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席開会詞:同志們!今天(1955年11月13日)“化学通報”邀請北京市部分中学化学老師來開“中学化学教学專題討論会”。这是我們的第一次討論。討論的題目是關於“启發学生積極思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問  相似文献   

2.
在每学期的教学計劃中,我總是寫着“啓發式的教学方法”。什麼叫做啓發式的教学方法呢?我並弄不清楚,反正自己觉得啓發式此填鴨式好,一定是合乎教育原理的方法。起初我是怎样体会启发的呢?就是在上課開始,不直接說出課題,而是用些小问题引出  相似文献   

3.
首先应该肯定,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师的领导下,启发诱导,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劳动下,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为此不仅在备课过程中深入体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同时也必须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想情况。教师必须想出一切可以想出的办法,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启发式的谈话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我们用的启发式的谈话愈多,收效亦愈大。虽然学生在每堂课,都要接受一些新知识;但是这些新知识大多数是从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扩大、深入和提高的。由此我们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的问题。也只有在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综合系统化之后,启发学生对新问题的谬论,进—步作  相似文献   

4.
启发性提问应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提问的内容和方式都应该为目的服务。 (一)启发性提问的目的,据我了解,约有下列四方面: (1)巩固旧知识例如:①结合实物——铝制水壶进行提问:“铝壶可以煮水,是根据了铝的哪些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边活动,它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而且包括学生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知识不能机械地传.教师的职责不仅是给学生提供知识,而且要能推动与刺激学生从事一定的思维活动,因为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过程。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才能使知识钻到自己的血肉里去成为生活的级成部分。因此我们说教学工作是“教”和“学”的统一整体,是不能分割的。一堂课不论教师如何积极的讲解,若是学生没有参加活  相似文献   

6.
化学通报自去年2月号起,开展了中学化学教学专题的讨论。我认为这是非常适时和必要的,因为截至目前为止,不少同志在教学法上特别是在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同志对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有的同志怕耽误时间,影响进度,因而不敢进行;也有的说:“方法是好,就是不知如何下手”。有些同志总然是作了,但由于考虑不够,因而效果不高,流于形式。通过这样讨论,可以使广大读者,得以尽  相似文献   

7.
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特征。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仅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为它只能给学生感性知识。因此,必须通过这种感性认识,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到理性认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掌握那些知识。否则就不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知识,因而影响了知识的巩固,也就削弱了直观教具的作用。有些学生,对过去曾用实验证明而学得的知识,理解得不够透澈,甚至很快遣忘,就是由于过去不能很好地利用直观教具,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利用直观教具形式主义的倾向所致。那末怎样利用直观教具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呢?总的说来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与利用直观教具怎样配合启发、分析、讲解,一是与怎样恰当地提出记发性问题等有关。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要通过认真做实验,精心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感性材料,再通过分析思考,使认识产生飞跃,掌握化学概念,学习化学理论,也就是要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了他们完成作业和解答问题的速度及能力后,我发现了这么一个严重的问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差”。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课文听得懂,习题做不来”,“书后的习题会做,改变了形式的题目不会做”,“估计一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学生竟做了四小时”,“只能叙述一些现象,不能分析事物的本质”,“能回答一些单纯的独立的问题,不能解答综合性的题目”等。通过教  相似文献   

10.
把握素质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尉生 《化学教育》1999,(11):29-31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各学校的做法不尽相同;每个教师又因主客观原因,有各自的体会。现将我们的情况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使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必须从改进教学方法着手。在这里,我仅就在化学(及矿物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请同志们指正。1.在揭示课题前或揭示课题后,根据课文重点,联系旧课,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开始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讲过了“相似元素的族”这一节,接着讲“门捷列夫的周期律”时,我提出如下的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卤族、氧族和氮族之间有若干相似之点,这说明这三族元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应该体现列宁的认识论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思维到实践”这一原则。因此不管教师采用哪一种实验教学法,都必须重视促进学生的思维,将生动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达到这一目的,我的体会是:首先,在进行实验时,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地观察,同时还应引导他们运用看到的事实进行思考,使能从感性知识的积累达到理论上的概括。如研究单质溴的性质时,我让学生观察盛有少量溴水和液体溴的试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教学中,时常会碰到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是缺乏思考能力,惯于死记硬背,或是理论不能结合实际,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有的学生,把什么是氧化物的定义背的很熟,但当你让他提出具体东西时,他竟会把氯酸钾(KClO_3)说成是氧化物。这类错误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教师应加强指导;但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上特别是在教法方面也还存在着问题。——旧的、单纯的是先生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主观主义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单纯报告式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活动是我们目前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呢?下面谈一下我的—些不成熟的体会。一、首要的问题是教师熟悉教材要从钻研教材中掌握概念体系与概念间的联系,才能有准备地、有诸创地提出逻辑性的思维问题;为学生思维活动指出道路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力的目的。如初中化学课本第一章,讲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运动快慢产生物质的物理状态的变化。这个概念是与第三章中氧气、空气都可以用加大压力与降低温度方法使之变为液体的概念(不仅氧、空气、一切气体变成液体都如此)成为体系而有内在联系的。因而教师在讲述氧、空气的上述物理性质时,应该避免直接了当地说明。而是要把这两个概念联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能自觉地掌握知识,是今天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如何通过具体教材来贯彻这一原则呢?我现在把我在高中化学“硝酸的制法”一课里,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及分析写在下面,供同志们参考。这种讲法不一定正确,希望能得到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7.
传授新知识给学生并使他们能顺利的掌握它,主要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但是怎样在课堂上去引导学生积极的掌握新教材,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教学方法也是教学艺术问题。在这方面,由於我的理论水干及业务修养都不够,所以做起来是有很多的缺点,现在仅就我在这方面的点滴经验与体会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并提请各位教  相似文献   

18.
李子林 《化学教育》1999,20(Z1):34-36
学习与创造离不开思维,思维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习作业来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须从多方面着手而且要经常进行。过去通报上曾刊登过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现在我再提出下列两点补充意见,我认为这些问题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教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不要处处限制学生操作。所谓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并不是说可以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所谓不要处处限制学生操作,也并不是说可以让学生任意操作。逐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的机会,要随年级的增加与学生操作熟练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同时应注意下列两方面的培养:1.关于装置仪器方面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装置,而且要培养学生能独立地进行装置。例如在实验氧气的制取和它的性质时,仪器管理员和教师只须把铁架台、试管、导管……等仪器准备好就行了,并不须要事前替学生装置好,应由学生按照已预习过的装置图形来练习操作。教师应在实验前检查学生准备情况时结合检查学生对仪器的装置情况,这样才可能逐步地培养学生使用仪器的技能技巧,从而达到独立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17年就提倡启发式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做”三结合,对学生进行发展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为此,教师本身必须是创造型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