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奎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 ,以 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合成出以奎宁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荧光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 ,和化学组成相同的空白聚合物相比 ,印迹聚合物具有高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奎宁分子印迹聚合物与奎宁分子的离解常数达 1 .0 8× 1 0 - 3mol/L,表观最大吸附量为 1 31 .8μmol/g,为理论值的 56.4%。  相似文献   

2.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子印迹技术,以磺胺(SNM)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利用Fe3O4磁性纳米微球制备具有特异性识别磺胺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磁性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吸附特性进行了探讨.利用等温吸附数据进行Scatchard分析,从而推断出印迹聚合物的最大吸附量Qmax为280....  相似文献   

3.
TNT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硝基甲苯(TNT)为模板分子,E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TNT分子印迹微球.讨论了溶剂用量、模板分子用量、功能单体种类等对分子印迹微球的形貌及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BET表征了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结合位点相互作用与印迹孔穴结构;通过平衡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规则的球形,内部含有分子印迹孔穴,微球的粒径为1~2μm.印迹聚合物微球可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 mmol/L的TNT乙醇溶液中,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平衡吸附量为32.5 mmol/kg,对TNT分离系数为25.19,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并可选择性识别TNT分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印迹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对内分泌干扰物雌酮具有高选择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聚合反应条件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和识别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摩尔比为1:3:6,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印迹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对内分泌干扰物雌酮具有高选择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聚合反应条件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和识别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摩尔比为1:3:6,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以钛酸丁酯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了罗丹明B二氧化钛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使用热重分析测定了其热稳定性,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方法考察了其吸附性能,并与非印迹聚合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网络状多孔隙凝胶微结构及对模板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结合位点,因而对模板分子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和特异选择性.其原因可能在于,模板分子上的羰基与钛酸丁酯水解产生的羟基产生氢键作用,使钛酸围绕于模板分子周围,并通过缩聚形成凝胶;当模板分子洗脱后,孔隙得到保留并形成网络状凝胶,从而能够吸附更多的模板分子.  相似文献   

7.
二西基锡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CTS)为基体, 二丁基锡(DBT)为模板,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DBT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DBT-MIPs). 研究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对DBT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DBT-MIPs对DBT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 最大吸附量为178.6 μg/g.  相似文献   

8.
手性药物(S)-布洛芬氢键自组装印迹聚合物识别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有单一结合基团的手性药物(S)-布洛芬作为模板分子,制备了系列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印迹及识别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分别通过形成蓝移氢键和红移氢键完成预组装过程和再识别吸附过程,且形成了主客体配比为1∶1的配合物.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吸附,特异性吸附容量为37.92μmol/g,印迹指数为3.06,且印迹聚合物内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对其特异性吸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由手性分离实验考察了印迹聚合物的拆分性能,其对(R)-布洛芬的分离因子为1.79.  相似文献   

9.
模拟受体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的分子印迹技术,分别制备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尼莫地平、酮糠唑4种模板化合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ted polymers,MIP).利用紫外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印迹聚合物对各自的模板分子呈现良好的再识别性能,而尼莫地平、酮糠唑印迹聚合物对原模板则几乎没有识别能力.Scatchard分析显示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与模板分子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在自组装过程中通过氢键和离子键形成了至少两类不等价的结合位点.对底物交叉结合实验也表明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这两种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分离因子α值分别达到了1.75和1.62,而空白聚合物则分别仅为1.07和0.97.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为载体, 3-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对牛血清白蛋白进行了分子印迹的研究, 并对吸附过程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数据处理. 结果表明, 印迹聚合物上形成了对于模板分子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识别位点, Langmuir等温吸附平衡常数为49.5 mL/mg, 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6.3 mg/g, 证明了该印迹聚合物对于牛血红蛋白和溶菌酶这些非模板蛋白的吸附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