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改进的RD—1型热导式自动量热计测定了Ni(Ⅱ)、Co(Ⅱ)、Zn(Ⅱ)-N-(间位取代苯基)亚氨基二乙酸三个二元体系的表观生成热.当将其与它们的配体的质子化热相关联时,发现在两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直线焓关系.这些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生成热也符合Irving—Williams序列,即有Co(Ⅱ)<Ni(Ⅱ)>Zn(Ⅱ)的顺序.配体上取代基不同,其生成热的大小有Cl->CH3O->H->CH3-的顺序.从两级生成热来比较,有一级大于二级的普遍规律.本文详细地讨论了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2H4在间-四(邻-硝基苯基)四苯并卟啉铁(Ⅲ)、钴(Ⅱ)、锌(Ⅱ)和镍(Ⅱ)配合物[MTP(о-NO2)TBP,简称MTBP]修饰石墨电极上的催化电氧化反应,测得该系列金属四苯并卟啉的催化活性的顺序为Co(Ⅱ)TBP>ClFe(Ⅲ)TBP>Ni(Ⅱ)TBP>Zn(Ⅱ)TBP≈石墨,考察了Co(Ⅱ)TBP和ClFe(Ⅲ)TBP催化联氨电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H^-和N2H4在C  相似文献   

3.
邓凡政  石影  张宝娟  王莉莉 《分析化学》1998,26(9):1115-1117
在 pH 4.0~6.0的 HAc-NaAc缓冲溶液中,Co(Ⅱ)、Fe(Ⅲ)、Ni(Ⅱ)、Cu(Ⅱ)等金属离子与亚硝基R盐可形成稳定络合物。加入HCI适当提高溶液酸度(HCI浓度在0.3~0.6mol/L),用聚乙二醇2000(PEG)-硫酸铵-亚硝基R盐体系萃取,Co(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Fe(Ⅲ)、Ni(Ⅱ)、Cu(Ⅱ)基本上不被萃取。实现了Co(Ⅱ)、Fe(Ⅲ)、Ni(Ⅱ)、Cu(Ⅱ)混合离子合成样品和硅酸盐岩矿实际样品中Co(Ⅱ)的分离与测定。同时吸收光谱、摩尔比、连续浓度变换、加入表面活性剂等实验表明,在萃取相Co(Ⅱ)与亚硝基R盐是1:3络阴离子形式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以金属Ni(Ⅱ)离子为模板,合成了高分子多乙烯多胺络合吸附剂。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离子(Cu^2+,Ni^2+,Zn^2+,Co^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这类吸附剂对Cu(Ⅱ)、Ni(Ⅱ),Zn(Ⅱ)、Co(Ⅱ)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达239.60、231.30、131.83、81.23mg/g(干);相应选择性顺序为Cu(Ⅱ)≈Ni(Ⅱ)>Zn(Ⅱ)>Co(Ⅱ)。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场作用通过交流和直流等离子体在低温、常压和低功率下催化反应将甲烷直接转化为碳二烃(乙烷、乙烯、乙炔)。考察了在对称电场作用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交流电场作用下,碳二烃选择性差别不大;甲烷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 MnO_2/Al2O3>Ni/Al2O3>MoO_3/Al2O3>Al2O3>Ni/Al2O3>MoO_3/Al2O3>Ni/NaY>Pd/ZSM-5>Ni/H4Mg2Si3O4>Ni/ZSM-5>Co/ZSM-5>无催化剂: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碳二烃选择性差别也不大(除Ni/NaY外),甲烷转化率的大小顺序为: Ni/A12O3>Ni/H4Mg2Si3O4>Ni/ZSM-5>Co/ZSM-5>MnO2/A12O3>MoO3/A12O3>Ni/NaY>无催化剂>Pd/ZSM-5。  相似文献   

6.
硫酸铵-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浮选 Cu(Ⅱ)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在少量抗坏血酸存在下,硫酸铵-硫氰酸铵-乙醇体系萃取浮选Cu(Ⅱ)的行为。Cu(Ⅱ)被抗坏血酸还原为Cu(Ⅰ)后能与SCN-生成CuSCN沉淀。该沉淀可以被萃取浮选在乙醇与水两相界面之间。PH1~4时,能使Cu(Ⅱ)与常见离子Fe(Ⅲ)、Co(Ⅱ)、Ni(Ⅱ)、Mn(Ⅱ)、Zn(Ⅱ)、Cd(Ⅱ)、Cr(Ⅲ)、Mo(Ⅳ)分离。  相似文献   

7.
林秋月  李伟琦 《分析化学》2000,28(7):883-886
研究了(NH4)2SO4-Zincon(锌试剂)-Tween80体系萃取分离金属离子Cu(Ⅱ)、Co(Ⅱ)、Ni(Ⅱ)、Zn(Ⅱ)、Cd(Ⅱ)、Mn(Ⅱ)的行为。试验表明,Cu(Ⅱ)、Co(Ⅱ)、Ni(Ⅱ)在PH-6-9范围内,与Zincon形成的螯合物可被Tween80相完全萃取,而Zn(Ⅱ)、Cd(Ⅱ)基本不被萃取,进而实现了Cu(Ⅱ)、Co(Ⅱ)、Ni(Ⅱ)与Zn(Ⅱ)、Cd(Ⅱ)、Mn(0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配体1-N-(苯并咪唑-1-乙酰基)-4-苯基-3-氨基硫脲(BPMS),将其与Mn(Ⅱ)、Co(Ⅱ)、Ni(Ⅱ)、Cu(Ⅱ)、Cd(Ⅱ)、Zn(Ⅱ)、UO2(Ⅱ)等金属的醋酸盐反应,合成了7个新配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IR、1HNMR和热重分析等表征。红外光谱表明,配体以四齿方式通过烯醇式羰基氧原子、烯醇式硫羰基硫原子以及C=N1和C=N2的氮原子与金属配位  相似文献   

9.
林秋月  李伟琦 《分析化学》2000,28(6):706-708
研究了(NH4)2SO4-Zincon(锌试剂)-Tween-80体系萃取分离金属离子Cu(Ⅱ)、Co(Ⅱ)、Ni(Ⅱ)、Zn(Ⅱ)、Cd(Ⅱ)、Mn(Ⅱ)的行为。试验表明,Cu(Ⅱ)、Co(Ⅱ)、Ni(Ⅱ)在pH6 ̄9范围内,与Zincon形成的螯合物可被Tween-80相完全萃取,而Zn(Ⅱ)、Cd(Ⅱ)、Mn(Ⅱ)基本不被萃取,进而实现了Cu(Ⅱ)、Co(Ⅱ)、Ni(Ⅱ)与Zn(Ⅱ)、Cd(  相似文献   

10.
多联吡啶钴(Ⅱ)、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3个取代多联吡啶配体「4-苯基-2,2′6′,2″-三联吡啶(L1),4′,4″-二苯基-2,2′:6′,2″:6″,2-四联吡啶(L2)和4′,4″-二苯基-2,2′:6′,2″:6″,2:6,2:6,2-五联吡啶(L3)」的4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Ⅱ)(L1)2」(C1O4)2(CH3CN)(1),「Co(Ⅱ)(L2)(AcO)(H2O)」(C2O4)(2),「Mn(Ⅱ)(AcO)(L2)  相似文献   

11.
许主国  许鹏飞 《合成化学》1996,4(2):137-140
合成了新配体1-N-(苯并咪唑-1-乙酰基)-4-苯基-3-氨基硫脲(BPMS),将其与Mn(Ⅱ),Co(Ⅱ),Ni(Ⅱ),Cu(Ⅱ),Cd(Ⅱ),Zn(Ⅱ),UO2(Ⅱ)等金属的醋酸盐反应,合成了7个新配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IRHNMR和热重分析等表征,红外光谱表明,配体以四齿方式通过烯醇式羰基氧还子,烯醇式硫羰基硫原子以及C=N^1和C=N^2的氮原子与金属配位。  相似文献   

12.
邓凡政  石影 《分析化学》1998,26(9):1115-1117
在pH4.0~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o(Ⅱ),Fe(Ⅲ),Ni(Ⅱ),Cu(Ⅱ)等金属离子与亚硝基R盐可形成稳定络合物,加入HCl适当提高溶液酸度(HCl浓度在0.3~0.6mol/L)用聚乙二醇2000(PEG)-硫酸铵-亚硝基R盐体系萃取,Co(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Fe(Ⅲ),Ni(Ⅱ),Cu(Ⅱ)基本上不被萃取,实现了Co(Ⅱ),Fe(Ⅲ),Ni(Ⅱ),Cu(Ⅱ)  相似文献   

13.
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应用pH法测定了水杨醛缩α-氨基酸的酸离解常数及它们与Mn(Ⅱ)、Co(Ⅱ)、Ni(Ⅱ)、Cu(Ⅱ)、Zn(Ⅱ)生成的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均符合金属离子的欧文—威廉序;对于同一种金属离子,在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的碱性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卡尔曼滤波伏安分析法同时测定钴(Ⅱ)、镍(Ⅱ)、锌(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尔曼滤波(KY)用于解析互相干扰离子的Co(Ⅱ)、Ni(Ⅱ)、Zn(Ⅱ)的伏安重叠峰。用该法对钢铁试样中的这些离子进行了测试,效果良好。设计了BASIC程序,将有关数据输入后,直接给出结果。为保证结果准确度,程序中设置了两个监控出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5,10,15,20-四(4-乙酰氧基苯)卟吩(T(4AOP)P)及其Cu,Zn,Fe,Co,Ni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H2Cl2-0.1mol/ITBAP体系中的循环伏安(CV)。研究结果。CV实验表明:Cu^2^+,Zn^2^=,Ni^2^+离子以稳定的+2价存在于T(4AOP)P中,电子转移反应在卟啉环上进行,而Fe^3^+,Co^2^+离子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价态变化。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2个取代三联吡啶配体(4′-苯基-2,2′:6′,2″-三联吡啶(L1)和4′-二茂铁基-2,2′:6′,2″-三联吡啶(L2)的Co(Ⅱ)配合物(Co(Ⅱ)(L1)2)(ClO4)2.4CH3CN(1)和(Co(Ⅱ)(L2)2)(ClO4)2H2O(2)的合成及配体L2的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配合物2中,由于Co^2+的作用,二茂铁基的氧化电位较配体L2中的二茂铁  相似文献   

17.
在显色剂BTAMB的苯并噻唑环的6-位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合成-类新显色剂2-[2'-(6'-取代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6-R-BTAMB,R=CH3,OCH3,Cl,Br,NO2,CH3SO2)。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溶剂存在下,新试剂6-R-BTAMB与Fe(Ⅱ)、Co(Ⅱ)、Ni(Ⅱ)和Pd(Ⅱ)离子的络合显色反应及其光度分析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R基因明显地影响试剂的  相似文献   

18.
许多化学工作者对单齿膦配体(PPh3,PBun3,PEt2Ph,P(OEt)3,P(OC6H5)3)与母体簇合物FeCo2(CO)9(μ3-S)的取代反应进行过详细研究[1-3],但对双齿膦配体与母体簇合物的取代反应研究报导较少.Aime[4]合成了含双齿膦配体的簇合物FeCo2(CO)7(μ3-S)(Ph2PCH2PPh2),并用13CNMR和IR光谱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到目前为止,含双齿膦配体的该类簇合物的晶体与分子结构还未见报导.RosannaRossetti[2]通过研究母体簇合物与…  相似文献   

19.
谢复新  陈东 《应用化学》1993,10(5):57-60
将两种N-乙酸取代氮氧杂大环固载(键合)于硅胶上,制得了硅胶固载大环(SGBMC)。研究了它们与Co(Ⅱ),Ni(Ⅱ),C(Ⅱ),Zn(Ⅱ)的配位性能,容量、选择性以及SGBMC的再生。结果表明它们对Cu(Ⅱ)有良好的配位选择性,且配位后的金属离子易为稀盐酸洗脱,SGBMC至少可重复使用5次。  相似文献   

20.
报导了通式为(Fe2M(μ3-O)(μ-O2CR)6.L3).XH2O(其中M=Mn(Ⅱ),Co(Ⅱ),Ni(Ⅱ),Fe(Ⅲ)(这时骨架为阳离子),R=CH3.C2H5;L=H2O,py)的3类11个配合物的振动光谱,在谱带经验归属及简正坐标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分别详细讨论了配体及骨架的振动光谱与结构某些相关规律,这些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有其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