mol-1和活化自由能70.9 kJ·mol-1, 并且通过氢键桥协同传递质子. 量子氢隧道对于该反应进行至关紧要,采用小弯曲隧道(SCT)近似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CVT)方法研究. 温度50 K时, 速率常数kSCT/CVT为1.86×10-23 cm3·molecule-1·s-1, 表明在星际媒介中通过质子隧道机理该反应容易进行. 研究结果与地球上的氨基酸起源于地球本身物质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Mn改性Ni/K/MoS2合成低碳醇催化剂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的添加方式在Ni/K/MoS2催化剂中加入Mn助剂,考察其合成醇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n/Ni/K/MoS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合成低碳混合醇反应性能。共沉淀法以醋酸锰为前驱体加入0.6%的Mn助剂后,C2+含量,醇时空产率及选择性均明显提高;分步沉淀法使Mn的加入量增加到0.6%,醇时空产率明显增加。以浸渍法按化学计量加入Mn助剂考察其含量对催化剂合成醇性能的影响,当Mn/Mo(原子比)为1∶时,反应条件为315 ℃, 9.5 MPa, 6 000 h-1,醇时空产率和醇选择性分别达到最高值0.338?g/mL·h和69.6%。300 h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共沉淀法改性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徐柏庆  陈兰忠 《分子催化》1992,6(6):454-461
用TPD和IR谱研究了CH_3NO_2在ZrO_2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和分解反应。结果表明,室温下CH_3NO_2在ZrO_2表面发生不可逆化学吸附,它们在TPD过程中可完全分解生成HCN、CO_2、CO、NH_3、H_2O和微量NO。其中H_2O和NO的脱附峰出现在383K附近。其它产物在543K附近出现极大值。IR结果表明,CH_3NO_2在ZrO_2上吸附形成诸如[CH_2NO_2],和/或吸附物种。这些吸附物种在升高温度时转化为表面态“HCN”。“HCN”或脱附,或进一步向表面“HCONH_2”和/或“HCOO~-”转化,后两种表面物种分解可产生CO_2、NH_3和CO。将这些结果与CH_3NO_2在SiO_2-Al_O_3和MgO催化剂上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酸-碱双功能性ZrO_2催化剂上CH_3NO_2活化分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2-(Trimethylsilyl)ethynyl] pyridine ( 6 ) was prepared in 95% yield by reaction of 2-bromopyridine with trimethylsilylacetylene in triethylamine in the presence of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and Copper(I) iodide. Desilylation of ( 6 ) by refluxing with sodium hydroxide in methanol (yield 95%) of 2-ethynylpyridine ( 5 ). Oxidative coupling of ( 5 ) in pyridine by oxygen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I) chloride gives 70% yield of 1,4-bis(2-pyridyl)1,3-butadiyne ( 4 ). Reaction of 4 with sodium sulfide affords 100% of 2,5-bis(2-pyridyl) thiophene ( 1 ).  相似文献   

20.
采用湿法浸渍-再干燥法将K2O和K2SO4担载到低温SCR催化剂V1/AC上,模拟研究了烟气中超细碱金属颗粒物对V1/AC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含K化合物的引入均导致了该催化剂的失活,明显抑制了NH3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尤其是热稳定性较低的吸附;K2SO4的抑制作用明显小于K2O,这与它们对催化剂SCR活性的影响规律相一致。K2O的担载对催化剂表面的氧化性能影响较小,但由于其能抑制NH3的吸附而引起催化剂的失活;K2SO4的担载则增加了催化剂表面吸附态的NH3在O2气氛中被过度氧化为NO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