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容、电感、电阻是三个基本电路元件.它们各自和正弦交流电源连接,分别构成纯电容、纯电感、纯电阻交流电路.它们都是理想的电路模型.纯电容电路中电压uc滞后电流icπ/2,纯电感电路中电压uL超前电流iLπ/2,  相似文献   

2.
张国辉 《大学物理》1994,13(6):5-7,24
首先阐述了换路后电容电压或电感电流发生突变的充要条件,然后得出有关冲激强度的两个结论,最后介绍了如何应用冲激强度去确定电路换路后的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最大电流法跟踪超声换能器谐振频率的原理及应用范围。研究了基于由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匹配电路下,不同频率时换能器两端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匹配电路下发生谐振时,换能器两端的电压最小而电流并非最大。由此形成了采用最小电压法跟踪谐振频率的自动跟踪策略,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论文研究结果为换能器谐振频率的自动跟踪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是否跃交出发,对初始条件的确定进行了分类讨论,并对完全耦合互感电路初始条件的确定给出了一种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5.
频率为68GHz,总功率为1.7MW(4只管子)的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ECRH)已经在HL-2A装置上建成。在2004年的工程调试中频繁出现的一个问题是,阳极电压回路在电源接通瞬间出现电流尖峰。这个峰值可以比电路中正常电流大得多,有时甚至为其几倍。频繁的触发严重影响了调制器保护电路的正常工作和电子回旋管的调试进度。本文给出了ECRH供电回路的一组解析方程,用来分析阳极回路出现的问题。基于这组公式编辑的程序进行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示波器记录的波形是精确地吻合的。计算结果和分析表明,当回路中电源电压一定时,电流峰值与回路中电缆的特征电容C、阳极电压上升沿的斜率和电感有关。减小电缆的特征电容C,减缓电压的上升沿可有效地消除电流尖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纯电感电路教学的一种方案,它能直观地解释:第一,电流随电压而变化的规律;第二,电流幅值与自感系数及频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铝单丝Z箍缩负载,计算其可形成金属蒸气而不形成核冕等离子体的电路和负载参数范围。提出了铝丝电爆炸形成金属蒸气的能量沉积判据和击穿电压判据;建立了热动力学模型,选取电路参数使得金属丝气化时放电回路电流恰好迅速下降,从而避免发生电压击穿。计算了典型电路下的负载电流、电压、电阻及沉积能量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回路总电感、充电电压以及负载丝长度、直径对其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储能电容为150pF、充电电压为65kV、回路电感为300nH时,可驱动直径20μm、长2cm的铝丝电爆炸形成铝丝蒸气。快电流前沿、小丝直径和较短的丝长度有助于提高负载中的单位质量沉积能量,容易电爆炸形成金属蒸气负载。  相似文献   

8.
谭程  梁志珊 《物理学报》2014,63(7):70502-070502
基于电感和电容本质上是分数阶的事实,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建立了电感电流伪连续模式下Boost变换器的区间分数阶数学模型.依据状态平均建模方法,建立了Boost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伪连续模式下的分数阶状态平均模型.通过所建的分数阶数学模型对其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传递函数的推导,并比较了与整数阶数学模型的区别.根据改进的Oustaloup分数阶微积分滤波器近似算法,采用电感和电容的等效分数阶电路模型,在Matlab/Simulink的仿真环境下,对其数学模型和电路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了模型误差产生的原因,验证了所建的分数阶数学模型以及对其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指出了分数阶Boost变换器工作于电感电流伪连续模式与连续模式、断续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9.
傅竹西 《物理实验》1989,9(5):199-201
通常用交流电桥法测量电容、电感等交流阻抗的数值,由于待测的交流阻抗不一定是“纯”的电容或电感,其中总存在一定的等效电阻,所以,用交流电桥法测量的结果误差较大。本文所介绍的李萨如图形方法,直接测量通过阻抗的电流和两端电压间的相位差,通过调节电路中的电阻,使这一相位差与标  相似文献   

10.
鲁润 《物理通报》2024,(1):109-115
当正弦波信号源的输出达到某一频率时,RLC电路的电流达到最大值,即产生谐振现象.目前大多数实验主要是通过描绘RLC串并联电路的相频特性、幅频特性曲线来研究RLC电路的谐振现象,进一步测定谐振曲线、电路品质因数Q值等.那么,能不能利用RLC电路的谐振特性反过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呢?为此,本文首先通过谐振电路理论推导得出测量电容及电感的实验原理,然后进行大量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了准确测量电容和电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将电源、电容、电感、电阻及小灯泡安装在电路演示板上,连接不同的电路,通过灯泡的明暗,可以分别直观地展示出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探究影响电感感抗大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电感电路和电容电路在电子技术的滤波电路中有着重要作用,损耗电阻的大小是设计滤波电路参数的重要依据.人们通常在讨论电感和电容特性时,都把电感和电容当作纯电抗性元件,认为在低频段它们不存在损耗电阻,只有在10。Hz以上的高频范围内才有损耗电阻存在,事实是这样吗?事实并非如此,本文试图通过实验测试分析电感电容在10^3~10^4Hz的频率范围内它们的损耗电阻不能忽略,而且电感的损耗电阻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电容的损耗电阻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一个新的五阶超混沌电路及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禹思敏  禹之鼎 《物理学报》2008,57(11):6859-6867
提出一个新的五阶超混沌电路. 该电路由三个线性电感、两个线性电容、一个线性负电阻和二个非线性元件组成,并具有π形的电路结构. 其主要特征是,利用非线性元件的作用来切换电路中的时间常数,使其电压和电流发生急剧变化. 利用负电阻可满足电路局部发散的条件,并且这种电压和电流的急剧变化以及局部发散是该电路产生混沌与超混沌的两个前提条件. 分岔和李雅普诺夫指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分岔参数的改变,电路的振荡机理由周期态演变为混沌态,再由混沌态演变为超混沌态. 设计了五阶超混沌电路,给出了硬件实验结果. 关键词: 超混沌电路 超混沌吸引子 电路实验  相似文献   

14.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是电工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功功率物理意义明确,是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而无功功率概念模糊,正弦稳态电路中,一端口网络无功功率的值为端口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及电压与电流相位差的正弦函数三者的乘积,即Q=UIsinφ,有的教材将无功功率解释为网络内部与外部电源能量交换的最大规模,本文通过纯电阻、纯电感和纯电容电路,以及对RL与C并联电路的分析,证实对无功功率的这种解释是有歧义的.  相似文献   

15.
交流电路中,电感的电压超前电流π/2相位的概念对交流电路的分析以及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课程十分重要.这一结论一般教材用高等数学推导,学生刚接触不易理解.本文提供学生容易理解的简单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电容器是常见的电路元件之一,电容器方面的习题涉及电容的电压、电流、电量及电容器的储能;但电容间电荷转移前后能量守恒问题是容易被忽视、同时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方面的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电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方法、踏实的学习态度也大有好处.本文通过例题讨论电容间电荷转移前后能量守恒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新国  孙洪涛  赵金兰  刘冀钊  马义德  韩廷武 《物理学报》2014,63(20):200503-200503
基于经典蔡氏电路方程的电容电压与电感电流变量及其状态方程归一化特点,提出了三种标度化、优化的电路设计方法:一种是方程变量都为电压的5运放电源限幅蔡氏电路,便于大规模集成;两种二极管非线性构成的功能全同蔡氏电路,与限幅非线性电路优势互补,可供大规模集成的细胞神经网络系统设计;同时,给出了与蔡氏电路为微分同胚电路的优化三次方蔡氏电路.各电路设计方法适用于以三折线为主的三次型混沌电路.最后,将本文提出的电路设计方法应用于混沌保密通信,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与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主要是以单一参数的电路为基础确定不同参数和不同结构的各种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位关系.交流电路具有用直流电路的概念无法分析无法理解的物理现象.必须建立交流的概念,特别是相位的概念,这主要是深刻理解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作用.感抗置和容抗Xc从物理性质上讲,它们和电阻R一样,也具有阻碍电流的作用,在L或C为常数的情况下,托与频率,成正比,Xc与频率f成反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用的观点综述性地归纳了小型脉冲功率发生器的主要电路方法,从电路的储能原理和电压叠加到开关单元设计及控制信号的产生技术。以作者的实际工作内容为主,用具体的电路实例介绍了几种脉冲功率电路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结果。这些电路包括:电容储能Marx发生器,电感储能Marx发生器,混合储能Marx发生器,电容储能直线型变压器驱动器(LTD)和电感储能LTD。  相似文献   

20.
王宗田 《物理实验》1989,9(2):64-66
本文证明,RLC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有效值)并不是极大值。并对“RLC串联电路”实验提出改进意见。把正弦信号源接在RLC串联电路上,如图1所示,保持信号源输出电压U(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