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下肢血管闭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血管腔内疗效的关系。选取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93例下肢血管闭塞病变患者,采用CTA检查,分析CTA诊断病变部位结果、血管狭窄程度及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探讨CTA征象与患者血管腔内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CTA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病变部位、狭窄程度与DSA诊断结果均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病变血管长度>1.41 cm、血管狭窄程度4级、病变血管远端CT值>62.65 Hu、钙化性斑块是下肢血管闭塞病变血管腔内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CTA检查是诊断下肢血管闭塞病变的可靠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病变血管长度、血管狭窄程度、远端CT值及管腔内粥样斑块性质,有助于降低治疗盲目性,提高血管腔内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CT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CT检查、血清HCY和β2-M水平检查,并比较了CT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情况、两组患者血清HCY和β2-M水平,以明确CT、HCY、β2-M诊断价值及误诊率、漏诊率。结果显示,120例疑似患者中,CT检测出646节段病变血管,其中轻度狭窄155节段,中度狭窄257节段,重度狭窄143节段,血管完全闭塞91节段;研究组患者血清HCY、β2-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的AUC为0.863,截断值>21.75(μmol/L),诊断敏感性为79.00%,特异性为80.00%,β2-M的AUC为0.837,截断值>2.98(μmol/mL),诊断敏感性为75.25%,特异性为65.21%;CT诊断阳性率为67.50%,HCY诊断阳性率为69.17%,β2-M诊断阳性率为67.50%,三者联合诊断阳性率为82.50%,联合诊断阳性率高于CT、HCY、β2-M单独诊断阳性率(P<0.05);CT、HCY、β2-M单一检测对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均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但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最高,误诊率、漏诊率最低。本文证实了采用CT联合血清HCY、β2-M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高,误诊率、漏诊率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效果及对患肢超声参数的影响。选取12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62),观察组给予腔内药物球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球囊治疗,观察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6(IL-1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等。观察组术后24 h时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和内皮素-1(ET-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一氧化氮(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ABI)、患肢超声参数、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狭窄率和靶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L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腔内药物球囊治疗下肢ASO有较好的效果,改善患者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探讨其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常安医院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55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收治的5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诊断并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是85.45%;实验组患者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为(1.44±0.33)mm,腘动脉血管内径为(4.99±0.63)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检出率较高,可以为该疾病的有效预防以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麻醉前快速超声评估及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对急危重患者的手术麻醉管理是否有临床指导意义.60例急危重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麻醉医生经验评估处理)和观察组(经胸超声和经食道超声扫查评估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出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种类及剂量、术后拔管时间等情况.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血管活...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经病理学检查明确确诊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43例患者,通过对纳入患者的49个HAML病灶的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的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CEUS联合CECT在诊断不典型HAML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HAML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且HAML多为单发病灶(P<0.001)。术前经CECT准确诊断HAML者有34.69%,经CEUS准确诊断HAML者有57.14%,二者联合准确诊断HAML者有77.55%,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ECT或CEUS(P<0.05)。HAML在CECT和CEUS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HAML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核磁共振(MRI)联合超声融合成像引导下前列腺靶向穿刺(MR-TRUS)对PI-RADS评分≥3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了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且MRI检查PI-RADS评分≥3分的患者100例,均行MRI与超声融合靶向穿刺和传统穿刺.并对上述100名患者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按4<PSA...  相似文献   

8.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60例,分为轻度退变组、中度退变组、重度退变组.患者均行MRI检查,比较3组的MRI参数,包括髓核(NP)区、纤维环(AF)区T2值.检测比较发现,3组LDH患者NP区、AF区T2值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腰椎功能评分(JOA)呈正相关,与腰部疼痛评分(VAS)呈负相关(P<0.05).N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介入治疗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65例,全部患者均实施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作为介入治疗手段,同时采用综合护理对策。结果 65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介入治疗一次性成功率为100.00%(65/65),未出现下腔静脉损伤、下腔静脉滤网移位等现象,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6~12个月发现59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均无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下腔静脉滤网倾斜、变形与移位,无并发肺栓塞。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对策有助于提高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介入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彩色多普勒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1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7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CFV值、SFV值、PTV值和MGV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SFV、POV、CFV的CDFI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提供参考性诊断数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中央性肺癌患者介入术前的指导价值,本研究选取因反复肺癌咯血于我院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中央性肺癌患者56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对照组1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比较CTA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显示,左肺癌患者的L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右肺癌患者的R支气管动脉显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癌患者的L、R支气管动脉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解剖分型以Grade 4型为主,占72.2%;右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解剖分型以Grade 1型为主,占47.4%。共检出咯血动脉7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58支、肺循环动脉10支、多种动脉交通吻合型6支、肋间动脉2支。28例肺癌患者的供血支气管动脉至少有1个弯角≤90°,走行迂曲,CTA可见点或网状肿瘤血管,内肺动脉被包绕,狭窄;部分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的患者,其病灶邻近的胸膜增厚。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有效提供支气管动脉的分支类型、解剖分型及开口部位,能较好地观察肺内疾病的血供来源,为患者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急性复杂性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前的应用价值。回顾性选择49例急性复杂性大咯血患者CTA影像资料,通过与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进行对比,发现CTA对罪犯血管诊断准确率为89.33%,对多动脉交通吻合诊断准确率为86.96%。Kappa检验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CTA诊断急性复杂性大咯血罪犯血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95%CI:0.903~0.990,P=0.000),灵敏度89.33%,特异度100.00%。通过随访发现CTA指导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有效率91.84%,术后1年无大咯血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THP-COP方案在治疗老年病人NHL中是否优于CHOP方案,142例患者随机接受减量的CHOP方案治疗和THP-COP方案治疗,这些方案基本上每隔三周重复一次,共3个疗程以上。结果表明。142例中有68例接受CHOP方案治疗,肿瘤消失(CR)30例占44.1%,肿瘤缩小大于50%(PR)23例占33.8%,总有效率77.9%。74例接受THP-COP方案治疗,CR35例占47.3%;PR26例占35.1%,总有效率82.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远期疗效,THP-COP方案优于CHOP方案,且毒副反应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可见THP-COP方案因有较高的CR率和(CR+PR)率,对治疗老年病人NHL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液体治疗在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心胸外科实施传统肺癌手术患者98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案,依据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TEE组(TEE指导下液体治疗)和常规组(传统方法补充液体治疗)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补充液体量、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术后手术并发症指标。结果显示,TEE组的晶体液用量、胶体液用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监测对比TEE组和常规组患者在T1~T4时刻的血流动力学参数,TEE组在T2、T3时刻的每搏变异度(SVV)、中心静脉压(CVP)测定值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TEE组的心排血量(CO)值在T4时刻高于常规组(P<0.05);TEE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值在T3、T4时刻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术中60 min、术后30 min时,TEE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血乳酸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TEE指导液体治疗,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能更好地维持外周血循环及组织灌流。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可造成心功能障碍。为研究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对评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应用价值,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超声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和患者左室心功能。结果显示,相较于下壁心梗组患者,前壁心梗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值明显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明显降低;基底部、乳头肌水平和心尖部的前间隔和前壁的圆周应变峰值明显减小;基底部和心尖部侧壁的圆周应变峰值明显升高;基底部和乳头肌水平的后壁、下壁的圆周应变峰值明显升高;乳头肌水平和心尖部的后间隔圆周应变峰值明显减小。因此,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评估无创、精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究SOFA评分联合超声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预后价值。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脓毒症合并AKI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分为AKI 1、2、3期,将同期入院的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SOFA评分联合超声进行预后评估。结果发现,观察组PDU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I值、SOF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期的3组间的PDU评分、SOFA评分不同,随着AKI分期的增加,PDU评分降低、SOFA评分增加(P<0.05),但3组间的RI值并无不同(P>0.05);50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率为44.00%。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KI分期、脓毒症休克、SOFA评分、PDU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不佳的因素(P<0.05);AKI3期、发生脓毒性休克、SOFA评分、PDU评分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越大,对预后的预测效能越好,当AUC>70.00%时具有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显著高于单独应用SOFA评分(AUC=74.28%)或PDU评分(P<0.001)。上述结果说明,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采用SOFA评分联合超声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优于单独采用SOFA评分或超声,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治疗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安全性,评估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做出指导。方法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5月—2014年6月间收诊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氨氯地平合并缬沙坦组40例(实验组)和单纯缬沙坦组40例(对照组)。测定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包括患者血压水平变化、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以及胰岛素等指标,记录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压水平下降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等指标对比对照组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联合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血压下降水平、血糖前后变化水平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