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FeSO4.7H2O、MnSO4.H2O、ZnSO4.7H2O、RE2O3(RE=Y、Nd、Gd、Dy)、HCl为原料,NaOH溶液为沉淀剂、H2O2为氧化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出稀土元素掺杂(RE=Y、Nd、Gd、Dy)Mn-Zn铁氧体(Mn0.5Zn0.5RExFe1-xO4),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表征,讨论了稀土元素掺杂的种类和量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得到单相尖晶石结构Mn-Zn铁氧体,稀土元素掺杂量应控制在x≤0.02;Mn0.5Zn0.5RExFe1-xO4的晶粒度随掺杂含量x的增大单调减少;掺杂稀土元素Y、Nd对Mn-Zn铁氧体的磁性有削弱作用,不宜掺杂;而少量的稀土元素Gd、Dy掺杂有利于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的提高,x=0.02时,其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26.5和29.3emu/g。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Fe2O1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拉曼光谱的分析显示,通过改变NaOH浓度.可以制备单相的CoFe2O1纳米粒子,晶格常数在0.830~0.840 nm之间,品粒尺寸在9.0~65.0 nm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矫顽力随着样品的尺寸的增加而增大,9.0 nm的CoFe2O1纳米粒子的矫顽力为0.283 2 T,而65.0 nm的CoFe2O1纳米粒子的矫顽力为0.467 4 T,饱和磁化强度与CoFe2O1纳米磁性粒子表面原子的不同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FeSO4.7H2O、MnSO4.H2O、ZnSO4.7H2O、HCl为原料,NaOH溶液为沉淀剂、H2O2为氧化剂,采用氧化-共沉淀法在液相中制备Mn-Zn铁氧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表征,讨论了Mn-Zn铁氧体在液相中的形成机理和氧化共沉淀法制备Mn-Zn铁氧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氧化-共沉淀法能在液相中直接制备出Mn-Zn铁氧体,溶液的浓度和pH值是形成单相Mn-Zn铁氧体的两个关键因素;溶液的浓度和pH值低时,制备出的样品中含有非晶相FeOOH且饱和磁化强度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氧化物法工艺制备了NixZn1-xFe2O4(x=0.3,0.4,0.5,0.6,0.7)多晶铁氧体,探讨研究了其结构、电学性能和磁学性能.样品的相结构和电磁性能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阻抗分析仪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i2+离子含量的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增大,而样品的晶格常数和介电常数值却逐渐减小.Ni0.7Zn0.3Fe2O4烧结铁氧体样品的介电损耗角正切表现出了正常的介电行为,其它的NixZn1-xFe2O4烧结铁氧体样品均有峰值出现,表现出了异常的介电行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稀土元素镨(Pr)的铁氧化钴CoPrx Fe2 x O4(x=0.0、0.01、0.025、0.05、0.075、0.1)纳米颗粒.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来的样品是立方体结构的纳米颗粒,当掺杂量00.1(x=0.15)时出现杂峰.随着掺杂量从0增加到0.1时,样品的平均晶格尺寸从34nm减小到15nm,饱和磁化强度(Ms)从78emu/g单调减小至36emu/g,矫顽力从1008Oe降低到668Oe. 相似文献
6.
在超声、机械和微波等条件下,用水合肼还原铁盐和镍盐制备出不同形貌和组分的FeNi合金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验证了纳米粒子是FeNi合金的结晶结构,同时X射线能谱(EDS)测定的纳米粒子中Fe和Ni的原子组成与投料时Fe/Ni摩尔比基本吻合.利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FeNi合金纳米粒子的形貌,结果显示:超声条件下采用3种投料比(Fe/Ni的摩尔比分别为4∶1,1∶1和1∶4)均制得球形纳米粒子,粒径均介于50~120 nm之间;机械搅拌条件下按Fe/Ni等摩尔投料比制得的纳米粒子结构为表面乳突状、粒径约100 nm的纳米球;微波条件下按Fe/Ni等摩尔投料比制得了尺度分布较宽的立方体型FeNi合金纳米粒子.由此可见,控制反应条件和投料摩尔比直接影响到:FeNi合金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最后,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定了各种FeNi合金纳米粒子在室温下的磁性能,所有FeNi合金纳米粒子均显示出良好的软磁材料特性.机械搅拌合成的Fe/Ni等摩尔投料比的纳米粒子具有最高的饱和磁化强度(92.68 A·m2/kg). 相似文献
7.
射频交替溅射法制备的NiZn铁氧体薄膜的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交替靶射频溅射的方法在不同基底上制备得到了成分为NixZn1-xFe2O4的铁氧体薄膜,研究了NiZn铁氧体薄膜的生长条件,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目的是提高薄膜饱和磁化强度Ms,降低薄膜矫顽力Hc,改善薄膜的软磁性能,以满足其在高频薄膜器件应用方面的需要.实验表明:沉积态薄膜即为尖晶石结构.并且通过不同实验条件对NiZn铁氧体薄膜性能影响的研究,得到了最佳的NiZn铁氧体薄膜的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凤仪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82,6(3):1
<正> 一、前言块状铁磁性样品,是由无数个自发磁畴所组成。如果把这种样品减小,如将它分割成很细的粉末,那它能变成微粒状态。当粒子体积是唯一的一个自发磁化区域时,称这样的粒子为“铁磁微粒”。继续粉碎这种微粒,能得到超顺磁性粒子,最后导至无相互作用的、具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季铵盐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缓释蛋白质药物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N (2 羟基)丙基 3 甲基氯化铵壳聚糖(QC)与三聚磷酸钠(TPP)离子交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粒径约为110~180nm.经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发现该纳米粒子与QC的结构比较发生了较大改变,形成了较强的分子间氢键,且TPP连接到了纳米粒子QC上的铵基位点.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增加BSA的初始浓度可提高纳米粒子对BSA的包封率.交联剂的浓度从0.5g·L-1增加到0.7g·L-1时,纳米粒子对BSA的包封率可从46.7%提高到90%,且载药QC纳米粒子体外释放实验在初期的突释量明显减小(从43%减至28%),载药纳米粒子突释之后均呈现缓慢而持续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聚苯乙烯/纳米TiO2复合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硅烷偶联剂WD-70改性纳米TiO2粒子,应用超声技术将纳米TiO2粒子分散在异丙醇介质中,然后进行苯乙烯的分散聚合包覆.成功地制备了以聚苯乙烯为壳、纳米TiO2粒子为核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观察复合粒子的形貌发现纳米TiO2粒子完全包覆在聚苯乙烯微球中。通过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还发现聚苯乙烯链是通过偶联剂WD-70以化学键的方式与纳米TiO2粒子相连。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Mn-Zn铁氧体样品,分别探讨了成型压力、预烧温度、烧结气氛、烧结温度对样品的致密性、相、结构及微结构的影响.样品的相组成成分、微结构及密度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阿基米德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型压力较小时,生胚体及烧结体的密度 相似文献
13.
在胶束微环境下,研究了影响纳米硒化镉溶胶粒径的因素.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还原剂)、温度、时间对纳米硒化镉晶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可制得纳米硒化镉溶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热处理过程制备CoFe2O4纳米颗粒.研究了Co化学组分与热处理温度对纳米粒子相结构、穆斯堡尔谱与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o组分的增加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粒径逐渐变大;在平均粒径为11nm样品中,超顺磁性颗粒与亚铁磁性颗粒的比例为0.16;热处理对Fe3+离子分布有较大影响;随粒径尺寸的增大,其矫顽力和饱和磁化强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粒子缓释蛋白质药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低分子量壳聚糖(LCS)和三聚磷酸钠(TPP)以一定的浓度和体积配比在室温下搅拌,制得了LCS和经聚乙二醇修饰的LCS纳米粒子.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衍射图谱表征其结构.并利用牛血清蛋白(BSA)作蛋白质模型药物,研究LCS纳米粒子包封和缓释蛋白质药物的性能,包封率达90%以上,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释放达1周以上.并将LCS纳米粒子和高分子量壳聚糖(HCS)纳米粒子进行对比,粒径分别为20nm和210nm,蛋白质包封率分别为91.1%和93.2%,8d内总释放率分别为73.9%和17.6%.增加聚乙二醇的用量可降低蛋白质的包封率,加快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