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艾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有艾灸、消毒驱虫等效果,为探究其活性物质,选用甲醇吸收其烟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活性成分——挥发油的GC-M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艾叶燃烧烟雾中含有与其挥发油相同的成分,包括4-羟基-4-甲基-2-戊酮、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β-石竹烯、2,2’-二噻吩、3,3,6,8-四甲基-1-四氢萘酮和6-芹子烯-4-醇;1,8-桉油精和β-石竹烯是艾叶熏蒸和燃烧消毒驱虫的有效成分,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β-石竹烯等可能是艾灸时进入人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沙棘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海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54-54,100
沙棘中含有许多有活性的化学成分,通过对沙棘化学成分的分析,讨论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香紫苏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香紫苏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 ,共鉴定出 6 3种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邻氨基苯甲酸芳樟酯、芳樟醇、环氧石竹烯、斯巴醇、石竹烯、大根香叶烯、α -松油醇、乙酸橙花醇酯、古巴烯、莰烯、D -烯、荜澄茄油烯等 ,分析结果为产品开发、调香等提供指导 .  相似文献   

4.
黔产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黔产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鲜果实提取挥发油(山苍子,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分析 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的测定,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β-柠檬醛,α-柠檬醛,甲基庚烯酮,桧烯,d- 檬柠烯,α-蒎烯,芳樟醇等。  相似文献   

5.
用GC-MS联用仪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的大红八角挥发油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分析结果中鉴定了22个组分,主要为萜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及含量为反式大茴香脑(38.93%)、茴香醛(11.82%)、小茴香灵(11.08%)和草蒿脑(7.66%).  相似文献   

6.
河蒴荛花花的化学成分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河蒴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sn)花的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的检测及升华实验,初步检测出: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有机酸、油脂、生物碱、酚类、甙类、黄酮类、甾体和三萜类、强心甙等类物质.但所进行的毒性试验表明,其对果蝇不具有毒杀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成人出血型烟雾病以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血管造影显示双侧病变4例,单侧2例,6例病变区均可见异常增生小血管。经治疗,4例临床治愈。结论成人出血型烟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血管造影是诊断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山东单县薄荷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单县产薄荷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共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成分有:α-蒎烯(0.588%)、β-蒎烯(0.933%)、3—辛醇(0.756%)、苧烯(1.181%)、2—亚异丙基—5—甲基环已酮(1.12%)、薄荷醇(76.717%)和薄荷酮等.  相似文献   

9.
胡怀生 《甘肃科技》2014,(1):76-77,111
本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运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鉴定,经数据系统处理并采用总离子图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然后用NIST02质谱库检索及对照文献确认各色谱峰的成分。结果显示,从紫苏挥发油中共检测出2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鲸蜡烷,且挥发油中除醇、酯类物质外,还含有N元素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运用SRB法对分离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性测试.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软木三萜酮(I),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常春藤皂甙元(Ⅳ),海棠果醇(V),齐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Ⅵ),β-香树精(Ⅶ),α-香树精(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X),除化合物Ⅱ之外,其余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SRB法结果表明:化合物Ⅱ、Ⅲ、Ⅳ和Ⅵ有较强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ANSYS的Flotran模块,对净化油烟漆雾的过滤孔气流场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建立了油烟漆雾净化处理的分析模型,并比较分析不同形状滤孔、不同滤网厚度和不同进风速度等对气流场的影响,给出了较详细的解答。对设计高效率的净化处理过滤环节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餐饮油烟净化处理技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餐饮油烟污染和危害特点以及武汉市餐饮业油烟污染现状,介绍了现有的油烟治理技术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复合式油烟净化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炉渣吸附餐饮油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餐饮油烟污染现状及炉渣材料,自行设计炉渣吸附装置,先在小型模拟装置中分别对床层高为2×10-2m、3×10-2m、4×10-2m、5×10-2m、6×10-2m炉渣的做油烟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10-2m高床层的炉渣吸附性能较好.然后固定床层高为3×10-2m,作炉渣吸附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净化效率在60%~85%,床层阻力不超过250Pa.再做炉渣油烟的扩大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炉渣的净化效率在40%~55%之间波动,且阻力较大,最大超过1000Pa.但因炉渣是一种固体废弃物,价廉易得,利用炉渣开发复合型油烟净化设备是今后油烟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S)联用方法分析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茶树挥发油的茶树油芳香水中溶于(或微溶于)水的芳香化学组分,并与茶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从茶树油芳香水中分离出40多个组分,确认了其中22种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茶树油芳香水和茶树油样品的色谱基本相同,化学成分既有共同也有不同,但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茶树挥发油的茶树油芳香水可以采用复馏工艺回收溶于水的轻组分以提高得油率,也可以开发成天然的医药保健、灭菌消毒、美容护肤、洗涤等新产品。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制备PMMA-BMA树脂及其吸附油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应用微波辐射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脂(PMMA-BMA)吸油烟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微波功率对树脂吸附气相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A/BMA配比为0.8:1,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0.4%、0.3%和0.35%时,所合成的树脂其吸油烟率达到最大,此时树脂表面形成了较多和较深的孔.与常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相比,使用微波辐射合成WRT树脂不仅可缩短一半以上的反应时间,而且其吸附气相油烟率也高于普通合成法得到的NR树脂.此外,微波辐射合成的树脂其吸附气相油烟性能还优于普通活性炭和商品的G-1651型高吸油树脂.  相似文献   

16.
基于Oracle的油指纹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出了油指纹鉴别方法的软件设计架构,并讨论了.NET环境下使用C语言实现主成分分析算法以及点图绘制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溢油鉴别中的应用,从面向对象的思想出发,进行接口和类的设计,实现了主成分分析的算法以及可视化表达,基于此架构可以设计出更多的油指纹鉴别方法,具有灵活方便的扩展性。此方法能够针对大量油样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快速缩小可疑溢油源的范围,提高溢油鉴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将甜荞、苦荞粉碎后乙醇浸提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其黄酮粗提物的得率分别为1.39%和2.76%,粗提物中黄酮含量分别为0.589%和3.22%.以BHT和Vc为阳性对照,研究两种荞麦黄酮粗提物对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荞麦黄酮粗提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能,其中苦荞黄酮粗提物在两种油脂中的抗氧化性高于BHT和Vc.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通过煤炭洗选和烟气脱硫两项技术对大型锅炉烟气SO2防治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探讨了锅炉烟气SO2防治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检测食用油品质的几种方法,并进行了评述。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掺假食用油和地沟油重返餐桌的问题被不断曝光,引发了人们对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担忧。目前,传统食用油质量的检测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并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而现代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尚不成熟。近年来利用食用油中脂肪酸和的DNA分析油脂是否掺假的方法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为开发出更加合理的食用油测定方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受经济利益驱使,食用油掺假造假现象频发,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侵犯消费者权益,甚至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用油种类真实性鉴别技术为打击食用油掺假造假,保护消费者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政府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从理化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学和智能感官仿生学三方面综述了食用油真伪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食用油真伪鉴别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