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1,4-二氢-1,4-甲桥萘为起始原料,经臭氧化、还原性胺化及还原反应合成了新型戒烟药伐仑克林的重要中间体2,3,4,5-四氢-1,5-甲桥-1H-3-苯并氮杂,其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N,N'-二苄基-2-甲氧羰基-六氢-1H-1,4-二氮 (3).3经还原、氯取代、胺取代、胺脱苄、单酰化及酰化反应后得到了10个带有(1-芳乙酰胺基-2-叔氨基)乙烷结构的六氢-1H-1,4-二氮类目标化合物(9a~9i和10).  相似文献   

3.
1,4-二氢-4-芳基-3,5-吡啶二羧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氢吡啶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设计了一系列1,4-二氢-4-芳基-3,5-吡啶二羧酸酯新化合物. 含有易于水解基团的1,4-二氢-4-芳基-3,5-吡啶二羧酸酯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重要中间体1,4-二氢-4-芳基-3,5-吡啶二羧酸单酯, 收率93%~99.8%. 该二羧酸单酯与α-溴代芳基乙酮在相转移剂催化下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收率74%~99%. 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经1H NMR, 13C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等确证.  相似文献   

4.
邻甲苯基异腈酸酯与3,6-二甲基-1,6-二氢-S-四嗪在催化剂4-二甲胺基吡啶存在下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 C20H22N6O2, Mr = 378.43 )。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此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 = 11.151(4),b = 15.318(2),c = 11.352(2)?,β=103.85(2)°,V = 1882.7? 3,Z = 4,μ= 0.093mm-1,Dc = 1.413g/cm3,F(000) = 800。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两个酰胺基处于S-四嗪环的1,4位,而四嗪环本身呈船式构象。  相似文献   

5.
2,3-二取代-1,4-萘醌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圣领  黄志纾  古练权 《有机化学》2008,28(8):1467-1470
常温下, 在丙酮与水的混合介质中(V∶V=1∶1), 4-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与1,4-萘醌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 生成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3-二取代-1,4-萘醌. 产物经MS, 1H NMR, 元素分析表征, 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6.
设计并合成了2-[1-(4-(N-苯基-N-丙酰基)氨基)哌啶基]甲基-六氢-1H-1,4-二氮 7.由3经还原、氯取代、胺取代、胺脱苄反应得到了7.7经单酰化反应得到了8.8经酰化反应后得到了11个带有(1-芳乙酰胺基-2-叔氨基)乙烷结构的六氢-1H-1,4-二氮类目标化合物(9a~9g,10a~10d).  相似文献   

7.
《结构化学》2002,21(6):663-666
苯基异氰酸酯与3,6-二甲基-1,6-二氢-S-四嗪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C18H18N6O2,Mr=350.38)。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此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9.348(2),b=6.860(6),c=27.929(7) A,β=94.57(2)°,V=1785.3A3,Z=4,μ=0.090mm-1,Dc=1.304g/cm3,F(000)=736。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2个酰胺基接在S-四嗪环的1,4位,而四嗪环本身呈船式构象,不具有同芳香性,分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4-雄烯二酮为起始原料,经羰基保护、溴代、异构化、羰基还原、环氧化、开环及脱保护7步反应以28.3%的总收率合成1α-羟基去氢表雄酮。该方法具有高效经济、技术可行、安全环保等优点,为1α-羟基去氢表雄酮的规模生产及维生素D类药物合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5-二取代吡唑基-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元素分析, 1H NMR, IR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 所有化合物抑菌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临界干燥法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Cu比例的Ni-Cu/SiO2双金属催化剂,利用ICP、BET、XRD、H2-TPR、H2-TPD、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不同Ni/Cu比例对催化剂结构以及1,4-丁炔二醇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Cu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Ni活性物种的分散性,而且Ni-Cu双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NiO物种的还原性能及氢活化能力,有利于氢和1,4-丁炔二醇在活性位点的快速转化.在反应温度50℃,氢压1 MPa,反应时间3 h的加氢评价条件下,Ni/Cu比为3:1时,15Ni5Cu/SiO2催化材料不仅可以实现BYD的完全转化,而且能够有效降低难分离副产物2-羟基四氢呋喃的含量,具有最优的加氢活性和对1,4-丁烯二醇及1,4-丁二醇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