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任丽磊  彭晓霞  赵秀丽  祝红梅 《应用化学》2016,33(12):1415-1419
合成了一种5-氟尿嘧啶修饰的自由卟啉(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卟啉)及其2种金属卟啉配合物: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锰卟啉和5-[2-(5-氟尿嘧啶-3-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锌卟啉。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氢谱(1H NMR)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用噻唑蓝法(MTT法)测定了自由卟啉、锰卟啉及锌卟啉分别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的抑制活性。 其中,锰卟啉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的半抑制浓度为IC50为17.8 mg/L,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锌卟啉的合成及与咪唑类客体反应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对手性丙氨酸,通过烷氧基侧链与卟啉环相连,合成了一对手性卟啉5-对(L-丙氨酰氧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和5-对(D-丙氨酰氧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及其各自对应的锌卟啉.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1 H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合成的自由卟啉及锌卟啉配合物进行了结构确定.此外,采用荧光光谱滴定实验研究了金属锌卟啉与咪唑类客体进行配位反应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咪唑类客体与手性锌卟啉相互作用时均具有荧光猝灭效应,金属卟啉的手性结构对该性质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型卟啉衍生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顺  谷永红 《有机化学》2009,29(11):1762-1767
以合成的[5-(4-溴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为底物,通Stille偶联的方法合成5-(4’-氨基-4-联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5-(4’-氨基-4-联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配合物以及[5- (4’-甲硫基-4-联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配合物。并用Uv,‘H NMR, IR, Ms, Fs等表征确证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对以上部分产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型桥连双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将4,4′-二羧基-2,2′-联吡啶、2,6-二溴甲基吡啶、2,6-二羟甲基吡啶和1,8-二氨基萘分别与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a)、5-(4-甲酰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b)和5-[4-(4′-溴代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c)反应,合成了3类新型的双卟啉化合物2a-2e,经IR,1HNMR,MS,UV-Vis光谱及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将丙烯酰氯和5-邻氨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Ⅰ)相连合成了5-邻丙烯酰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Ⅱ)。在引发剂作用下,Ⅱ进一步聚合,生成聚5-邻丙烯酰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Ⅲ),同时还合成了单体和聚合物的钴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可见吸收光谱对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4种新5-氟尿嘧啶-卟啉衍生物:5-[3-(2-(5-氟尿嘧啶-1-基)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1a)、5-[3-(2-(5-氟尿嘧啶-1-基)乙氧基)苯基]- 10,15,20-三(3-氯苯基)锰卟啉(2a)、5-[3-(3-(5-氟尿嘧啶-1-基)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锰卟啉(2b)和5-[3-(4-(5-氟尿嘧啶-1-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锰卟啉(2c),通过UV-Vis、IR、MS及元素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用噻唑蓝法(MTT法)测定了化合物2a、2b和2c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2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4 μmol/L,表明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型间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书涛  刘彦钦  韩士田 《应用化学》2007,24(11):1295-1298
用5-[3-(3-溴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或5-[3-(4-溴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与5-氟尿嘧啶反应,合成了1,3-二[5-(3-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A1)、1-[5-(3-丙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B1)、1,3-二[5-(3-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A2)、1-[5-(3-丁氧基苯基)-10,15,20-三(3-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B2),产率分别为20.4%、12.3%、21.4%、11.4%。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测试技术表征了其结构。对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DMF为溶剂,反应温度在120℃,反应时间10h,产率较高;采用硅胶G(粒径40μm)柱层析,按试验产品量,柱子直径为3cm,柱高10cm,用V(氯仿)∶V(丙酮)=15∶1为洗脱剂,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滴定方法考察了5-p-(4-溴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和5-p-(4-烟酸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与咪唑类客体之间的配位反应性质。热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锌卟啉与咪唑类客体之间的轴配反应是按摩尔比1∶1进行的,轴配反应的平衡常数均按K(2-MeIm)>K(N-MeIm)>K(Im)的顺序依次减弱,其中5-p-(4-烟酸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与2-甲基咪唑间的轴配反应有更大的平衡常数,为5.46×105L/mol。荧光光谱滴定实验显示,随客体浓度的增加,2种主体与咪唑类客体形成的轴配体系均具有荧光猝灭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对称的单羟基卟啉化合物、二溴烷烃、咪唑和溴乙烷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离子型尾式卟啉化合物——溴化5-对{4-[1-(3-乙基)-咪唑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Et-ImBPTPP)Br,并采用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元素分析、能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3,5-二羟基苯甲酸丙酯和5-(4-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起始原料,合成了新型的不对称卟啉配体——5-[4-(3,5-二-十六烷氧基苯甲酰亚胺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1)及其锌配合物(2),其结构经UV-Vis,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用荧光激发光谱研究了1和2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为420 nm时,1和2的荧光发射峰分别在650 nm,709 nm和600 nm,644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