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国煜 《力学学报》1993,1(1):26-35
城市环境岩士工程问题是当前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界研究的热点。本文认为,大城市不稳定性、环境水利与环境污染是其三个主要问题,并做了分析论证。根据系统科学思维原则,文中对人们感兴趣的研究方法论问题,提出了五点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工程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崧  阎长虹  孙亚哲 《力学学报》2003,11(2):127-132
近年来,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 交通与住房拥挤状况日趋突出, 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 道路交通隧道、地铁工程、地下商城等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在逐年增多。由于城市工程环境特殊性和地下工程的特点, 在其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坑失稳 (明挖 )、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洞室失稳、巷道突水等多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不仅严重影响地下工程建设和周围建筑物环境安全, 而且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一问题已引起岩土工程领域很许多专家的关注, 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南京市区地下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探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特点和形成机理, 并提出解决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祖煌 《力学学报》2003,11(2):220-222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 是使工程建设和运营最大限度地适应并保护环境 (天人整体论 )。因此其研究内容, 围绕工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个核心, 包括天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工程的地质作用和环境效应即人为地质现象, 特别是人为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这些研究, 都应从区域到场地再到区域, 从深部到浅表再到深部 (区域—深部控制观点和环境效应扩展观点 ), 从历史到现状到远近未来 (自然 -人为历史观点 ) ;环境效应应从单项到全部 (全面无遗 )再到单项 (突出重点 ) (时空态整体论 )。而其研究方法, 应是岩体, 土体结构力学、岩体、土体水力学与岩土水气物理化学的微观研究并举但突出结构力学, 地质科学、环境科学、工程科学、系统科学的宏观研究并举但突出地质科学 (宏观微观整体论 ) ;建立地质模型、力学模型、数学模型和管理模型, 并与探测、测试、模拟实验、计算预测、监测、管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相结合, 以求解和实现模型 (手段目的整体论 )。根据以上论述, 文中还对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体系、学科地位、机构设置、人员培养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光纤传感器与常规传感器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已经成为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光纤传感监测系统的种类、基本测量原理和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并对各种传感技术的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应用于地质和岩土工程监测尚需研究的相关课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环境岩土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斌 《力学学报》2002,10(4):349-355
回顾了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历史 ,讨论了其定义、与传统岩土工程的区别以及研究内涵 ,介绍了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和活动 ,指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中的差距 ,最后列出了环境岩土工程的一些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简文彬  李润 《力学学报》2010,18(5):748-753
由于福州盆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在福州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将遇到大量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主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有:(1)隧道掘进范围内的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富水性、透水性强,由于开挖深度大,必须考虑下部承压水的影响,避免产生基坑突涌问题。砂砾卵石层直接覆盖于基岩裂隙热水上,受热水构造带高温热水的直接补给以及热传导,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对地热场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地热对轨道交通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2)软土的大变形与低强度。导致地基失稳与土体结构强度破坏。(3)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引发的可能灾变。基坑开挖易产生滑塌、流泥、突水(涌)、地表沉陷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避免基坑失稳而影响工程安全及周边环境。对这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应加强勘察新技术的应用,查明建设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采用人工地层冻结法、桩基托换技术进行施工; 开发和利用适合本地区岩土条件的新技术、新工艺,如新型桩、新的止水、降水措施等基坑支护新技术,以及采用信息化施工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与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是等价的。所以,存在着两类同样重要的环境问题。关于两类环境问题的类型划分和内容,文中做了系统介绍和讨论。并着重对我国东部3个有重要意义的主要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析认为环境问题有两类 :污染与生态破坏和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悬河问题也有两类 :永久性悬河和暂时性洪水悬河。它们属于 2 1世纪我国将面临的主要环境岩土工程课题。本文就这些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途径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地铁工程环境地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崴崴  阎长虹 《力学学报》2004,12(3):298-302
地下空间的开发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本文通过结合南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和地铁的施工 ,就地铁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 ,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鼎成 《力学学报》2000,8(4):387-393
通过对 2 1世纪初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 ,基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工程建设的环境安全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取向 ,以及学科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作者认为工程地质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是 :以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互馈过程研究为核心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嵌套发展 ;加强工程地质学理论 -地质技术 -工程建设的紧密结合 ,进一步实现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价值。文章还论述了工程地质与环境领域服务于三个层次生产力布局、整体发展趋势、关键环节以及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基本框架 ,并就当前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难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质以调查研究和解决与城市建设及发展有关的各种资源、环境等地质问题为其基本任务。它随时代发展和国家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 2 1世纪是人类共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沿海地带是海陆交接的边缘地带, 是-个多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开发潜力很大。但沿海地带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而沿海地带的开发利用又涉及许多部门和学科, 在开发过程中已引起若干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因此, 加强沿海地带资源开发的环境工程地质研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带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沿海地带及其邻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区划。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沿海地带可持续发展方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相然 《力学学报》1998,6(3):193-198
滨海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与城市建设均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城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主要类型,对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成因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广润 《力学学报》2003,11(4):339-342
简要阐述了作者对有关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见解,包括;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科学涵义;环境地质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质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中的应有地位;地质灾害的形成步骤及其防治途径;环境地质学的亟待完善领域等。同时也涉及整个环境科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环境力学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家春  吴承康 《力学进展》1998,28(4):433-441
展望21世纪,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环境力学是力学学科新的生长点,本文概述了环境力学的历史沿革,还根据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我国国情,提出了环境力学的研究方向与关键性基础研究问题,并以若干实例说明进行环境力学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无单元法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曹国金  姜弘道 《力学进展》2002,32(4):526-534
无单元法(也称无网格方法)是一种新兴的数值计算方法,它是有限元等传统数值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极大地简化了前处理工作与裂纹扩展等问题的计算分析.近年来,无单元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受到了国际计算力学界的高度重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无单元法的发展动态和应用现状,评述了无单元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结出无单元法的一些优点及目前尚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最后指出了无单元法在工程应用中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