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钼酸铵和乙基罗丹明B光度法测定微量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法研究了在聚乙烯醇(PVA)存在下,色与钼酸铵和乙基罗丹B(ERB)反应形成的有色离子缔合物用于微量钯的光度法测定。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80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ε为2.13×10^5L·mol^-1·cm^-1,钯量在0-5.5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体系至少稳定140h,检出限(3σ)8.64μg/L(n=11),对0.20mg/L Pd(Ⅱ)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6%(n=12)。缔合物的摩尔比为Pd:ERB=1:4。考查了5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本法用于炭基和名基催化剂中微量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显色剂 1 - (8-喹啉 ) - 3- (2 -苯并噻唑 )三氮烯 (QBTT)分光光度法测定 Pd( )的条件。在 p H1 1 .0的 Na2 B4O7- Na OH缓冲介质 ,该试剂与 Pd( )形成摩尔比为 2∶ 1的绿色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6 40 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为 7.85× 1 0 4L·mol-1 ·cm-1 ,Pd( )的浓度在 0— 1 .2 μg/ m L范围内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对 3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实结果表明 ,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用其直接测定催化剂样品中的微量钯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Pd(Ⅱ)-o-NBR-Triton X-100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新试剂5-(o-硝基苄叉)若丹宁(缩写为o-NBR)与贵金属离子Pd(Ⅱ)的显色反应,在pH=7.0NH4Ac缓冲溶液中,Triton X-100存在下,Pd(Ⅱ)与o-NBR生成1∶2的黄色稳定络合物,λmax=420nm,ε=5.32×104L*mol-1*cm-1,在0-15μg/25mL钯的含量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以碳为载体的钯催化剂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将环氧氯丙烷与壳聚糖进行交联反应制备了不溶于酸、碱的交联壳聚糖(CCTS),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CCTS对于Pd(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 1~4时,吸附20 min,CCTS对Pd(Ⅱ)的吸附率达98%以上;考察了吸附时间、试样体积、CCTS用量、共存元素等对CCTS吸附Pd(Ⅱ)的影响、吸附容量以及Pd(Ⅱ)的脱附;探讨了吸附机理;建立了CCTS预富集分离,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GFAAS)测定痕量钯的新方法。该法检出限(3σ, n=8 )为0.143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47%, 用于湖水和海水中痕量钯的检测, 回收率在92%~96%之间。该法还可用于钯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乙醛催化剂中的微量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 p H 5 .5 0的乙酸 -乙酸钠介质中 Pd( )催化次磷酸钠还原结晶紫的褪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微量钯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研究了最佳反应条件和动力学参数。方法的检出限为 4 .7× 1 0 -9g Pd( ) /m L,线性范围为 0— 0 .8μg/2 5 m 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7.6× 1 0 5L· mol-1· cm-1,用于测定乙醛催化剂中的微量钯 ,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偶氮苯基)-3-(4,5-二甲氧基-2-苯甲酸)-三氮烯(ABDMBAT)试剂与Cu(Ⅱ)的显色反应。在TritonX-100的存在下,pH 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铜形成红色络合物,ABDMBAT与Cu(Ⅱ)形成的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8.26×104L.mol-1.cm-1,Cu(Ⅱ)在0—14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三氮烯类显色剂3,5-二(4-溴苯氨基重氮基)苯甲酸,并对该试剂与Ni(Ⅱ)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Triton X-100存在下,pH 10.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Ni(Ⅱ)形成了2:1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1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96×10^5L·mol^-1·cm^-1,Ni(Ⅱ)的质量浓度在0一10μg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该试剂用于分光光度测定铝合金标样中镍,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试剂N-已基-N′-(对苯磺酸钠)硫脲(HXPT)并确定了其结构。研究了它与钯(Ⅱ)反应的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 5.4~5.8 的HAc-NaAc介质中,有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的存在,试剂与钯(Ⅱ)形成稳定的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296.8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105 L·m ol- 1 ·cm - 1,钯浓度在1~7 μg·25 m L- 1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用于催化剂、矿样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合成的水溶性光度试剂N-壬基-N′-(氨基对苯磺酸钠)硫脲(NPT)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8~6.6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Pd2+与NPT形成14的黄色水溶性配合后物,CTMAB对反应有明显的增敏作用,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97.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97.6=1.27×105Lmol-1cm-1,钯含量在2~11.2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50种离子不干扰测定,其灵敏度和选择性是目前测钯(Ⅱ)的最好的试剂之一。该法用于阳极泥和催化剂中钯的测定,均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林祥潮  黄晓东 《光谱实验室》2009,26(6):1564-1567
报道了1-(4-硝基苯)-3-(2-吡嗪)-三氮烯(NPPT)的合成及与锌(Ⅱ)的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于pH8.8的KCl,H3BO3-NaOH缓冲介质中,NPPT与锌(Ⅱ)形成4∶1的黄棕色络合物,在465nm处有一最大吸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15×104L·mol-1.cm-1,10mL溶液中,锌(Ⅱ)量在0—0.56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中微量锌的测定,测定结果与AAS法相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水溶性新型显色剂 2 - (3-羧基 - 2 ,4 ,5 -三氮唑偶氮 ) - 5 -二甲氨基苯磺酸 (CTZAMBS) ,并研究了其与钯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在 p H=1.5 8邻苯二甲酸氢钾缓冲液中 ,试剂与钯形成 2∶ 1蓝色络合物 ,λmax为 5 78.6nm,钯含量在 0— 2 .0 μg·m 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19× 10 4 L·mol-1· cm-1,选择性好。本方法可直接测定钯催化剂中的微量钯 ,操作简便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5-(p-氨基)-苄叉若丹宁光度法测定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 1 + 1 0 )的盐酸介质中 ,Triton X- 1 0 0存在下 ,钯与新试剂 5 - ( p-氨基 )苄叉若丹宁 ( ABR)形成红色配合物的显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微量钯的高灵敏光度分析法。配合物的λmax=475 nm,ε=9.35 4× 1 0 4 L·mol- 1· cm- 1 ,配合物中 Pd( )与 ABR的组成比为 1∶ 2 ,在 0 - 1 8μg Pd( ) / 2 5 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金宝山 -锍合金中微量钯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镉试剂双峰双波长法测定水中痕量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莎  满瑞林 《光谱实验室》2009,26(5):1190-1193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镉(Ⅱ)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镉试剂)显色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配合物及显色剂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78nm和554nm。采用双峰双波长光度法,镉(Ⅱ)在0—8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183×10^5L/(mol·cm)。该法灵敏度较高,可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提出用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体系。室温下,钴与试剂仅能在pH 5.0-6.5范围内定量反应,加酸酸化后,其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586 nm,且灵敏度高提高;而钯与试剂于强酸性介质中即可显色完全,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92 nm。在589 nm处,钴、钯配合物的吸光度具有良好的加和性,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41×10~5L·mol-1·cm-1和1.11×10~5L·mol-1·cm-1。基于二者显色反应的酸度差异,建立了钴、钯同时测定的新方法。钴、钯浓度分别在0-0.36 mg·L-1和0-1.5 mg·L-1内服从比耳定律。所拟方法已成功用于矿样中钴、钯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Pb(Ⅱ)的萃取行为.实验表明:铅-碘化钾-PAN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容易被萃取到丙醇相中,在pH 4.4且无PAN时,双水相体系对[PbI4]2-络阴离子的萃取率为0;加入PAN后,该体系几乎能完全萃取体系中的离子缔合物.该稳定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8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5L·mol-1·cm-1,相关系数r为0.9989,铅(Ⅱ)的质量浓度在0-1.4μtg/10mL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使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透射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研究了Pd82Si18合金在高压下的凝固特点及所形成的相的结构和稳定性。在5.5 GPa压力下以100 K/s的冷却速率淬火,得到了面心立方结构钯硅固溶体(MS-Ⅰ),其点阵常数为a=0.388 3 nm。与钯硅固溶体共存的还有另一未知结构亚稳相(MS-Ⅱ)。在700 K时上述亚稳相转变成平衡相Pd+Pd3Si。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4-甲氧基-2-磺酸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MOSDAA),并对该试剂与汞(Ⅱ)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pH 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Triton X-100存在下,该试剂与汞(Ⅱ)形成3:1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6×105L·mol-1·cm-1,Hg(Ⅱ)在0-14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8.
在BHandHLYP/6-31G(d,p)(Pd用LANL2DZ基组)计算水平上对钯催化的亚烷基环丙酮开环反应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使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考虑了溶剂(二氯甲烷)的影响。优势路径计算表明,在反应循环的第一步中,Pd通过与羰基O原子及双键配位形成前驱物1a。随后,由于Pd与碳碳双键和羰基氧原子的配位作用提高了碳碳双键的亲电性,从而使得它很容易和相邻的羰基通过[2+2]进行环加成反应。此过程涉及一个从“临界中间体”2a到“临界过渡态”tsa2的“临界转化区域”。进一步,C4上的H原子发生迁移形成中间体4a和HPdCl,HPdCl进攻C1-C4键生成中间体5a,最后,通过无能垒的过程,生成产物6a,并释放出Pd催化剂R2。  相似文献   

19.
在BHandHLYP/6-31G(d,p)(Pd用LANL2DZ基组)计算水平上对钯催化的亚烷基环丙酮开环反应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使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考虑了溶剂(二氯甲烷)的影响。优势路径计算表明,在反应循环的第一步中,Pd通过与羰基O原子及双键配位形成前驱物1a。随后,由于Pd与碳碳双键和羰基氧原子的配位作用提高了碳碳双键的亲电性,从而使得它很容易和相邻的羰基通过[2+2]进行环加成反应。此过程涉及一个从“临界中间体”2a到“临界过渡态”tsa2的“临界转化区域”。进一步,C4上的H原子发生迁移形成中间体4a和HPdCl,HPdCl进攻C1-C4键生成中间体5a,最后,通过无能垒的过程,生成产物6a,并释放出Pd催化剂R2。  相似文献   

20.
杜娟  郭洪博 《光谱实验室》2009,26(6):1418-1421
用吸收光谱法对锌(Ⅱ)-酸性铬蓝K(ACBK)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pH10.0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存在下,锌(Ⅱ)-酸性铬蓝K(ACBK)光谱探针能与蛋白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导致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45×105L·mol-1·cm-1。由摩尔比法求得该光谱探针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结合比n(ACBK)∶n[Zn(Ⅱ)]∶n(BSA)为1∶1∶1,结合常数是1.63×106L·mol-1。不同温度下(298,308K)实验所得到的热力学参数(ΔH°=-9.43kJ/mol,ΔS°=86.90J·mol-1·K-1)表明光谱探针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