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用碳纤维制成光透电极,用电化学与紫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多巴胺在碳纤维电极上的电氧化,测定了式电位和反应的电子转移数,并求得了多巴胺的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由其紫外吸收的红移现象证明了多巴胺在电极上氧化的初级产物是醌式结构,本文同时发现了其氧化产物的后继反应,用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法测定了后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提出了可能的后续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具有现场合成H2O2电极的TiO2光催化反应体系中降解SD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型空气 (氧 )电极作现场光化学反应的 H2 O2 发生源 .该电极用空气中的氧作反应原料 ,在电极的电催化作用下生成 H2 O2 ,电流效率最高可达 90 % ,而且对溶液的 p H适应范围较广 .将这种新型的空气(氧 )电极引入光催化反应系中 ,使“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化反应”同时发生在同一体系 ,在不改变光照条件下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光氧化速度 .本实验测定结果表明 :在含空气 (氧 )电极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中 ,十二烷基磺酸钠 ( SDS)的降解速度比在两种独立体系中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次澳酸氧化葡萄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分光光度法在近 中性介质 中对 H O Br氧化葡萄糖的反 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 反 应对葡萄糖和 H O Br 都是一级,反 应有 负盐 效应,并 随 Br一浓 度的增 加,反 应速度 减慢.本文还提出 了可能的反 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壳聚糖能被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得到低分子量壳聚糖,所得产物分子量分布随平均分子量的下降而逐渐变窄.其降解速度和产物特性受原料脱乙酰度、反应介质、H2O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的壳聚糖,降解反应越容易进行.在酸性介质中的降解,其起始速度比在水中的降解要快,所得产物的分散度要小,到一定程度后受到H+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分子量5万以上的壳聚糖产品在60~70℃、H2O2用量比小于0.25的中性体系中就可以完成;而制备分子量在1.5~5万之间的壳聚糖,采用反应温度70℃、H2O2用量比为0.5~1.5、介质为水的条件较适宜;盐酸体系有利于制备分子量7000左右的壳聚糖;要得到水溶性产物,可以使用2%醋酸或水两种介质.因此,通过选择反应条件,可制备特定分子量范围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详细地研究了在0.1mol/L的NaClO4介质中,钴-铒-卟啉配合物{(TMOPP)Er[P-O(OEt)2]3Co(η^5-C5H5)}与纳米TiO2复合膜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与其纯膜修饰的玻碳电极进行比较,二者呈现完全不同的电极反应过程.与纯膜的电化学行为相比,复合膜的氧化还原峰(P1)的峰电位负移,峰峰电位差ΔEP1减小,电流增大20倍.这表明纳米TiO2参与了电极反应,并对卟啉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具有催化作用.复合膜的电化学行为受扫描速度、纳米TiO2膜厚度和介质浓度影响.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电极反应行为的影响表明该复合修饰膜能与BSA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以及薄层光谱电化学等多种实验技术探讨了3,3'一二甲基联苯胺在中性溶液中电化学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3,3,一二甲基联苯胺电化学氧化为连续分步进行的两个单电子过程.测定了两个分步进行的式电极电位以及电极界面层中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新型的光解反应体系. 该体系用空气(氧)电极作负载型TiO2 光催化膜的对电极. 空气(氧)电极是以空气中的氧作反应物,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H2O2,为光化学氧化反应提供廉价的原料. 将空气(氧)电极应用于光催化反应体系,使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反应同时发生于同一体系.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乙酰丙酸在新型光解反应体系中的降解速度比在单一的光催化体系中或在光化学反应体系中明显增大. 文中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种新型空气(氧)电极作现场光化学反应的H2O2发生源.该电极用空气中的氧作反应原料,在电极的电催化作用下生成H2O2,电流效率最高可达90%,而且对溶液的pH适应范围较广.将这种新型的空气(氧)电极引入光催化反应系中,使“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化反应”同时发生在同一体系,在不改变光照条件下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光氧化速度.本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在含空气(氧)电极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中,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降解速度比在两种独立体系中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位法以及薄层光谱电化学等多种实验技术探讨了3,3′-二甲基联苯胺在中性溶液中电化学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3,3′-二甲基联苯胺电化学氧化为连续分步进行的两个单电子过程。测定了两个分步进行的式电极电位以及电极界面层中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差分脉冲极谱法、常规脉冲极谱法、循环伏安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5-(3,5一二澳-2一口比咤偶氮)-2 . }1一二氨基甲苯【3 . 5-diBr-PADAT]在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电极还原反应机理。发现在碱性介质中,该试剂在电极上发生2电子的可逆反应;确定了该试剂在汞电极匕的吸附等温线模式,并测定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对氯苯酚在酪氨酸酶-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酶催化氧化和电化学还原过程.实验表明,酶催化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均受溶液pH值的影响,酶催化反应为控制步骤.对氯苯酚的浓度在0.12~1.11 mmol.L-1范围内,与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μmol.L-1.酶催化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Km=163μmol.L-1.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铜矿矿山酸性废水具有低pH值,含大量Fe3+、Fe2+以及Cu2+等金属离子和浮选废水中存在大量残留浮选药剂,废水COD较高等特点,分别研究了NaClO,O3和Fe2+/H2O2三种氧化剂对该混合废水中残留浮选药剂的降解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利用H2O2氧化方法降低混合废水的COD是可行的,而NaClO和O3的氧化效果则较差;H2O2最佳的投加浓度为340mg/L时,COD的去除率可达91.6%.对H2O2氧化机理的研究表明,混合废水中的Fe2+与H2O2在低pH值下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是残留浮选药剂去除的关键.最后,应用动力学模型对Fenton氧化反应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3.
以稻壳灰为原料经过生产水玻璃的中间环节制备纳米级白炭黑,利用响应面软件设计试验,并建立数学模型,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反应的最佳条件:水玻璃浓度为15 Be,反应温度为54℃,硫酸浓度为0.6 mol/l,反应终止时pH为6,反应时间为62 min,所得产品的粒度平均为7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对环境造成的持久性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地下水中MTBE的污染主要是常见于通过地下储藏罐或管道渗漏造成.本文试验研究探讨了O2/H2O2氧化MTBE的降解过程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pH值及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提高反应速率.MTBE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当pH为6.5时,速率常数&为1.20×10^6exp(-40.5/RT).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由亚硫酸氢钠和亚硝酸钠在水溶液中合成的近似中性的酯化剂N(SO3Na)3在水溶液中对季铵型阳离子淀粉(QACS)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了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硫酸酯(QACSS).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酯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pH=10.0,酯化剂的摩尔量与QACS的质量之比2∶314.5(mol/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为22 h.通过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时间(TT),证明了QACSS有较优的抗凝血活性.随着QACSS取代度和浓度的增加,APTT明显增长,而TT与PT的增长趋势不明显;随着分子量的增加,APTT先增加而后减小,TT与PT变化不明显.QACSS的抗凝血性能优于QACS,分子量为2.51×104(取代度为1.83)的QACSS样品抗凝血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制备单氨基取代卟啉铁Fe(ATPP)Cl的基础上,以具有良好成膜特性的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为载体,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得到新型的高聚物负载卟啉铁(Poly-Fe(ATPP)Cl).以分子氧-抗坏血酸-Poly-Fe(ATPP)Cl作为细胞色素P-450的氧化模拟体系,研究了其对环己烷在常温常压下温和氧化的催化性能,并考察反应时间、还原剂用量、轴向配体以及催化剂的回收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提高碱性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化学置换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含Bi合金锌粉,通过腐蚀试验,多孔锌电极的的恒流放电以及电位扫描测试,研究了合金锌粉在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试验结果证明,掺Bi以后,可以有效的改善锌在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它既可以加速锌的阳极溶解,又降低了析氢过电位,提高了析氢电流密度,后者对电池储存不利.为了克服这一矛盾,又选择了几种含氟表面活性剂,通过上述几种手段,进一步证明,在锌中掺Bi和在溶液中添加含氟表面活性剂,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最后达到了既能有效地提高锌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活性,又能减缓其自腐蚀,为实际电池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氨水为氮源,采用阳极氧化法和湿化学法合成N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并通过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六氯苯(HCB)废水,评价其催化活性.同时,分析了煅烧温度、氮源、掺氮量、HCB浓度、HCB溶液pH值对N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450℃的条件下,以1.0mol/L氨水为N源合成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最佳,中性条件下降解效率最好.该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仍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运用循环伏安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和吸附行为,并与甲醇进行了比较.二甲醚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在0.8V(vs.RHE)附近出现两个氧化峰.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强度弱于氧、甲醇甚至氢.二甲醚电氧化的起始电位较甲醇低50mV,峰值电位较甲醇低约110mV.气相色谱研究表明二甲醚电氧化过程中有少量甲醛生成.基于电化学和气相色谱研究结果,提出了二甲醚在铂电极上电氧化的反应机理,并认为二甲醚电氧化过程可以有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