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酸性、中性、碱性范围内丙酮酸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丙酮酸的还原峰电流和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研究了Al(Ⅲ)和丙酮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pH值范围内Al(Ⅲ)和丙酮酸的相互作用均为弱作用,弱作用强度为酸性>碱性>中性。这种作用强度的差别可能来自于不同条件下Al(Ⅲ)的存在形态不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酸性、中性、碱性范嗣内丙酮酸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条件下丙酮酸的还原峰电流和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研究了AI(Ⅲ)和丙酮酸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pH值范围内AI(Ⅲ)和丙酮酸的相互作用均为弱作用,弱作用强度为酸性〉碱性〉中性。这种作用强度的差别可能来自于不同条件下AI(Ⅲ)的存在形态不同.  相似文献   

3.
应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控制电位电解法等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粉防己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并对相关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了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氧化反应,其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子转移数为2、质子转移数为2、电荷转移系数为0.62。粉防己碱的峰电流随着DNA的加入而降低,且峰电位发生正移,表明粉防己碱与DNA通过嵌插方式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同时计算了两者反应的结合数以及结合常数,结果显示粉防己碱和DNA以1∶1结合形成粉防己碱-DNA复合物,结合常数为4.27×103。  相似文献   

4.
应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控制电位电解法等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粉防己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并对相关电化学动力学参数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粉防己碱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了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氧化反应,其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子转移数为2、质子转移数为2、电荷转移系数为0.62。粉防己碱的峰电流随着DNA的加入而降低,且峰电位发生正移,表明粉防己碱与DNA通过嵌插方式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同时计算了两者反应的结合数以及结合常数,结果显示粉防己碱和DNA以1∶1结合形成粉防己碱-DNA复合物,结合常数为4.27×103。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毛蕊异黄酮(CYS)与DNA的作用。CYS与DNA作用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现出一定的减色效应,其荧光光谱则表现出增色效应,表明两者能够发生相互作用。电化学研究表明在p H 4.4的HAc-Na Ac缓冲溶液中,CYS在金电极上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在0.35~7.04μmol/L和7.04~70.36μmol/L的浓度范围内,CYS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CYS与DNA作用后,CYS的氧化峰电流显著减小,峰电位发生正移。根据DNA加入前后,峰电流及峰电位的变化,计算了CYS与DNA相互作用前后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甘草苷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了甘草苷在悬汞电极(HMDE)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在-0.7~-1.7 V(vs.SCE)电位窗口及0.10 mol/L(NH4)2SO4溶液中甘草苷在HMDE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是一在低扫描速度(<100 mV/s)下受吸附控制,在高扫描速度下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还原过程,还原峰电位(Epc)为-1.491 V。运用计时库仑法(CC)、计时电流法(CA)测定并计算了甘草苷的电荷传递系数α、扩散系数D以及表观速率常数Kf等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初步探讨了甘草苷在HMDE上的反应机理,同时运用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甘草苷在HMDE上的方波伏安行为,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2×10-6~1.2×10-5mol/L及1.2×10-5~1.2×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36及0.9966,检出限8.0×10-7mol/L,据此可建立直接电化学测定甘草苷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脱氧核糖核酸在汞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金添  周剑章 《分析化学》1998,26(7):819-822
首次在汞膜电极上利用循环安,微分脉冲和交流伏安法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汞膜电极作为一类固体电极可应用于负电位区DNA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同时结合凝胶电泳和UV光谱法,研究了用纯高氯酸处理的DNA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纯高氯酸可经起DNA的变性和降解,纯高氯酸不适宜DNA的变性处理。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在悬汞电极上的伏安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扫描伏安法考察槲皮素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其含量。在0.1mol/LNa2CO3-NaHCO3(pH9.51)缓冲溶液中,槲皮素在-1.33V(vs.Ag/AgCl)处出现灵敏的还原峰,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6~2.0×10-5mol/L(r=0.998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直接用于罗布麻叶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Fe(Ⅱ)-EDTA剪切DNA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足迹图谱技术中,Fe(Ⅱ)-EDTA常被作为DNA断裂工具用于双链DNA的非特异性断裂^[1],因而Fe(Ⅱ)-EDTA作为核酸构象变化的探针及DNA-配体复合物分析的羟基自由基足迹试剂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等中获得广泛应用^[2]。虽然DNA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报道较多^[3-7],但有关Fe(Ⅱ)-EDTA非特异性剪切DNA的电化学研究报道较少^[8-10]。本文对Fe(Ⅱ)-EDTA剪切DNA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Fe(Ⅱ)-EDTA对DNA的裂解作用,导致DNA的结构发生变化,使DNA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生变化,还原峰电流显著增大,因而用电化学方法研究DNA的裂解有望成为研究DNA结构变化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阿昔洛韦在0.10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与玻碳电极相比,阿昔洛韦在BDD电极上的循环伏安曲线在1.17 V处的氧化峰电流更大,背景电流较低.根据峰电位随溶液pH值和扫描速率的变化趋势考察了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11.
在乙醇(1+4)+B R缓冲溶液(pH7.2)中,青蒿素在银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无氧化峰,峰电位为-0.64V(vs.SCE)。2 5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2 5thLSV)峰电流与青蒿素的浓度在8.0×10-6~1.0×10-3mol 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94),检出限为5.0×10-6mol L,该法已用于人工合成样品分析,优于紫外测定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二茂铁在Tris-NaC l(pH=7.2)缓冲溶液中于旋转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阻抗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茂铁于旋转电极的伏安曲线呈现明显的极限电流平阶,而其交流阻抗谱则出现两个电容弧.二茂铁与DNA的作用,若受扩散过程控制则其极限扩散电流随DNA浓度增大而减小,而在电化学控制过程中则表现为电化学反应电阻随DNA浓度增大而增大.根据旋转圆盘电极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表明由这两种方法数据拟合求得的二茂铁条件电位速率常数能够很好地相互吻合,但如存在DNA时,则其条件电位速率常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3.
14.
阿霉素(ADM)在0.02 mol/L pH 7.50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用氧化铟锡(ITO)电极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得到一良好的还原峰,其峰电位为-0.63 V。峰电流与ADM浓度在1.0×10-7~5.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8mol/L。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实验表明,该体系属两电子还原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HAc-NaAc底液中,卡可西灵在汞电极上有两个还原峰,第一峰峰电位Epc1=0.04V(vs.Ag/AgCl),为2电子转移的可逆过程;第二峰峰电位Epc2=-0.39V,为4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过程,第二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本文探讨了该吸附特性,认为吸附型体为中性分子,属于不可逆吸附体系。测得其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αnα和卡可西灵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估计了每个卡可西灵分子所占的面积,建立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尼古丁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及光谱法研究了尼古丁与DNA在0.2 mol/LpH 6.0的H2C2O4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随着DNA的加入,尼古丁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说明尼古丁是以嵌入形式与DNA结合,生成了一种结合比为2∶1的非电活性化合物,结合常数β为1.56×109。并用多种电化学方法求得了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程红芬  张勇  刘杰  刘艳梅 《电化学》2009,15(3):326-330
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盐酸柔红霉素在银盘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6.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盐酸柔红霉素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Ep-0.64V(vs.SCE),缓冲液加入BSA后盐酸柔红霉素的还原峰峰电流下降,据此建立了BSA的电化学测定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与BSA浓度于1.0×10-8~1.0×10-4mol·L-1(r=0.9965)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1.同时还测定了盐酸柔红霉素与BSA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6-KT)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6-KT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两对表征为扩散控制和吸附控制的氧化还原波.扩散控制波的氧化峰电流随6-KT浓度在1.00×10-4~5.00×10-2m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依据预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对吸附控制波的还原峰电位和峰电流的影响,讨论了6-KT在汞电极上的吸附机理.另外,6-KT的扩散控制波的还原峰电流随DNA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峰电位正移,紫外吸收峰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认为6-KT乃通过部分插入作用与DNA结合,结合常数为2.60×103 L·mol-1.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测定阿替洛尔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紫外、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阿替洛尔(AT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pH 10.0的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中,ATN在0.78 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氧化峰电流Ip与ATN的浓度在4.8~3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26,n=11),方法检出限为3μmol/L。当BSA加入ATN溶液后,ATN氧化峰电流降低,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ΔIp与BSA的浓度在2.6~31.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紫外光谱表明ATN的加入使BSA的吸收峰发生蓝移。荧光光谱表明,ATN对BSA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沉淀沉积法合成了纳米金-二氧化钛(Au-TiO_2)复合纳米材料.构建了Au-TiO_2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对芦丁进行了检测.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Au-TiO_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CV)和电流时间曲线(Amperometric i-t Curve)考察了其对芦丁的电催化性能.在最优条件下对芦丁进行检测,检测范围为0.1~10μmol/L,灵敏度为1.47μA·μmol·L~(-1)·cm~(-2),信噪比为3时检测限为0.083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