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用第一原理的LDF-LMTO-ASA方法,以超元胞Ba4Bi4O12,(Ba3K)BiO12,(BaK)Bi2O6,(BaK3)Bi4O12,K2Bi2O6五种“样本”计算由于Bi^+3和Bi^+5二种价态以及K掺杂引起各芯态能级化学位移的变化,“样本”的电子结构与实验相符,即Ba4Bi4O12是g=-2.0eV的半导体,(Ba3K)Bi4O12j Eg=1.6eV其价带顶有不量空穴的半导体,  相似文献   

2.
用第一原理的LDFLMTOASA超元胞法,模拟由X射线吸收谱精细结构测定的BaBiO3中,Bi有两种价态Bi3+和Bi5+及与之相应的两种不同键长的Bi—O八面体,以及K掺杂对晶体结构的影响.计算了Ba4Bi4O12,(Ba3K)Bi4O12,(BaK)Bi2O6,(BaK3)Bi4O12,K2Bi2O6(简记为(404),(314),(112),(134),(022))五种“样本”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404)和(314)分别为Eg=16eV及Eg=15eV的半导体,其它“样本”为金属.总能的分析表明(134)是不稳定的,故溶解极限为x=05.以“取样”方式按伯努利分布确定任意组分各“样本”的概率,进而计算了(Ba1-xKx)BiO3电子结构随组分的变化.最后用逾渗模型说明了超导转变温度Tc在x=0.25附近的突变  相似文献   

3.
(Ba_(1-x)K_x)BiO_3电子结构与超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耀文  张志鹏  陈龙海  黄美纯 《物理学报》1996,45(10):1737-1743
用第一原理的LDF-LMTO-ASA超元胞法,模拟由X射线吸收谱精细结构测定的BaBiO中,Bi有两种价态Bi3+和Bi5+及与之相应的两种不同键长的Bi—O八面体,以及K掺杂对晶体结构的影响.计算了Ba4Bi412,(BaK)Bi412,(BaK)Bi26,(BaK)Bi412,K2Bi26(简记为(404),(314),(112),(134),(022))五种“样本”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404)和(314)分别为Eg=1.6eV及Eg=1.5eV的半导体,其它“样本”为金属.总能的分析表明(134)是不稳定的,故溶解极限为x=0.5.以“取样”方式按伯努利分布确定任意组分各“样本”的概率,进而计算了(Ba1-xx)BiO电子结构随组分的变化.最后用逾渗模型说明了超导转变温度Tc在x=0.25附近的突变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熔融法制备了BKBO超导体,X射线荧光分析表明,熔融过程中K,Bi有所丢失,通过在配料中增加K,Bi的含量,得到超导转变温度Tc~25K的超导体.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我们制备的样品呈很好的立方晶格结构,晶格常数α=0.429nm.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熔融法制备了Ba1-xKxBiO3氧化物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28.5K,零电阻温度25.2K.以此为靶,用脉冲激光淀积技术,制备了Ba1-xKxBiO3超导薄膜,Tc(onset)=24.5K,Tc(R=0)=20.8K.  相似文献   

6.
用局域密度泛函线性丸盒轨道原子球近似(LDF-LMTO-ASA)超元胞法计算(Ba_(1-x)Kx)BiO_3特定组分x的电子结构,其中x=0.0,0.5,1.0三种组分由扩大1倍的元胞计算;x=0.25和0.75两种组分由扩大4倍的元胞计算,所得能带参数总态密度TDOS(E_F)、分波态密度PDOS(E_F)以及自洽晶体势V~ι(r),结合由实验测定的≈210K,按McMillan强耦合公式以及Gaspari-Gyorffy近似,分别计算各原子的Hopfield常数η_t,电声子耦合常数λ以及超导转变温度Tc随组分x的变化。计算结果λ≈1而Tc最大约10K,且随x变化缓慢。与实验结果对比似乎暗示,在(Ba_(1-x)K_x)BiO_3中除电声子机制外,随组分变化的复杂结构相变亦将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BaSn_(1-x)Sb_xO_(3-δ)和Ba_(1-y)La_ySnO_(3-δ)样品的低温电阻率和磁化率.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区域,两类样品的导电机制均是传导电子的范围可变跳跃。而在较高温度区域,BaSn_(1-x)Sb_xO_(3-δ)样品的电导主要是电子从定域态到扩展态的跃迁所贡献,Ba_(1-y)La_ySnO_(3-δ)样品的电导则可能来源于电子的最近邻跳跃。  相似文献   

8.
用线性丸盒轨道原子球近似(LMTO-ASA)超元胞法计算(Ba_(1-x)Kx)BiO_3立方超导相x=0.25与x=0.5的电子结构,作为对照同时计算立方结构x=0.75的电子结构。计算结果表明,用超元胞法可以得到比“刚带近似”较精确的电子结构参数。给出Fermi面上的能带参数随组分的变化趋势。讨论了不等价的氧原子与周围金属原子价轨道的杂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刘提出的新的超导机制及Y(1-x)PrxBa2Cu3O(7-y)体系流动O(pσ)空穴局域机制,本文第一次给出Tc对x的理论曲线,和T=OK能隙对Tc的比值的Tc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流动O(pσ)空穴局域机制比对破缺机制,空穴填充机制及空穴填充对破缺联合机制都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给出了具有高密度孪晶界c取向YBa2Cu3O7-x外延薄膜存在涡旋玻璃转变及很好的标度行为的实验证据.在有α方向晶粒或45°晶界的GdBa2Cu3O7-x外延薄膜中存在涡旋玻璃转变但在转变温度附近观察到磁通蠕动和热激活磁通流动的某些特征.这些结果可以在涡旋玻璃理论,Anderson-Kim磁通蠕动模型以及热激活磁通流动模型框架内给于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发现在In_xGa_(1-x)As缓冲层上非故意掺杂的InyGa_(1-y)As/(Al)GaAs超晶格样品中存在着两个互相反向的自建电场区,一个位于样品表面,另一个位于In_xGa_(1-x)As缓冲层和超晶格界面.据此,合理地解释了样品的光伏测试结果,并对此类样品的MOCVD生长工艺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BaFClxBr1-x:Sm中Sm2+、Sm3+的光致发光、光激励发光和热释发光特征.讨论了基质组分对发光的影响及Sm2+、Sm3+的相对发光效率.发现Sm2+的复合发光能力大于Sm3+的复合发光能力,并从复合发光的过程及途径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变温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CdSxSe(1-x)纳米微晶的辐射跃迁过程.由Varshni公式,拟合了微晶的吸收峰随温度的变化.根据变温发射光谱,研究了发光峰位置和温度的依赖关系,并分析了吸收峰和发光峰随温度变化的快慢.对发光的动力学过程.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77—300K温度范围内用正电子湮没方法测量了Y1-xPrxBa2Cu3O7-δ(x=0.2,0.1,0.0)三个超导样品中正电子湮没寿命随温度的变化,细致地研究了正常志异常现象.X为0.0和0.1的二个样品分别在较Tc高40K和30K处观察到了正常态异常现象x=0.2样品(Tc<80K)没有观察到正常态异常现象.实验观察到的正常态异常现象可能是发生超导转变的前奏,由结构不稳定产生的类相交所致.  相似文献   

16.
用分子束外延方法在GaAs(100)衬底上生长了Zn1-xMgxSySe1-y四元半导体合金薄膜.用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外延层的结构和晶格常数.测量了这些样品在平行和垂直两种不同几何配置下的拉曼散射光谱并对其特性做了研究。从实验上观察到了四类不同的晶格振动模:类ZnSe的TO和LO模以及类ZnS和类MgS的LO模,实验发现:在ZnSe和ZnSSe中加入Mg使得类ZnSe的TO和LO模的振动频率下降;同时,也使类ZnS模的频率随S的增加率减小。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La2-xSrxCu1-yFeyO4(x=0.13,0.15,0.17和y=0.0,0.002,0.004,0.006)多晶样品在不同磁场下(H=1,3和5T)正常态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和超导转变温度与Fe掺杂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掺杂样品的正常态直流磁化率呈宽峰行为.随着Fe掺杂量的增多,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由宽峰行为变为Curie-Weiss行为.与此同时,超导转变温度随Fe掺杂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载流子浓度是影响超导的重要因素.对Fe掺杂样品,其正常态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X=a+bT+c/(T-T0)很好的表示.我们认为,其中a+bT项是带Pauli顺磁的贡献.对同一掺Fe样品,增加外磁场时,居里常数c增大而常数项a减小.这是由于在Fermi面存在不满的窄带(dx2上Hubbard带),它是导致居里顺磁的原因.增加磁场时它往高能方向移动,窄带的电子空得更多,这些电子移向较宽的杂化带,导致每个Cu离子的磁矩增大,而带的Fermi面电子态度减小.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超导电性与能带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用非极性喇曼散射光谱研究了混晶(Rb_xK_(1-x))_2SnCl_6性质随组份(0<x<1)及温度(10K<T<300K)的变化。发现在纯K_2SnCl_6晶体中用Rb ̄+部分替代K ̄+后,将降低原K_2SnCl_6的相变温度Tcl。当混晶中Rb ̄+成份超过极限浓度(x>0.7)后,该相变就被抑制。不同组份样品的同一喇曼模频率,随Rb ̄+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用平均力常数拟合给出很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学测量方法结合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对金属Ag和Al与YBa2Cu3O(7-x)(YBCO)超导薄膜接触界面电学性质和互扩散特征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Ag和Al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二者与YBCO界面的互扩散特性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影响到接触界面的电学性质和接触窗口下YBCO的超导性能.在Ag/YBCO样品中,在高于350℃以上的温度下氧气氛中退火将引起Ag和O的界面互扩散,但对YBCO体内O的分布及YBCO的超导性能影响不大,且有利于在界面形成好的电学接触;在Al/YBCO样品中,在高于350℃以上的温度下氧气氛中退火后,界面则主要发生O向Al膜体内的扩散,并在Al和YBCO界面生成一不导电的氧化层,这些将影响到YBCO体内O的分布和接触窗口下的YBCO的超导性能.在合适的退火条件(约500℃氧气氛中)下退火,Ag与YBCO将形成小的接触电阻,利用剥离工艺制备的样品,其界面接触电阻率ρ(ρc=R×A)高于是10(-6)Ωcm2.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BaFClxBr-1-x:Sm2+D2→7F0的跃迁几率随x变化为中心对BaFClxBr-1-x:Sm2+体系4f5d带的激发光谱、5D2→7F0跃迁的荧光衰减随温度的变化特性、5D2→7F0的跃迁几率等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在BaFClxBr1-x:Sm2+中,随Br含量的增大,4f5d带与5D2能级更加接近,使7F0→D2的吸收截面增大,从而可能提高在5D2:能级烧孔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