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局部逐层去除法对厚壁圆筒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拟合得到了圆筒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局部逐层去除法能有效地得到厚壁圆筒热处理后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厚壁圆筒热处理后的轴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区域为压应力,内、外表面距离焊缝较远的区域为拉应力,且拉应力的最高值出现在厚壁圆筒接头的外表面热影响区附近,内部为压应力;厚壁圆筒热处理后环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区域为拉应力,峰值出现在圆筒内部靠近内表面一侧,焊缝周围的母材区域为压应力。经过焊后热处理,厚壁圆筒的残余应力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环向残余应力和轴向残余应力均降至100MPa以下。  相似文献   

2.
对于自增强处理过的含有多条裂纹的受内压圆筒,其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可以通过叠加由内压和压缩残余应力单独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而得到。到目前为止,对于局部自增强(超应变度小于100%)的情况,只有很少的计算结果可以利用。文中用权函数法,对一个大范围的裂纹几何参数和多种超应变度的自增强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多条对称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Mises屈服条件,求出了厚壁圆筒弹塑性问题中的一种新解。关键在于β系数表达式的求出。导出β_L=2/((3+(r/b)~4)~(1/2),它是径向坐标r的函数。利用σ_θ-σ_r=β_Lσ_s和轴对称平衡方程联合求解,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对于弹粘塑性厚壁圆筒承受内压P=P_oH(t)作用,当P_o满足(7)式时,证明了厚壁圆筒在t=O~ 瞬时的响应是弹性的,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弹粘塑性解答趋向于理想弹塑性解答。  相似文献   

5.
基于厚壁圆筒的弹性失效准则所确定的圆筒的初始屈服压力与材料的屈服极限的关系,设计了一种测定厚壁圆筒初始屈服压力的实验方法,并测得了一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该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圆筒的初始屈服压力。该实验值与理论值误差较小,表明了该实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自增强圆筒强度的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增强圆筒进行x射线外表面切向残余应力测量,在模型考虑材料反向屈服后的强化现象和鲍辛格效应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自紧圆筒强度的计算方法.实验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对于自增强处理过的含有多条裂纹的受内压圆筒,其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可以通过叠加由内压和压缩残余应力单独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而得到。到目前为止,对于局部自增强(超应变度小于10%)的情况,只有很少的计算结果可以利用,文中用权函数法,对一个大范围的裂纹几何参数和多种超应变度的自增强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多条对称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8.
对旋转厚壁圆筒采用统一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旋转厚壁圆筒的应力和位移的基本解.对于各种厚壁圆筒问题,可以从基本解出发,直接由具体问题的应力与位移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得到实际问题应力与位移解.  相似文献   

9.
摘要用损伤变量研究自增强厚壁圆筒产生自增强的过程,引入损伤有效应力的概念,结合自增强厚壁圆筒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单层厚壁圆筒的损伤自增强模型。给出了损伤区和弹性区的应力表达式、损伤自增强压力、外壁环向应变与损伤自增强残余应力等表达式。借助于25Cr2MoV材料的自增强实验数据对损伤自增强模型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损伤自增强模型与理想弹塑性模型、双线性硬化模型相比更接近于实测值。重要意义在于可能产生新的单层厚壁圆筒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ANSYS模拟了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场,对均匀内压下内表面含有轴向裂纹的厚壁圆筒结构进行了断裂应力强度因子分析,计算了不同内外径比、不同裂纹长度下的形状系数,计算结果与保角映射法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并用最小二乘法将其拟合为二次曲线.  相似文献   

11.
压力容器各部位因受力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损伤萌生倾向。文中依据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观点,提出以 Y0= U· Rc 及grad Y0 作为评价结构损伤萌生倾向的参数,其中 U是等效弹性比能, Rc 是与应力三轴度有关的函数。着重指出:不连续应力和热应力显著地提高内压圆筒的损伤萌生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导出基于边界元理论的一种数值方法,用以计算正交层合板的温度应力,对于板的平面问题的应力分析,采用格林基本解答做为权函数,导出板的边界积分方程。对于有侧向载荷的板壳,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基本解为权函数,建立一组边界积分方程。数值计算结果收敛,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超塑性材料具有延伸率非常高,可以形成复杂结构件等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用塑性增量理论研究了超塑性材料薄壁圆筒受拉扭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率之间的关系.导出拉扭问题中,拉应力与切应力之比,等于它们相应的应变率比值K的3倍.讨论了在拉扭等比例应变率加载情况下,正应力和切应力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当应变率相同的情况下,拉扭正应力与单向拉伸正应力之比,拉扭切应力与纯扭转切应力之比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应变率s:越大,以应力值越大.随着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的增加,az应力值减小,较大的m值使应力σz变化趋缓,较大的应变率εz使σz应力值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机械零件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和应力腐蚀开裂的基本条件,通过实验论述了残余应力对腐蚀开裂的影响,为控制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预应力对弹簧疲劳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证明,恰当的预应力处理能够提高弹簧的疲劳强度,文中还提出了通过控制预处理变形量来控制预应力大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计算了高斯脉冲平面波投射于金属导体圆柱的散射场,与已知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编程序的有效性;继而计算了同种波源激励下均匀有耗媒质中介质圆柱的散射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计算了高斯脉冲平面波投射于金属导体圆柱的散射场,与已知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编程序的有效性;继而计算了同种波源激励下均匀有耗媒质中介质圆柱的散射场  相似文献   

18.
考虑材料应变硬化和包辛格效应的厚壁筒自增强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以材料的实际拉-压应力应变曲线为基础,考虑材料应变硬化行为和包辛格效应的厚壁管自增强理论模型.本模型通过直接对实际材料拉-压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四段拟合得到所需参数,因此能更好地反映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给出更精确的残余应力计算结果.模型预测的残余应力和实验测试结果与其他3种自增强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验测试值吻合,比其他理论模型给出了更精确残余应力预测结果.讨论了包辛格效应和屈服准则对筒壁残余应力的影响.理想弹塑性模型、线性强化模型以及幂硬化模型等都是本模型的特例.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铣削高强高硬钢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高速铣削高强高硬钢时,铣削参数与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关系.进行了高速铣削高强高硬钢时的切削温度、切削力实验研究,分析了切削参数对平均切削温度、平均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切削力、切削热以及由其引起的微观组织变化对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铣削高强高硬钢时,加工表面产生明显的残余应力.在所选用切削参数范围内,皆产生残余压应力;切削力以及切削热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是产生残余压应力的主要原因;在所选用的切削范围内,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加工残余压应力增大,残余应力的影响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20.
国产手提式13 kg F-12气瓶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比国外相同规格的产品壁厚大一倍,重量也相应增加一倍。为了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对此气瓶进行了实际应力的测试与分析。应力与应变的测定采用电阻应变测量法。由实际的应力测试数据,从壁厚强度、设计压力、焊缝系数、冷作硬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