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方程(组)为中心阐述了高等代数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给出了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方程思想是初中代数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它贯穿于整个初中代数的始终.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现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小福 《中学数学》2012,(22):33-34
方程作为代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识,既是运算技能,又是解决问题的模型,其中蕴含了很多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初中学生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运用,除了运算技能的学习,通过这些方程的教学我们还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深度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其旨在抓住学科知识的核心,让学生在真实的、批判性的环境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灵活运用,同时深度学习还能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学生进入初中后首次接触的涉及多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它既衔接了七年级上册内容,又为之后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因此基于深度学习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发展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5.
应用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十个核心概念之一“.课标”指出“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蔡上鹤先生认为“这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加进第三方面:领会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三者的辩证关系”.为了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  相似文献   

6.
徐萍 《中学数学》2023,(2):58-59
数学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了帮助学生在未来长期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取得进步,教师要适时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渗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师可以从课前先导、课下演练、课后反思等角度出发,灵活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本篇文章以"一元一次方程"章节教学为例论析应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1新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文化解读数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强调数学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把数学文化设计成一种具有特殊教育目标的课程模块.在教学中,通过数学文化的传播、交流、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文化特性的了解和数学本质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以  相似文献   

8.
<正>解方程是初中代数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上海数学教材六年级下第六章第四节共分四个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是其中第三个课时的内容,紧接在代入消元法之后,同时又为后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服务.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自然地引出加减消元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主题的可学性问题:学生的认知起点是什么?(2)主题的必要性问题:有了代入消元法,为什么还要学加减消元法?  相似文献   

9.
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方程的方法是解决函数、几何等有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利用方程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它是中考的热点,也是历年中考每卷必考的重点内容.这部分知识内容涉及的考点主要有: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一、中考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抽象.学习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石,学习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因此,学好中学数学的关键,是深刻理解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那么,中学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能对其进行深刻理解?笔者以解构算法的概念为例,探索了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常将一些教学内容整合成单元来实施教学.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这些整合而成的单元有大小之分,有些沿用了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独立成为教学单元(章),这样的单元是比较大的,而有些仅选择了其中几小节并为一个教学单元,这样的单元就相对较小了.但是不管单元大小如何,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是紧密关联的.因此,设计教学时,我们常根据知识、思想、方法等相同主题,将一些原本分散的数学知识并在一起,形成异于教材安排的课时安排.近期执教人教版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笔者将两种解法合并成一个教学单元,开展了一次基于数学思想统领下的单元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呈现这次教学的历程并谈一些感悟,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仇锦华 《中学数学》2012,(14):22-23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错误,他们犯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尝试和创新过程.教师通过课前充分的"备学生"对学生可能会犯的错误会有一定的估计,但由于学生主观思维的差异性,学生的错误是"防不胜防"的.面对学生的错误,特  相似文献   

13.
微话题一般指小的讨论的主题.笔者在初中数学中引入微话题是对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选择契合的微话题.微话题探讨式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围绕微话题进行探讨,教师多听少说,在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通过追问等方式参与探讨,进行相机引导,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再发现进行自主建构,从而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邻补角与对顶角”为例谈谈如何以“微话题探讨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作业有效性问题的探讨变得刻不容缓.同时,围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总方向,初中数学作业形式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从以往单一的课后作业变成了"课前导学作业"、"课中巩固作业"及"课后反馈作业"三部分.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课前导学作业",如何精心设计出既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又能充分彰显"思维品质"的高效作业.一、弄清基本内涵,明确设计要求"课前导学作业"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为新课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强调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2014年10月31日,在广州市玉岩中学,笔者为全区七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节"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本文在听课、评课、课例研讨的基础上反思而形成,期待探寻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导学型课堂"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关系,有人认为,"初等数学"是关于常量的数学,"高等数学"是关于变量的数学;也有人说,"高等数学"是"初等数学"的升华.关于这一关系,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似乎更具"可触摸性"的认识:"初等数学"里的每件事情都不过是"高等数学"里的某一数学系统理论中的某一事实在某一具体的该系统中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是指在初中阶段,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合理的实验手段,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理论证明,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数学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8.
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数学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教学重点是余弦定理的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是余弦定理的证明.针对难点的突破,教师如何合理引入,引领学生找到证明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去听了一节数学示范课<复数的开方>,是一位数学特级教师讲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 (1)通过(√3/2+(1/2)i)3=(cos(π/6)+isin(π/6))3=cos(π/2)+isin(π/2)=i引入复数的n次方根的定义:如果复数ω满足wn=z(n∈N,且n≥2,z=∈C),那么ω就叫做复数z的一个n次方根,接着就举了这样两个例子:(1+i)2=2i,所以1+i是2i的一个平方根;(√3/2+(1/2)i)3=i,所以√3/2+(1/2)i是i的一个立方根.  相似文献   

20.
徐舜 《中学数学》2021,(1):84-85,8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是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以考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考查估算、简算.在数学教学中,深刻认识到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基本功,是学生极需要具备的硬性条件,也是决定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