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地区经济增长带动区域物流发展,区域物流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本研究选取广西2001年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以历年货运量为参考数列衡量区域物流水平,以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邮电业务总量等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为比较数列,利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来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探讨影响广西区域物流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经济发展相关性最大的是农林牧渔业和第一产业,据此提出广西区域物流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的良性互动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科学界定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2000年-2015年间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物流能力互动水平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两者互动发展水平分为两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两者互动发展非常不协调,表现为单向的促进作用,后一阶段两者互动发展趋势已较明显,但仍存在滞后性,因此需加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有序转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促进其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中国31个省市在2000-2019年间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首次考虑结合Moran’s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各个省市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都在逐年提升,较多省市依然处于不同程度的非协调发展状态,目前四大区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平均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2)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显著高-高集聚特征的省市都位于东部地区,而表现为显著低-低集聚特征的省市都位于西部地区。(3)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总体相对差异有60%以上是区域间相对差异造成的,西部地区的区域内相对差异最大,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相对差异最大。(4)全国及四大区域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都在扩大,较为落后的省市难以在短期内赶超领先的省市。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可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效应的物流信息化需求模型,来说明信息化带来的技术网络效应是物流厂商加入信息网络的动力所在.并基于1995-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方法,证明了区域物流中技术网络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了解不同产业内信息技术能力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对于系统把握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分类制定有效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有别于以往采用宏观产业数据,重点评价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度,本文主要基于2008~2015年的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类测度四大类产业的IT能力与产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我国的产业IT能力与产业绩效之间存在中高度耦合关系,但耦合质量不高,耦合协调度处于中低水平,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此外,我国的不同的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存在差异性,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该差异的存在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耦合理论,在分析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机理基础上,构建产业结构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浙江一直处于产业结构主导型阶段,2016年开始进入新型城镇化主导型发展阶段;从空间格局上看,产业结构和新型城镇化的耦...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与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由部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诱发的邻避冲突事件逐年增多,并呈现出以抗议污染类项目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间耦合作用影响着事件演变方向,因而构建邻避冲突共力耦合模型,探究邻避冲突演化机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耦合理论,在分析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发生的内在引致因素、外在引致因素、情绪引致因素、因素间共力耦合作用及事件内在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事件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余杭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湖北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三起典型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探寻引致因素耦合度与邻避冲突发展演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耦合协调度与事件影响力值呈正相关关系,引致因素间耦合协调度与邻避冲突发展演化密切相关;情绪引致因素对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影响力起着强化推动作用,加速了事件的发展演化进程。研究结果为政府构建污染类邻避冲突事件引致因素阻断机制,多渠道化解民众群体情绪耦合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存在耦合作用关系.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京津冀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构建京津冀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多维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2005-2019年期间两者融合发展水平及相互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京津冀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呈现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耦合指两个及以上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协调强调旅游环境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旅游环境系统要素之间的协调是系统内外耦合运行的基础与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旅游环境承载力要素之间的协调性,探讨其整体效应,以保持旅游环境系统的整体输出功能和整体正效应发挥.通过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耦合协调的内涵分析,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角度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耦合的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权重,构建目的地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伴随着2004-2016年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稳步提升,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0.1517提升到0.5535,根据兰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的分析,提出提升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的相关对策,以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统一体.利用协同学分析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态,并建立了它们协同发展的状态与调控模型.模型参数的计算是此模型的关键,本文在遵循其经济含义的基础上通过非线性灰色系统建模方法得出这些参数的近似代替值.最后,构建了徐州地区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态与调控模型的具体形式,并指出了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地评价我国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选取10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收入因子、对外开放度因子和资本投入因子从不同层面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差距极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中东西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落后.根据地区经济状况,给出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了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 ,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在这个模型中 ,假定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可以不受限制的自由流动 ,技术是外生给定的 .研究发现 ,地区差别使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快 ,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慢 ;发达地区将有更高的均衡利率 .最后 ,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并对某些政策给予了评价 .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区域物流能力,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问题,构建了区域物流能力的投资结构优化模型.首先详细分析了优化区域产业投资结构能增强区域物流能力的原因,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揭示了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投资分配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然后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实现了它们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进而建立了有约束条件限制的非线性规划投资结构优化模型;最后以四川省2005年的产业投资实际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优化问题的近似最优解以及投资结构的优化方向.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对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是合理、有效的,从而提供了一个能提高区域物流能力的实用且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仁全  董娟 《运筹与管理》2022,31(10):161-168
研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进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阐述“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机制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和熵权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三元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成为引领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各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系统之间依然存在发展不同步、不协调问题,生态环境系统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6-2013年莆田市旅游业收入与地区GDP的相关数据,研究莆田市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考虑到这些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对这些序列进行平稳性分析,然后应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莆田市旅游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和单向的Granger因果原因,即区域经济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影响较小,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梯度变迁与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变动与影响机理的研究对国家建筑业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引入中国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时序多指标模型测量建筑业发展水平并划分其梯度,在此基础上分析2005~2010年间各省份建筑业发展水平的梯度变迁。结果表明,中西部部分省份建筑业发展水平变化较大,东部省份建筑业梯度发展变化并不明显。最后,在梳理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广义排序选择模型系统分析不同发展水平下制约建筑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不同梯度下中国区域建筑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机理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以往关于研究生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定量研究均是将GDP相关指标与研究生教育规模间关系先验性地设定为一次线性影响形式进行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但两者之间存在一次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需要我们依据具体数据进行相关检验与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采用DicksPanchenko(2006)提出的非参数方法检验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与人均实际GDP间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是研究生在学人数变化的非线性Granger原因,而研究生在学人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实际人均GDP的非线性Granger原因.实证研究结论为今后关于研究生教育规模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变量的研究模型构建中二者间具体关系的设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