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贵州云台山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收获法对贵州云台山喀斯特森林苔藓群落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苔藓群落总生物量为0.067 t/hm2,其中石生苔藓群落为0.039 t/hm2,钙质土苔藓群落为0.019 t/hm2,木生苔藓群落为0.009 t/hm2。  相似文献   

2.
黄果树喀斯特洞穴群苔藓植物群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黄果树喀斯特区域内7个洞穴苔藓群落的调查结果。记载了苔藓植物群落68个,由21科43属59种苔藓组成,洞穴苔藓群落中富含适钙藓类群;区系地理成分以东亚成分的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群落类型以石灰华群落的石生群落为主;生活型以交只型,平铺型最丰富。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管理最重要的基础研究之一,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获得客观评价结果的基础。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云台山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为备选世界自然遗产的要求标准,基于以"子系统→系统整体"框架为基础初步建立了一套云台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云台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贵州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演替阶段30个群落样地的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灌木林阶段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高于乔木林阶段,前者均匀度也稍高于后者,而乔木林阶段生态优势度有所增加;(2)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种,通常为1~2种;(3)退化喀斯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随自然恢复演替的进程不断增大,群落生物量构成也随自然恢复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灌木林的草本层和灌木层平均生物量都远高于乔木林的相应值,分别是乔木林的5.4倍和3.5倍;(4)群落的连续带指数分析反映了不同群落类型在群落演替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类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大量实地调查样地资料,对贵州喀斯特灌丛群落进行组平均法的数量分类,将贵州喀斯特灌丛划分为13个类型,并对主要类型的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及分布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贵州柏箐喀斯特台原区珙桐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3):44-47
利用群落和种群研究的常规方法,对贵州喀斯特台原区柏箐自然保护区内珙桐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珙桐群落主要优势种群为珙桐和五裂槭,重要值分别为142.93和61.79。两种群间呈正联结关系,均为集群分布,但五裂槭聚集强度高于珙桐;五裂槭为进展种群而珙桐种群因幼树缺失为衰退种群;群落灌木层树种稀少,物种多样性低于乔木层。导致珙桐种群幼树缺失和灌木层树种稀少的原因是人为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珙桐群落实行绝对保护。  相似文献   

8.
贵州施秉云台山喀斯特地区苔藓植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贵州省施秉县云台山喀斯特林区苔藓植物31科93属147种,其中含贵州省新记录种26个。  相似文献   

9.
贵州香纸沟喀斯特区域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涛  张朝晖 《贵州科学》2009,27(4):56-62
本文报道了贵州省香纸沟喀斯特区域苔藓植物42科110属281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藓类植物26科87属23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苔类植物15科22属44种(含种下分类单位),角苔1科1属1种。在苔藓植物的区系组成中,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7科;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11属。该区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划分为12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茂兰喀斯特原生性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典型样方法研究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特征.主要结果有:①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但单种科单种属多,单种属占总属数的61.74%;乔木层优势种不明显,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较明显;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种类可能并不占据优势层片,群落类型十分复杂多样;②在群落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与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灌木层...  相似文献   

11.
经过调查和资料统计,泰山共有苔藓植物162种(含3变种),隶属于34科、79属。经区系分析发现,泰山苔藓植物区系主要成份为泛北极区系成份(96.5%),其中又以欧、亚、北美成份(45.4%)和东亚特有成份(32.6%)为主体。本文把泰山与省内外山区昆嵛山、金华山、深圳梧桐山的苔藓植物区系成份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云台山风景区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台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从地表水丰水期和枯水期2个阶段,运用单项组分评价、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法分别进行了整体性和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云台山风景区地表水水质整体状况良好,其中枯水期优于丰水期,枯水期大部分断面水质优良,少数断面水质良好;丰水期监测断面水质聚类效果不明显,而枯水期南北差异相对较大;同时旅游活动和水利设施在丰水期对水质影响明显,而自然本底环境在枯水期对水质的影响则要大于旅游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云台山风景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为加强该景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皇甫川人工治理区人工栽培林地和阿贵庙自然保护区自然林地两种不同生境类型下苔藓植物种类和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阿贵庙自然林地共有苔藓植物76种,分属于15科,33属,皇甫川人工林地共有苔藓植物41种,分属于7科,17属,阿贵庙自然林地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人工林地。生态型分析表明,阿贵庙苔藓植物的湿生类型占53.26%,中生类型占11.59%,中旱生类型占27.54%,旱生类型占7.25%,而皇甫川人工林地苔藓植物的湿生类型占38.46%,中生类型占23.08%,中旱生类型占23.08%,旱生类型占15.38%。由此可见,水分条件是制约苔藓植物种类和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在阿贵庙自然林地阴湿生境中发现一个中国新记录属,灰藓科的齿灰藓属PodperaeaIwats.et Gline,三个中国新记录种齿灰藓Podpe-raea krylorii(Podp)Iwats.et Gline、矮木灵藓Orthostrichum pumilumSw.、缺齿墙藓Tortula randii(Kenn.)Zand.,一个内蒙古新记录种狭叶墙藓(新拟名)Tortula cernuas(Hb.)B.S.G.。阿贵庙自然林地苔藓植物高的物种多样性与其环境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以及由此形成的多样的小生境和可利用的基质特性密切相关,同时维管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也影响苔藓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模式,其创造的微生境为苔藓植物的定居提供了避难所,但维管植物产生的地被物(枯枝、落叶)又抑制了苔藓植物在其下的分布。此外苔藓植物的分布还与构成群落结构的要素有关,这些结构要素包括维管植物群落的层片结构,郁闭度、盖度、种类组成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贵州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数量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5个退化喀斯特森林样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分量分析方法,把25个样地划分成11个森林类型,并对各类型的分布及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中林隙和非林隙林分的调查,分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乔木树种和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外的数量特征以及灌木对林隙的更新反应规律,根据树种在林隙内外的重要值位序差值把茂兰喀斯特森林主要乔木树种大致划分为5种生态种组:①对林隙有强烈正更新反应的树种;②对林隙有强烈负更新反应的树种;③对林隙有中等正更新反应的树种;④对林隙有中等负更新反应的树种;⑤对林隙更新反应不显著的树种.不同生态种组树种的幼苗在林隙与非林隙斑块中的更新表现出显著的差别.每种灌木在林隙内的密度都非常明显地高于非林隙中,但林隙内大多数灌木的平均高度小于非林隙的.林隙内的树木以幼苗、幼树和小径木为主,中、大径木较少,林隙外的对照林分中虽然也有一定的幼苗幼树和小径木,但与林隙内相比,中、大径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林隙内的幼苗幼树以阳性树种为主,而中、大径木则以耐荫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候土地生产潜力估算模型,通过对贵州清镇喀斯特溶原坝地与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的对比研究,得出决定喀斯特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首要自然因素为土壤条件,其次是热量条件,再次是水分条件,最后是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分析并掌握连云港云台山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天然种群的结构特征、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为优良景观树种山樱花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 hm2固定样地山樱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年龄结构、绘制存活曲线、编制静态生命表、预测时间序列和点格局分析,以期对该山樱花种群有进一步的了解。 【结果】样地中乔木层短柄枹栎和山樱花的重要值最高,是群落的主要建群种,山樱花作为群落优势种之一的情况并不常见,其种群径级结构呈“扩张型”,低龄级个体数量较为丰富。静态生命表显示:山樱花植株个体平均生存能力随龄级增大而减小;存活曲线呈Deevey-Ⅱ型。根据时间序列预测的结果推断,未来2、4、6个龄级时间后山樱花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逐渐增加,种群能自然更新。山樱花种群各年龄段的植株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呈随机分布或集中分布。【结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优势种以壳斗科为主,朴树、黄连木等也是常见的优势树种,以山樱花为优势种之一的并不多见。云台山山樱花种群结构呈持续稳定的状态,自然更新能力较强,在云台山保护区地带性植被恢复与风景林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加大保护力度。同时也说明通过上述方法揭示特定种群的结构及数量特征,对特殊群落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肃兴隆山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组成特征及月动态,了解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养分循环状况。【方法】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阶段的3种典型森林群落针阔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杄(Picea wilosonii)林)和暗针叶林(青杄-灌木林和青杄-箭竹(Fargesia nitida)-苔藓林)的凋落物量、组分、月动态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3种典型森林群落年凋落物量5 534.48~7 951.25 kg/hm2,大小排序为:山杨-白桦-青杄林>青杄-灌木林>青杄-箭竹-苔藓林,针阔混交林高于暗针叶林; 凋落量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减少。山杨-白桦-青杄林中以叶(44.91%)、杂物(20.53%)、枝(15.86%)、果(14.74%)为主,青杄-灌木林中以叶(41.22%)、杂物(23.58%)、枝(18.53%)、果(13.32%)为主,青杄-箭竹-苔藓林中以叶(37.48%)、杂物(27.51%)、枝(22.35%)为主; 在叶凋落物中,针阔混交林以阔叶为主,暗针叶林则以针叶为主。3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量动态模式均为双峰型,但最高峰和最低峰出现时期有所不同,针阔混交林最高峰在10月,最低峰在7月; 暗针叶林最高峰在4—5月,最低峰在8—9月。针叶凋落量动态模式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4月和10月; 阔叶、杂物、枝、果和花凋落动态模式呈单峰型,阔叶最高峰在10月,杂物、枝和果在4—5月,花在5—6月; 树皮凋落动态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森林演替对凋落量及其凋落物组成影响明显; 随森林由阳性落叶阔叶林向阴性针叶林方向演替,森林年凋落量逐渐变小; 阔叶凋落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针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省平坝县龙井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龙井岩溶水系统的补径排条件、发育规律等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并基于地质分析的角度,认为划分其边界条件的依据主要为:地形分水岭、水系分布情况、地表裸露岩溶地貌发育规律、相邻独立岩溶水系统的确定、地下水出露点等。龙井岩溶水系统的发育主要受地表水文网和裂隙构造的影响,以地下暗河为主要形式;并以地下暗河出口为地表排泄点,其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Mg水,适合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