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设计了一台以氯化钙/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和氨作为吸附工质对的多功能热管型吸附制冷机组,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二次回热的二级循环方式来降低驱动热源的温度梯度,吸附床的加热解吸、冷却吸附及回热过程均由无外加驱动力的多功能热管工作完成.研究结果表明:当解吸温度为103℃及冷却水温度为30℃时,回热型二级循环相对传统二级循环可显著提高机组的工作性能,制冷系数COP及单位质量吸附剂制冷功率SCP提高幅度均在23%以上;相对单级循环,二级吸附循环的最大优点在于能有效利用更低品位的余热和可再生能源作为驱动热源进行制冷,吸附制冷技术在低温热源场合的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吸附式热泵中,吸附床传热能力的限制,使得系统的运行过程受到了吸附床解吸吸附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定性地了解了系统运行p-t-x。图与吸附床解吸吸附量之间,吸附床的升降温曲线与吸附床解吸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为系统运行中如何判断吸附解吸过程所进行的程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系统循环周期与循环过程的优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具有非平衡吸附特征的吸附床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床是固体吸附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对于连续回热等快速进行的吸附制冷循环,吸附床内温度的变化及其压力交变对吸附特性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对吸附床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吸附率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将其与采用平衡吸附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文中比较及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吸附床在制冷循环中工作特性,并为吸附床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COIL低温真空吸附床结构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力恢复系统是氧碘化学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低温真空吸附系统作为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压力恢复系统,吸附床的吸附性能决定着低温真空吸附系统的压力恢复性能。通过改变液氮在传热过程中的流动状态,改善液氮与吸附床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对两种不同结构吸附床的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当液氮在传热过程中的流动状态由环状流变为泡状流时,可以很好地改善液氮与吸附床的传热效率。改进后的液氮与吸附床的传热系数提高了2.2倍,提高了吸附床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1前言在吸附式制冷系统的理论运行研究中,很少考虑吸附床材料的影响。实际上由于吸附式制冷系统的非连续性,吸附床材料的热容对实际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影响体现在系统不断地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损失的吸附床材料的显热热量,这个热量的大小直接受吸附床本身设计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如:系统运行的解吸温度、回热所进行的程度等。由于该系统中通常所用的吸附剂均属多孔性材料,其特点是热导率小,密度低,要满足一定的制冷功率,所设计的吸附床往往很大,另外为增强吸附床内的热传递,加快吸附床的冷却…  相似文献   

6.
吸附式制冷系统作为一种节约型制冷系统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探索研究,以期提高制冷循环COP,加快吸附制冷技术的实用化。本文采用了4A分子筛与铝丝混合吸附剂,与无水乙醇组成吸附工质对,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解吸温度下的COP以及循环周期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在实验温度(74~98℃)范围内,随着解吸温度的升高,系统循环COP逐渐增加,但增加的趋势逐渐减小,最大达到0.36;制冷循环周期随着解吸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固体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吸附床的有效传热,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较高导热系数和较快吸附速度的固化块状活性炭,并对其物性和吸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针对采用不同材料配比的块状活性炭,测试了活性炭-甲醇在吸附温度35℃,蒸发温度3~5℃条件下的吸附性能曲线,对比分析了粘结剂比例、固化密度及不同的床换热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由此给出了块状活性炭作吸附剂时的合适的粘结剂比例、固化密度、吸附制冷循环中的循环吸附量和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8.
搭建了吸附系统性能实验装置和吸附式制冷实验台,将活性炭与铝屑混合配置作为研究对象。实验表明:当活性炭与铝屑的混合比例为10:7时,该混合吸附剂吸附率最大;解吸温度从82℃升到96℃时,蒸发温度与解吸温度成负相关,当解吸温度为96℃时,蒸发温度最小为14.2℃;解吸温度从82℃升到96℃时,系统COP与解吸温度成正相关,当解吸温度为96℃时,系统COP最大为0.212。  相似文献   

9.
吸附床内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是吸附式制冷研究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对颗粒堆积吸附床内传热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吸附床内复杂传热过程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吸附床内部三维非稳态无内热源传热数学模型,并以硅胶-水工质对为例进行了求解,计算所得吸附床换热系数数值与根据相关文献中提供的实验数据所推算山的数值十分接近.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吸附床内部传热过程,为颗粒堆积吸附床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应用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内嵌热管式的散热器,采用三根烧结芯热管作为散热器芯体,通过锡焊降低热管和壳体的热阻,提高了散热器的传热性能。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散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性能和均温性,同时进行了倾斜以及高温环境适应性测试、验证。该散热器具有传热快、均温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间歇热源驱动下的吸附式制冷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一个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为例,通过对间歇热源驱动下的系统运行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了热源的变化及其热源中的蓄热对于系统解吸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热源间断时间的判断方法以及在间歇热源驱动下的系统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合式热管换热器作为生活浊水余热热泵热水器的热管蒸发器,并在试验台上进行了不同污水进口温度和不同污水流量的可视化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发现组合式热管上升管和下降管的温差很大的现象,这与热管特性相矛盾。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管中产生温差的原因。它主要是由于下降管压力损失较大,使热管工质在热管蒸发器中的滞留引起。  相似文献   

13.
固体吸附式制冷中热波循环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引言由Tehernev博士和S.V.Shelton教授提出的热波循环,是吸附式制冷中引起广泛兴趣的一种循环方式。其特点是高效回热,Shelton采用斜波法[‘]和方波法[‘]分析了热波循环,回热率达70%,热泵工况COP超过1.6。其它学者作了改进研究[‘并热波循环的模拟效果很好,但实验方面进展相当缓慢。采用螺旋板式换热器作吸附器,也发现热波循环的运行效果很不理想问。目前,相关的文献主要是系统模拟,而对其关键,热波的形成、特性研究较少。另外,研究侧重于系统性能(COP),对能量密度(SPD)考虑较少。本文将从传热的角度分析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研制了一台连续回热型吸附式空调/热泵,该空调/热泵在100℃热源驱动下,单位质量制冷功率 SCP可达到 150 W/kg,与此同时 COP达到 0.4。在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吸附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该机组在实际运行中为稳定工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机组运行的实际Clapeyron图,着重讨论了系统运行参数对吸附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吸附制冷中的蓄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台余热驱动的带有水蓄冷器的单吸附器吸附空调系统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了系统的吸附制冷过程和水蓄冷器的作用与影响,并对该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吸附式蓄冷这种无能量损失的蓄冷方式的放冷过程进行了实验分析,比较了蓄冷式系统和双吸附器连续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6.
文中选用甲醇为制冷剂,对散装活性炭与块状活性炭的吸附式制冰在传热、传质方面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散装活性炭在有回热回质条件下COP可以大幅度提高。块状活性炭的传热系数远远好于散装活性炭。在块状活性炭吸附床的传质问题解决后,每个吸附床的吸附剂为48 kg时,两床系统有望实现日制冰600 kg。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吸附制冷系统中吸附器内的非均匀的温度场和非均匀的吸附浓度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吸附器在工作暂停时段以及重新启动后吸附器内的工作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在不同时刻系统暂停对系统运行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正常运行时,吸附剂内温度场和浓度场都存在很大的梯度,因此,停机过程中,吸附剂内仍然持续着温度和浓度的迁移过程,再重新启动后,其循环的特征参数已与停机时有一定区别,区别大小与循环中的停机时刻以及停机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