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毛细管GC/MS联用技术分析野茴香挥发油的化学成份。气相色谱分离出40多个组份,质谱鉴定出24个组份,占挥发油含量的91.42%。它们是:醋酸乙酯,2-乙氧基丁烷、乙基丁基醚、2-甲基丙酸、1.2-二甲基咪唑、乙基苯,4-蒈烯、莰烯、苯甲醛、β-蒎烯、2-蒈烯、冰片烯、苯乙醛、桧烯、异-柠檬烯、β-松油醇、松油醇-4、α-松油醇、香芹酮、苘香脑、异-石竹烯、石竹烯、芹子烯和苯基-对甲苯基醚。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6,6-二烷基富烯与有机锂反应的立体效应。6,6-二甲基、甲基乙基、二乙基、甲基苯基富烯与乙基锂易发生环外双键的还原反应。6-甲基-6-正丙基、异丁基富烯同正丁基锂则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反应。6,6-多亚甲基富烯[C_5H-4=C(CH_2)_n]与有机锂的反应随n值不同而异,n=4的富烯同正丙基锂和正丁基锂进行α-攫氢和环外双键还原的竞争反应;n=5,6的富烯与乙基锂、异丙基锂和异丁基锂发生还原反应,与正丙基锂和正丁基锂则进行加成与还原的竞争反应。n=4的富烯与芳基锂发生α-攫氢反应,随n值增大则倾向于加成反应。通过上述反应所得的锂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仲、叔烷基和烯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钛、锆衍生物。应用~1H NMR证明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陈寿山  姚文庆 《化学学报》1990,48(5):494-500
本文研究了6,6-二烷基富烯与有机锂反应的立体效应。6,6二甲基、甲基乙基、二乙基、甲基苯基富烯与乙基锂易发生环外双键的还原反应。6-甲基-6-正丙基、异丁基富烯同正丁基锂则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反应。6,6-多亚甲基富烯[C5H4=C(CH2)n]与有机锂的反应随n值不同而异, n=4的富烯同正丙基锂和正丁基锂进行α-攫氢和环外双键还原的竞争反应; n=5,6 的富烯与乙基锂, 异丙基锂和异丁基锂发生还原反应, 与正丙基俚和正丁基锂则进行加成与还原的竞争反应,n=4 的富烯与芳基锂发生α-攫氢反应, 随n值增大则倾向于加成反应。通过上述反应所得的锂化合物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仲、叔烷基和烯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钛、锆衍生物。应用^1HNMR证明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索姜科植物温郁金不同药材的挥发油色谱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的异同.指纹图谱数据由高效液相色谱法获得,流动相为乙腈-0.20%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0 ℃,光谱记录范围为200~340 nm.应用渐进子窗口比较法对中药温郁金、温莪术及片姜黄挥发油指纹图谱-光谱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比较,温郁金和温莪术的色谱指纹图谱中,至少分别有15和6种单独的化学成分存在,两者的共有的化学成分有18种;温莪术与片姜黄的共有化学成分13种,而单独存在的化学成分至少分别有4和7种.  相似文献   

5.
刘玉龙  陈寿山 《化学学报》1993,51(11):1118-1124
研究了双锂试剂与6, 6-二烷基富烯反应的立体、结构效应。1, 4-丁基二锂、1, 6-己基二锂同6, 6-二甲基、6-甲基-6-乙基、6-甲基-6-正丙基和6, 6-五甲基富烯发生加成反应。对苯基二锂与6, 6-二甲基、6-甲基-6-乙基、6-甲基-6-正丁基和6, 6-四甲基、五甲基、六甲基富烯均进行α-攫氢反应, 但使6-甲基-6-正丙基富烯还原偶联。1, 2, 3, 4-四苯基-1, 4-二锂丁二烯-1, 3同6-甲基-6-正丙基、6, 6-五甲基富烯发生α-攫氢反应。讨论了上述反应的机理。由上述形成的取代环戊二烯基阴离子同CpTiCl~3, (CpTiCl~2)~2O, TiCl~4和ZrCl~4反应, 制得亚甲基桥联和烯基茂钛、锆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王智贤  陈钟瑛 《有机化学》1993,13(3):244-249
本文报道了在手性膦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下,以对溴甲苯与6-甲基-5-庚烯-2-溴化镁(5)经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合成(R)-(-)-和(S)-(+_)-α-姜黄烯的方法,光学收率分别为44%e.e和50.3%e.e.(R)-(-)-α-姜黄烯经Birch还原得到(R)-(-)-β-姜黄烯.对溴苯甲醚经不对称交叉偶联、Birch还原等反应合成了(S)-(+)-γ-姜黄烯.  相似文献   

7.
战琨友  王超  徐坤  尹洪宗 《色谱》2008,26(6):692-696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姜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姜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姜烯(22.29%)、 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 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烯(2.63%)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姜辣素成分27种,主要成分为6-姜酚(9.38%)、6-姜烯酚(7.59%)和分析过程中由姜酚类或姜烯酚类化合物受热分解而形成的姜油酮(9.24%)。在姜辣素成分中,6-异姜酚、(Z)-10-异姜烯酚和(E)-10-异姜烯酚3种化合物是新发现的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实验中对这3种新化合物进行了质谱裂解分析。  相似文献   

8.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永狮  杜青云  汤秋华 《色谱》1998,16(6):528-52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经计算机NBS谱库检索,发现姜黄挥发油中至少有15个峰,鉴定出α-姜黄烯、α-姜烯、桉叶油素和球姜酮等15种组分;另外还有1-(3-环戊基醛)-2,4-二甲基苯、β-倍半水芹烯、大根香叶酮、大根香叶烷、顺双环[3,3,1]酮-2-烯-9-醇等成分。姜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姜黄烯。  相似文献   

9.
以对甲苯乙酮(1)为原料,经烯醇硅醚化,Lewis酸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Wittig反应,合成了新倍半萜烯化合物2-甲基-6-对甲苯基-1,6-庚二烯。  相似文献   

10.
以对甲苯乙酮(1)为原料, 经烯醇硅醚化, Lewis酸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和Wittig反应, 合成了新倍半萜烯化合物2-甲基-6-对甲苯基-1,6-庚二烯.  相似文献   

11.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1,2,4-三唑三氮烯衍生物.利用~1H NMR~,(13)C NMR和HRMS对标题化合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衍生物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4-(3,3-二甲基三氮烯-1-基)苯基]-3-氨基-4-S-(4-氯基苄基)-1,2,4-三唑(6g)、2-[4-(3,3-二甲基三氮烯-1-基)苯基]-3-氨基-4-S-(2,4-二氯基苄基)-1,2,4-三唑(6h)、2-[4-(3,3-甲基苯甲基三氮烯-1-基)苯基]-3-氨基-4-S-苄基-1,2,4-三唑(6i)、2-[4-(3,3-甲基苯甲基三氮烯-1-基)苯基]-3-氨基-4-S-(4-甲基苄基)-1,2,4-三唑(6j)、2-[4-(3,3-甲基苯甲基三氮烯-1-基)苯基]-3-氨基-4-S-(4-甲氧基苄基)-1,2,4-三唑(6l)、2-[4-(3,3-甲基苯甲基三氮烯-1-基)苯基]-3-氨基-4-S-(2,4-二氯基苄基)-1,2,4-三唑(6p)对膀胱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23.883,5.512,8.731,8.077,5.590和12.195μmol/L,化合物6h,6i,6j,6l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3.690,21.908,10.772和4.827μmol/L.  相似文献   

12.
使用Et(Ind)2ZrCl2/MAO催化剂催化乙烯和3种ω-对甲苯基-α-烯烃(对甲苯基-1-丙烯,4-对甲苯基-1-丁烯,6-对甲苯基-1-己烯)共聚,主要研究了共单体加入量对催化剂活性和所得共聚物性能的影响.4-对甲苯基-1-丁烯表现出最好的共聚性能.使用1H-NMR、13C-NMR、GPC和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的方法测定了温郁金的不同药用部位:莪朮与姜黄,有60多种挥发性化合物被检测到,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数据分别定性了其中51和48种挥发性成分。实验中用β-榄香烯作为外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比较了不同产期莪术中挥发油含量的变化,从而有利于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对于同产期的温郁金的不同药用部位:莪术和姜黄,本文也进行了比较,它们的有效成分相似,但是含量有差别。用H/D交换的方法进一步确定了含活泼H的化合物,g-萜品烯在烯丙位也发现了很明显的H/D交换,通过裂解途径的分析本文确定了H/D交换的位置。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含挥发油成分的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定性,还可以用于它们有效成分的相对定量。  相似文献   

14.
张自义  杨虎 《有机化学》1986,6(3):184-187
本文合成了1-[5-(α-萘)-2-H-四唑2-乙酰]-4-苯基氨基硫脲5,以及由5衍生的环化产物3-[5-(α-萘)-2H-四唑2-甲撑]-4-苯基-1,2,4-三咪啉-5-硫酮6,2-苯胺基-5-[5-(α-萘)-2H-四唑-2-甲撑]-1,3,4-噻二唑7及2-苯胺基-5-[5-(α-萘)-2H-四唑-2-甲撑]-1,3,4-二唑8.它们的结构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质谱鉴定.其药理实验正在进行中.初步实验表明,5及6对小麦生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Z) -α -烯取代 -γ -丁内酯多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除了用做植物生长节调剂外 ,还常常作为杀菌剂、除草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成分和有机合成重要的中间体 ,因此 ,引起了各国化学家、药物学家广泛的关注和兴趣。[1 ,2 ] 。 (Z) -α-烯取代 -γ -丁内酯类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是有机合成领域中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报道 (Z) - 2 - ( 4 -氟苯氧甲叉基 ) - 4- ( 3,4,5 -三甲氧苯基 ) -γ -丁内酯 8和 (Z) - 2 - ( 4-氟苯氧基甲基 ) - 4- ( 3,4,5 -三甲氧苯基 ) - 2-丁烯 -γ -内酯 9的简便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其合成…  相似文献   

16.
富烯与α-萘基锂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6,6-二烷基富烯与α-萘基锂反应的立体结构和溶剂效应。首次发现了富烯与有机锂的还原偶联反应。在乙醚-THF中α-萘基锂与6,6-二甲基、二乙基和甲基乙基富烯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α-氢攫取、还原和还原偶联的竞争反应。与6-甲基-6-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富烯发生还原偶联反应.与n=4,5,6的6,6-n亚甲基富烯分别进行α-氢攫取、还原和还原偶联反应.在1:1的乙醚-石油醚中,除6,6-四亚甲基富烯发生α-氢攫取外,其他所有富烯主要进行加成反应。利用上述反应合成一些新的取代和桥联双(环戊二烯基)钛、锆衍生物。  相似文献   

17.
吴世晖  武戈  陶凤岗  林子森 《化学学报》1987,45(11):1107-1111
2-(α-呋喃基)-2-苯基六甲基三硅烷在光照下可产生新型的有机硅活性中间体-α-呋喃基苯基硅烯.它与2,3-二甲基-1,3-丁二烯反应后,得到了相应的加成与插入反应产物;与环己烯反应后,再用甲醇分解所得硅杂环丙烷中间物得到了α-呋喃基环己基苯基甲氧基硅烷.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藏药甘青青兰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青青兰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其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数。甘青青兰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桉油醇(18.08%)、(1,α2α,5α)-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酮(8.79%)、甲基环戊烷(4.22%)、芳樟醇(3.68%)、4-甲基-1-(1-甲乙基)-2-环己烯-1-醇(3.05%)等。  相似文献   

19.
几个烯胺的邻硝基苯甲酰化和在酸水解中发生的重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宏  马振坤  李良助  张滂 《化学学报》1990,48(7):720-725
为了了解芳酰基化的效率和双酰基衍生物的形成, 对几个典型醛和酮的吗啉烯胺进行了邻硝基苯甲酰化的探索。丁醛和异丁醛吗啉烯胺的酰化正常, 水解分别生成55%的2-(邻硝基苯甲酰基)丁醛(2)和40%的2-(邻硝基苯甲酰基)异丁醛(3)。3-戊酮和1, 3-二甲氧基丙酮的吗啉烯胺在酰化和水解时分别生成37%和14.8%相应的β-二酮的烯醇邻硝基苯甲酸酯(4)和(5)。4和5的酸水解发生意外的1, 5-和1,3-酰基转位, 分别生成3, 5-二甲基-2, 6-双(邻硝基苯基)吡喃-4-酮(6)和2-甲氧基-2-甲氧乙酰基-1, 3-双(邻硝基苯基)-1, 3-丙二酮(7)。环戊酮和环已酮吗啉烯胺的酰化分别产生9%和34%的双酰基烯胺(9a)和(9b),逐次酸水解得到2-(邻硝基苯甲酰基)环戊酮(11a)和-环已酮(11b)。在总酰化产物的直接水解中, 11a的产率可以达到81%, 而11b只有35%。对双酰化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用80%硫酸水解3-氯-2,7,7-三甲基双环[4.1.1]辛-2-烯(1)得到芳香族化合物3-甲基-2-苯基丁烷(2),而不是通常所预期的羰基化合物3。文中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