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对迷思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查以及转变策略上,对其本质原因的深入探析有些不足。基于涌现性视角对化学迷思概念进行原因分析,归纳出迷思概念的5大分类:将物质(实体)的性质归因于特定组件、将物质属性视作各组分属性的简单加和、将经验性规则视为精确的决定规则、片面强调孤立的突出因素或因果关系、从宏观的特性直接类推至微观实体。提出构建比较分析模型、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再现化学发展历史、呈现论证推理过程、灵活运用表征方式等5个方面的应对性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论证,以期转变迷思概念并培养学生的涌现观。 相似文献
2.
利用二段式测验准确诊断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的迷思概念对于教师顺利实施概念转变教学、选择适当的复习教学策略、提高高三复习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详述了二段式测验题的类型、编制、施测和分析方法,并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化学平衡)讨论如何利用二段式测验诊断高三化学复习中学生的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后,仍然对化学平衡中的5大中心概念问题:(1)动态平衡的判断;(2)浓度、温度、压强(体积)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浓度、温度、压强(体积)等对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4)盐类对溶解平衡的影响;(5)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存在大量的迷思概念。在此基础上论文汇总了学生在化学平衡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重要迷思概念以及对重要迷思概念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传统的教学很难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 相似文献
4.
5.
6.
化学键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国外化学键迷思概念的研究进展,为我国高中化学键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概念转变在近年来的科学教育中备受关注,教科书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转变概念进行化学学习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Roth"科学教科书促进概念转变的原则"为框架,对上海地区通用的化学教材和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进行对比,分析中美化学教科书在"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中电化学教学涉及了学生宏观与微观观念之间的转换,其教学设计和实践都极具挑战性。采用基于教学实据的研究策略,依据概念转变的理论,探查了高中生电化学学习中的迷思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合理的教学模式且进行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并运用于高二年级的课堂教学实践,获得了必要的教学证据和结果。 相似文献
9.
促进概念转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对概念转变原理和概念表征的嬗变分析,以"化学式"概念教学为例,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教学结构,具体包括"激活前概念、修正完善概念、建立概念模型、厘清迷思概念、活化科学概念"5个教学过程。在实际课堂中,这一概念转变链必须与认知逻辑链、组织形式链有机对应,才能有效促进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定格动画制作简单,取材多样,成本低廉,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动画形式,在国际科学教育中常被作为学生分享、建构和表征知识的重要手段。研究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内容为载体,基于中学生的迷思概念,借助卡纸、超轻黏土、各种实物等材料,借助Stop Motion Studio、剪映等APP软件,从教学分析、脚本设计、道具制作、拍摄剪辑等方面,详细展示了科学教学定格动画制作的各个过程,并进行了评价和改进,为教师自主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