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知识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的目标,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本身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数学过程"是什么?数学教学中有哪些过程值得关注?又该如何更好地去体现这些过程呢?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需要思考的问题.一、关于"数学过程"的理解何良仆先生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这一目标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  相似文献   

3.
1提出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首次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变化之一.在以前的《大纲》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但是,这次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这样"过程与方法"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涉及的"过程性目标"的论述有很多,我们不难发现,以"经历"、"体验"、"模仿"、"体会"、"发现"、"探索"等为标志的过程性目标,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形式、学习方法、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开拓视野、培养习  相似文献   

4.
针对文(1)提供的"余弦定理的教学案例"设计,笔者就其中的几个环节进行探讨.   探讨一:三维目标设置不合理."能灵活、正确地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是知识、技能目标一部分,并且不是本课的重点,更非过程方法目标.经历余弦定理的发现、推导和认识才是本课的主要过程方法目标.<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过程与方法就是"过程经历、体验和探索、感受……".……  相似文献   

5.
关于数学新课程的过程性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9月启动的数学新课程改革,将过程性目标纳入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四年的实验,越来越多的同仁对过程性目标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如何看待数学课程教学中的过程性目标及其水平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以下简称为<标准>)对过程性目标的处理是否有价值?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就此继续[2]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随机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因而描述其变化规律的统计概率知识在公民的知识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一个未来公民必备知识.为适应这种知识需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简称为<课标>)增加了很多统计概率的知识内容,其中统计案例中的独立性检验内容对于教材编写者和教材使用者(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对于教材编写者的困难是如何能够在高中的知识背景之下,能够将独立性检验的思想完美地在教材中呈现;对于一线教师的困难是如何正确理解独立性检验思想,并将这种思想正确地传递给学生.笔者有幸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2>(A版)和<数学选修2-3>(A版)(下分别简称为<选修1-2>和<选修2-3>)的编写,在这里谈谈独立性检验的编写与修订意图,供一线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过程性目标的确定与实现是广大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探讨. 一、对“过程性目标”的认识 每一次教学活动总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者质量规格,通常有两种表达形式:行为目标和过程性目标.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高中数学课程具体的目标之一是: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1]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03,以下简称<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为此,<标准>中设置了一个"数学文化"模块,要求把它的内容与数学课程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因而没有给出明确的课时安排.  相似文献   

10.
许天枢 《数学通报》2023,(11):19-2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课标”)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1].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成为当下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目标不是使学生习得知识技能,而是以知识技能为载体,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个过程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这里的生长,包括教学内容的生长、数学活动的生长、育人价值的生长,只有教学内容、数学活动、育人价值同步和谐生长,才能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过程,来说明如何通过三维生长,让学生在交流中觉知、在交锋中表达、在交融中升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中考数学试题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而命制的.中考数学命题"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江苏省徐州市2015年中考数学考试说明强调:掌握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用待定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时,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索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明确指出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知识的主干内容,在每份高考模拟试卷的解答题中,都会涉及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因此,对高中学生而言,学好不等式、应用好不等式知识尤为重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考试题应突出理性思维和思想方法的考查,倡  相似文献   

16.
<正>中学数学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必须具备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联想是一个动态的、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再创造"思维过程,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启动的上海二期课程改革,其重要标志是构建起“三维”教学目标,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要求的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要求,又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目标整体.其中,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关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过程与方法,就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8.
1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对珠算的要求 在我国现行使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没有对珠算作任何要求.算盘作为在中国发明的古老的计算工具,随着它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应用,人们对它的认识已经超越了"计算工具"的意义.在我国现行使用的<标准>中为什么取消了对珠算的要求呢?从新中国成立后,"大纲"的变迁来看对"珠算"要求的变化(表1)可知,<标准>对算盘的功能仍然仅定位于"计算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正>1引言在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改进是强调整体把握课程,掌握课程的知识、方法、思想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回应整体课程观这一课改要点,在教学中处理好章起始课是关键.[1]作为课程的显性形态,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研究性学习谈起."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经验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