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激光下能级弛豫过程的调Q Nd∶YAG 速率方程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比较了考虑与不考虑激光下能级弛豫过程的两种形式的调Q速率方程,并以二极管激光侧面泵浦电光调QNd∶ YAG为例,分别采用两种形式的调Q速率方程,分析了调Q过程中上、下能级粒子数变化过程,计算了输出调Q激光脉冲波形、峰值功率以及能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解释了调Q“子脉冲”与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2.
柳强  巩马理等 《光学学报》2003,23(3):26-329
利用固体可饱和吸收体砷化镓(GaAs)作为被动调Q元件,实现了激光二极管抽运平-凹腔掺钕钒酸钇(Nd:YVO4)激光调Q运转,详细测量了砷化镓被动调QNd:YVO4激光输出特性,获得脉宽15ns,重复频率470kHz,光束质量M^2=1.31的激光输出,调Q激光运转阈值为500mW,并数值求解了砷化镓被动调Q速率方程,讨论了被动调Q机理以及调Q脉冲宽度和脉冲重复频率对抽运速率的依赖关系,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激光二极管抽运的Nd:YVO4GaAs被动调Q激光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平  王继扬等 《光学学报》2002,22(3):98-302
报道了激光二极管抽运Nd:YVO4半导体材料GaAs被动调Q激光器运转。测量了不同透过率输出镜条件下,输出调Q脉冲的宽度,能量及冲重复率。在抽运功率为4W时,得到了脉宽为30ns、能量为8μJ、重复率为60KHZ的稳定的调Q脉冲。还就GaAs调Q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对实验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简介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若干种新型固体激光器被动调Q用吸收体:掺Cr4+系列,Cr,Nd∶YAG自调Q激光晶体,人眼安全激光器被动调Q用吸收体,GaAs吸收体,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着重介绍了固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调Q用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的原理、研制方法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种新型的被动调Q饱和吸收体,低温生长GaAs薄膜,实现了半导体抽运Nd∶YVO4激光器的调Q运转.研究了激光器的调Q特性,调Q抽运阈值为2W.在抽运功率9.2 W时,获得的最短脉冲半峰全宽为15 ns,最大单脉冲能量为4.84 μJ,最高峰值功率为330 W,最大平均输出功率为1.16 W;脉冲重复频率在220 kHz到360 kHz之间.  相似文献   

6.
被动调Q激光器以其结构简单、紧凑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优化其性能参数,在总结近些年被动调Q基本理论基础上,对于具有能量上转换(Energy-transfer upconversion)的激光工作物质构成的被动调Q激光器,提出了可以将能量上转换引起的损耗归到线性损耗中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并给出了输出镜的反射率和饱和吸收体的小信号透过率两者优化选择的直接关系图。根据被动调Q激光器的特有参数α,在总结提高调Q峰值功率的方法基础上,得出当α接近无穷大时,从被动调Q过渡到主动调Q,实现了被动调Q和主动调Q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考虑与不考虑激光下能级弛豫过程的两种形式的调Q速率方程,并以二极管激光侧面泵浦电光调QNd∶YAG为例,分别采用两种形式的调Q速率方程,分析了调Q过程中上、下能级粒子数变化过程,计算了输出调Q激光脉冲波形、峰值功率以及能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解释了调Q“子脉冲”与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氙灯抽运自倍频晶体Nd^3 :Ga4GdO(BO3)3(简称Nd:GdCOB),Cr^4 :YAG被动调Q,实现了Nd:GdCOB晶体被动调Q激光运转,测量了饱和吸收体Cr^4 :YAG不同小信号透过率小绿激光单脉冲的输出能量、脉冲宽度、重复率,给出了描述Nd:GdCOB晶体调Q工作原理的耦合波方程组,数值求解了该方程组,所得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半导体材料GaAs的能级结构出发,探讨了GaAs做固体激光器被动调Q器件的可行性,对离子注入半绝缘GaAs用做Nd:YAG激光器中被动调Q元件的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腔型选择直腔式平平腔,Nd:YAG采用脉冲氙灯抽运,在腔型1Hz下获得了单脉冲宽度为62ns的调Q波形输出。  相似文献   

10.
调Q技术是实现小型CO2激光器短脉冲输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短脉冲CO2激光器在激光测距、测速、成像雷达、环境探测、空间通讯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领域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激光调Q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而成为红外激光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用于CO2激光器中实现短脉冲输出的5种主要调Q技术(机械调Q技术、电光调Q技术、声光调Q技术、被动调Q技术、复合调Q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总结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