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里,伊莱亚斯·詹姆斯(Corey,Elias James),1928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州梅图恩(Methuen),1948年获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理学士学位,1951年获化学哲学博士学位,1968年获芝加哥(Chicago)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曾担任私人企业研究化学家,1951—1959年任伊利诺斯(Illinois)大学化学教授,1959年起任哈佛(Harvard)大学化学  相似文献   

2.
高济宇教授 河南省舞阳县人,1902年生。1927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1931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立中央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化学系系主任、教务长等职。1950年后,任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副校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他是第三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3.
苏晓文 《化学教育》1989,10(5):59-59
黄鸣龙(1898.6.6——1979.7.1),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一级研究员,江苏扬州市人。今年7月1日是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黄鸣龙早年毕业于浙江医药专科学校(现为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同德医专教化学,1919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瑞士苏黎士大学和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化学,192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任浙江医专教授和主任,继任南京卫生署主任。1934年又去德国任维茨堡大学化学研究所的访问教授。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育》1999,20(5):48-48
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戴安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4月17日14时2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戴安邦教授1901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9年考入金陵大学,1924年毕业于该校化学系。1928年赴美留学,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到母校金陵大学任教,1933年被聘为金陵大学教授,并发起创建了中国化学会。戴安邦教授历任金陵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所…  相似文献   

5.
本刊主编、著名有机化学家刘铸晋教授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于1993年5月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4岁。刘铸晋教授1919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研究生,获化学博士学位,又在印地安纳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6.
袁翰青 《化学教育》1981,2(6):43-43
海威希教授(GyorgyHevesy,1885-1966),生在布达佩斯一个很富裕的商人家庭里。他曾经在布达佩斯大学读过物理学和化学,后来到德国的柏林大学继续作化学研究,于1908年取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物理化学学报》1986,2(4):295-296
吴学周先生,字化予,1902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西萍乡县。1924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考取公费留学,1931年获美国California州立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32年秋赴德国Darmstadt高等工业大学,与光谱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G.Herzberg教授共同从事自由基光谱和分子振动光谱研究。1933年夏回国,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任所长。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1955年被推举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兼任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所长。1983年10月31日于长春病逝。  相似文献   

8.
鲍林小传     
里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于1901年2月28日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1922年在俄勒冈州立学院获得化学工程理学士,1925年在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获得哲学博士。他从1922年到1963年11月在加利福尼亚工学院任教,1963年到1967年为加利福尼亚州圣巴巴腊民主学院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研究教授,1967年到1969年任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教授,1969年到1973年任斯坦福大学化学教  相似文献   

9.
刘震 《色谱》2011,29(6):467-468
教授,博士生导师,70年8月出生。1992年7月于贵州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日本兵库大学(University of Hyogo)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博士后。2005年12月起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6年3月起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1年4月起任滑铁卢大学兼职教授。第五届《色谱》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以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生物质谱为核心技术,发展创新性生物分子识别、富集、分离、检测和鉴定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合著专著1本,发表论文70余篇,SCI引用1000余次,申请专利5项  相似文献   

10.
《物理化学学报》1986,2(4):291-292
傅鹰教授祖籍福州,生于1902年1月19日。1919年就读于燕京大学,1922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Michigan大学研究院,获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先后执教于协和医学院、东北大学、青岛大学、重庆大学和厦门大学。1945年再度赴美,继续在Michigan大学研究院工作。傅鹰教授在美国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击英舰挑衅的消息,感到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1950年欣然偕夫人有机化学家张锦教授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清华大  相似文献   

11.
关广鹏 《化学教育》2002,23(9):43-46
列培(Walter Julius Reppe, 1892 1969)生于绍林根(T huringen),高级中学毕业后入耶拿大学学习2年,1912年转入慕尼黑大学,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服兵役5年,战后复学于慕尼黑大学,在迈尔( Kurt Hans M eyer, 1884 1952瑞士化学家)教授的指导下,一年后以“硝酸的烯丙基衍生物的阶段性还原”的研究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前言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无机化学学报》主编戴安邦教授系江苏省丹徒县人,1901年生,1919年人金陵大学,1924年毕业于该校化学系。其间,1921年兼任南京成美中学化学和物理教师。他于1928年赴美深造,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他在回国后即积极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并于1934年创办《化学》杂志(《化学通报》前身),兼任总编辑和总经理达17年。他历任金陵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高校理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3.
庄长恭(1894~1962)先生是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和教育家,是我国有机化学研究的先驱者和中国有机微量分析的奠基人。纪念庄长恭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暨铜像揭幕仪式(以下简称“纪念和揭幕仪式”)於1994年12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隆重举行。 庄长恭先生1894年12月25日出生于福建泉州。早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31年赴德国哥丁根大学和慕尼黑大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化学系和化工系。化学系于1932年设立,首任系主任为林炳光教授;化工系于1940年设立,唐崇礼教授任系主任。1953年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停办,化学和化工系的师资、设备分别被合并到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19...  相似文献   

15.
从量子力学开始建立(1925—1926),很快就应用到化学上来——1927年海特勒及伦敦用量子力学讨论氧分子问题,提供了共价键的理论基础。虽然早期量子力学在化学上应用范围较小,但它所提供的概念对化学的发展却起了推动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量子化学在化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它不但被利用来进行分子的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分析(如分子的电子光谱、磁共振等),而且已渗透到无机化学、  相似文献   

16.
徐僖教授 192 1年 1月 16日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是我国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李海大学 (LehighUniversity)科学硕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 )教授、高分子研究所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油田化学》期刊主编。兼任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 10余所高校教授 ,《高分子学报》、《化工学报》、《Internationa…  相似文献   

17.
高崇熙教授,字仲明,河北雄县人。1922年毕业于清华留美预备班后,入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在V.Lenher教授指导下,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教授。担任定量分析、稀有元素、无机制备、有机合成等课程,讲解生动,实验丰富。由于着重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培养其能力,教学效果尤见卓著。从事化学教育长达三十年,为我国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化学工作者,其中有当今化学界的骨干以及美籍化学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黄子卿教授,于1982年7月23日病逝,终年82岁。黄子卿教授是广东梅县人,1922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后,随即去美国,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康乃尔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化学系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9.
郑仁垟 《大学化学》2007,22(6):13-17
200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教授,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领域做出的开拓性成就。埃特尔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生涯在慕尼黑技术大学度过,并于1965年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化学学报》2006,64(23):F0002-F0002
2007年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滂教授九十华诞。张滂教授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长期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在以天然产物为中心的有机合成、新型化合物、试剂和方法的研究及新的有机反应的发现等研究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张滂院士曾任国家教委化学中心顾问、国家教委化学系课程结构研究小组组长,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