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中心力加两体自旋轨道耦合力作剩余相互作用,用纯组态壳模型计算了1f_(7/2)壳层不同种核子组态原子核~(43)Sc,~(44)Ti,~(52)Fe,~(53)Fe,~(53)Co等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程度令人满意。从而表明两体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对于1f_(7/2)壳层不同种核子组态原子核能谱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中心力加两体自旋轨道耦合力作为剩余相互作用,计算了 f7/2壳层原子核的能谱.交换参数可调.径向波函数采用谐振子波函数.计算值和实验值的符合程度令人满意.因而表明在剩余相互作用中,两体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纯组态壳模型和从实验数据抽取的两体有效剩余相互作用,对于407/2)n 模型对于质量数在40到56之间的很多原子核的低伏态和高角动量态,是一种好的近似.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表现了模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包括对力、四极对力及四极力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按照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的Dyson表示,对于(满壳)50(d5/2g7/2s1/2d3/2h11/212中子组态的集体能谱进行了微观计算.我们在有效作用强度较广的取值范围内确定IBM玻色子及IBM哈密顿量的微观结构,并把这样得出的IBM哈密顿量对角化,分析了各有效作用项对能谱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选择的有效作用强度下计算的振动谱与Cd110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而且,通过调节有效相互作用中各强度参量,能够体现从振动谱到转动谱的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Δ33准门口态模型[1]近似下, 计算了(3.3)共振区的π-12C弹性散射的T矩阵, 着重分析了模型参数的变化对角分布、总截面的影响. 这些参数反映了π核相互作用中多体修正和在核介质中Δ(1232)与核子相互作用的性质, 理论结果与实验材料符合是满意的. 特别有兴趣的是: 为了符合实验材料, 尤其是解分布, 发现原子核中Δ(1232)的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强度VΔLS必须是正的, 不同于核子的负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反应128Te(19F,5n)142Pm研究了双奇核142Pm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建立了142Pm核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根据能级结构的系统性, 识别了四个两准粒子态. 根据经验壳模型计算建议了几个新建的关键能级的组态. 67微妙同质异能态被指定为一个全顺排四空穴态(πg7/2-1d5/2-2ν h11/2-1)13.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虑Λ超子对原子核对关联的影响。为简单起见,Λ-N之间的剩余相互作用取为理想δ力。首先我们计算了Λ19O低激发态的能谱和波函数。然后借助于求和无限近似,讨论了满壳外两个核子处在高壳时,由Λ超子所引起的关联效应。最后用Bose近似分析了满壳外n对核子,由Λ所引起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8.
吕洪凤  孟杰 《中国物理 C》2006,30(5):412-416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中引入同位旋标量-矢量介子ω张量项, 以208Pb为例,研究了张量项对原子核平均势场、介子场、自旋-轨道耦合势、单粒子能级的自旋-轨道劈裂和原子核壳层结构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张量项对核子平均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原子核的表面.随着张量耦合强度的增加, 自旋-轨道耦合势增强,单粒子能级的自旋-轨道劈裂增大,从而导致原子核单粒子能级的壳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幻数所对应的主壳消失, 新的主壳出现.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和在束γ谱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双奇核176,178Ir和182Au的高自旋态结构,在这3个双奇核中观测到了基于πi13/2 νi13/2准粒子组态下的转动带.以能级间隔系统学为判据,对184Au核中πi13/2 νi13/2转动带能级自旋进行了指定.指出176,178Ir和182,184Au 4个双奇核的πi13/2 νi13/2转动带在低自旋区均出现旋称反转.对πi13/2 νi13/2转动带旋称反转现象进行了定性的讨论.用推转壳模型对πh9/2 νi13/2带和πi13/2 νi13/2带能级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发现当采用形变和对力自洽计算后,从理论上可以定性地解释两个半退耦带出现的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原子核转动系统中科氏力反对对力和转动重排,本文提出了拆对几率的物理概念探索原子核高自旋态.我们认为,拆对过程是从渐变到突变又到渐变的过程.按照拆对几率 PI 的概念和粒子加转子模型,可以得到原子核的转动能谱公式?用这个公式计算了五十多个原子核的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满意符合,并能再现出实验上观察到的?eff~ωeff2图的各种反弯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朱伟 《中国物理 C》1986,10(4):505-507
借助价子模型, 讨论了原子核中的质子电形状因子GP(Q2)和π衰变常数fπ. 联系准弹性峰附近56Fe上的(e,e')反应, 我们证明核介质对GP(Q2)和fπ有影响, 而且它们的修正同结构函数的畸变(EMC效应)一样, 均是由于强子尺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激光光解NO2分子,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 resonance enhanced multiphoto ionization)及飞行时间(TOF time of flight)质谱技术,获得了振转态分辨的NO(XΠ,υ″,J″)与自旋-轨道分辨的氧原子O(2PJ″=2,1,0)离子谱.NO分子与O原子的离子信号强度与UV电离激光能量之间的关系分别能用二次方和三次方曲线很好拟合,它表明:光解产物NO分子和氧原子是分别通过(1+1)和(2+1)多光子吸收过程而被电离的.由氧离子信号得到的氧原子基态三个自旋-轨道支能级布居比f与f分别为0.54±0.09和 0.20±0.04,这一比值与统计分布计算的值为0.6和0.2一致.  相似文献   

13.
High-spin states in 185Pt have been reinvestigated via the reaction 173Yb(16O, 4n) at a beam energy of 90 MeV. The previously known band based on the ν7/2-[503](f7/2) Nilsson orbital has been extended to higher spin states. Properties of the ν7/2-[503](f7/2) band have been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evolution of configuration while increasing the spin.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束流能量为166MeV的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2Nd(32S,1p3nγ)170Re, 用在束γ谱学方法研究了170Re的高自旋激发态, 首次观测到了双奇核170Re的转动带能级纲图. 应用推转壳模型的基本理论, 进行了简要讨论. 在系统学上发现该转动带与A=170核区双奇核中πh11/2⊙νi13/2组态带的旋称劈裂特征及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重层子模型[1]中得到的介子B-S波涵数讨论介子的轻子型弱衰变、电磁衰变和各种二体强衰变过程. 除了解释fπ≈fK, 1→l+l等过程外, 计算得到的各种强衰变宽度也都同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6.
在A≈80区奇-奇核旋称反转问题上已提出几种机制,但没有一种理论推断是结论性的.在本工作中将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应用到80,82Rb核,对组态为πg9/2⊙νg9/2的正宇称晕带和组态为π(p1/2,p3/2,f5/2)⊙νg9/2 的负宇称晕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正宇称晕带中的signature反转机制进行了探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计算显示正宇称晕带中的signature反转是原子核随自旋增加形状发生变化的信号,其间原子核从低自旋的长椭球变到高自旋的扁椭球.此外,还确定了此两带的原子核形状  相似文献   

17.
施向军 《中国物理 C》1983,7(2):223-228
本工作以忽略了自旋轨道耦合项和张量项的单玻色子交换势作为核子-核子的相互作用势, 用Hartree-Fock方法计算16O、12C和8Be的基态结合能、核半径和粒子波函数, 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重核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 对丰中子核108Ru的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带、单声子γ振动带和一个二准粒子带分别得到了确认和扩展, 同时识别了一个新的边带, 初步认定为二声子γ振动带. TRS模型计算表明108Ru核具有三轴形变,其形变参量为β2~0.29, γ=-22°.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08Ru核基带回弯是由h11/2轨道的一对中子发生角动量的顺排所致. 对二准粒子带的组态特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光锥代数的基础上,用层子模型中核子的波函数和计算方法,由vW2P的实验曲线定出参数,并计算了 vG1、v2G2的值,得到了具有一定自旋取向的价层子的分布函数 h(?)(x).其中波函数中的时空函数取类谐振子的形式.文中对具有 SU(6)对称和不具有 SU(6)对称的两种旋量结构进行了讨论.计算得到的 A1P×vW2P 的理论值与实验相符合,对 SU(6)对称情况得到6 integral from 0 to 1{vG1P-vG1n}dx=-1.16,实验支持 SU(6)对称的波函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π-核散射的Δ33准门口态模型下,计算了不同入射能量的π-4He(Tπ1ab=110、150、180、220、260MeV)和π-40Ca(Tπ1ab=115.5、163.3、241.0MeV)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和总截面,结果与实验大致符合。对于π-4He散射,我们进一步考虑了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修正,得到了与实验更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