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苯胺及其衍生物的毛细管电泳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紫外吸收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研究了九种苯胺及其衍生物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体系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体系中的行为特征。讨论了缓冲溶液的浓度与pH、胶束浓度及混合胶束等在不同体系中对分离组分的影响,发现在CZE体系中,控制分离的主要因素是pKb值;在MECC体系中,控制分离的主要因素是溶质分子中碳原子数。建立了一种分离测定九种苯胺及其衍生物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中的化学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福玉 《分析化学》1996,24(1):109-114
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中缓冲对分离有重要影响,缓冲中的化学平衡决定了待测组分的存在状态或形态,从而决定了组分的电泳尚度,淌度的差异是HPCE分离之基础,因此,溶液化学平衡在HPCE分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电泳淌度,HPCE分离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并要介绍了电泳淌度与酸碱平衡,络合平衡的关系,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讨论了酸碱性化合物,金属离子,对映异构体等几大类化合物的HPCE分离。  相似文献   

3.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对六种取代苯化合物进行了分离研究,考察了3种电泳模式对分离的影响。环糊精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可使各组分达到基线分离,正交设计法得到了最佳实验条件,在质量浓度为30-300mg/L的范围内,可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已应用于废液中苯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寡糖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常理文  腰锐锋 《分析化学》1994,22(10):975-979
多种寡糖经α-萘胺衍生化后,用硼砂作为电泳介质,实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比较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和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分离寡糖α-萘胺衍生物的电泳行为,对影响分离度的诸因素进行了考察,选择了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5.
径向电场调制毛细管电泳法用于神经递质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英  陈义 《分析化学》2001,29(6):661-663
利用双向电场控制毛细管电泳系统,考察了神经递质的分离。在pH2.5的0.01mol/L磷酸盐缓冲体系中,通过加入20%(V/V)正丙醇,改善了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分离效果,但仍不太理想。通过施加径向电场,可进一步提高分离度。本研究不仅拓宽了径向电场调控的样品分离范围,而且为生物活性物质的痕量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糖蛋白微观不均一组分的毛细管电泳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糖蛋白的微观不均一组分 ,建立了以醇胺为电泳缓冲液主要成分、以聚丙烯酰胺涂层毛细管为分离通道的电泳方法 .利用本法可使琼脂糖电泳纯的鸡卵白蛋白分裂出 2 5个以上的峰 ,使转铁蛋白分裂出 1 0个左右的峰 .控制分离能力的关键因素包括缓冲液的组成、浓度、pH和毛细管内壁的性质等 ,其选择与样品有关 .  相似文献   

7.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近年来分离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方法之一.它具有分离效率高、所需样品量极少、适合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测定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毛细管电泳中,区带电泳作为主要的分离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本文中以麦芽寡糖类物质为对象,研究了离子流体动力学半径在分离中的作用和规律,提出了麦芽寡糖的迁移时间、淌度与其所含糖基数目的线性关系,并在不同的体系与操作电压下得到了验证.同时,也为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估算麦芽寡糖所含糖基数提供了简易的途径.1实验部分自行组装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高压电源0~30k…  相似文献   

8.
引言连续电泳法是用于分离混合物组分的方法。它是斯文逊(Svensson)和布腊特斯顿(Brattsten)首先于1949年提出的,并对某些染料混合物进行了分离。以后有不少学者们用连续电泳法进行了混合物组分分离的研究工作。斯特赖茵(Strain)等用此法分离了 Sn-As-Pb 的氯化物;Hg-Pb-Ag 的硝酸盐以及Ni-Fe-Co-Cu-Cd-Ag 的硝酸盐;摩尔德(Mould)和辛格(Synge)分离了几种淀粉和碘的混合物;拉生(Larson)和范伯格(Feinberg)进行了人血清白蛋白的分离:还在1953年时,霍尔德斯沃思(Holdsworth)就对连续电泳的几种制作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辅酶A、腺膘呤黄素二核甙酸和维生素 B_1(?)的结合物质使它们进一步纯化、除去蛋白质杂质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竺安  刘进平 《色谱》1986,4(1):26-30
 ]本文对高效区带电泳进行了初步的系统研究。采用内径为0.5毫米的聚四氟乙烯毛细管,提高了样品容量,便于使用紫外检测器,在23厘米和61厘米管长中获得了数万理论板。讨论了载体电解质体系、电泳条件及样品组分荷电性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电泳过程中若干因素与分离效率的关系,得到一些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径向电场调制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蛋白质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  陈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10):1533-1537
利用自制的双向电场控制毛细管电泳新系统,考察了蛋白质的分离情况.结果发现,在低pH值下,通过施加径向电场,不仅可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而且能抑制蛋白质的吸附,进而实现对蛋白质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毛细管电泳的动态或随机调控,这对许多生物样品分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细管电泳对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翠荣  傅小芸  吕建德  陈耀祖 《分析化学》2000,28(10):1281-1283
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添加剂,采用正极进样,对酸性药物萘普生对映体的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途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还研究了缓冲体系pH值对萘普生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pH5.5时分离效果最佳,且耗时最短。对CE定量能力(线性,精度)进行了考察,获得满意的结果,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RSD低于4.4%。  相似文献   

12.
陈义 《化学通报》1998,(4):42-43
神经节苷脂毛细管电泳的关键分离条件陈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毛细管电泳神经节苷脂环糊精神经节苷脂在水溶液中易形成混合胶束[1~3],通常不被毛细管电泳(CE)分离。Yoo等[4]提出用一级添加剂的方法来促进分离,并发现α-CD...  相似文献   

13.
屈锋  韩彬  邓玉林  张丽华  张玉奎 《色谱》2008,26(3):274-279
对自由流电泳的分离原理、分离模式、影响分离的因素和条件以及自由流电泳仪器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对近年来自由流电泳在离子、小分子和微粒分离,多肽和蛋白质分离,细胞和细胞器分离,药物对映体分离,微芯片装置以及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应用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73篇。  相似文献   

14.
在简单综述了微流控芯片发展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芯片电泳过程数学模型包括电场、流场、浓度分布弯管道传质控制方程的建立及其求解方法,进而讨论了借助计算机模拟计算辅助芯片电泳系统网络管道设计的研究进展,重点包括进样管道及分离管道设计。  相似文献   

15.
董娅妮  方群 《色谱》2008,26(3):269-273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蛋白质分离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分离模式的不同,综述了各种应用于蛋白质分离的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讨论了抑制芯片中的蛋白吸附的各种方法,并展望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在蛋白质分离领域的发展前景。引用文献47篇。  相似文献   

16.
毛细管等电聚焦和电渗泵驱动聚焦区带分离蛋白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利用电渗泵驱动毛细管内的聚焦区带,实现毛细管电泳等电聚焦分离蛋白质的方法。通过控制电压来调节泵的输出流量,从而调节聚焦区带的迁移速度。适用于毛细管电泳等电聚焦两步法分离蛋白质等两性物质。考察了对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两种粗提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1.6%和1.3%,峰面积的RSD均为1.6%,证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陈勇  韩凤梅 《分析化学》1995,23(11):1281-1283
本报道了一种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与测定对氨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及磺胺类药物的新方法。电泳条件为:用20mmol/L硼砂-20mmol/LH3PO4-20mmol/Lβ-环糊精-4%乙醇作电泳液,L-抗坏血酸为内标,280nm为检测波长,样品由电进样方式10kV/10s)引入毛细管(51.2cm×50μmi.d.,有效分离长度为38.5cm).在24.5℃下,6min内三可达基线分离(电泳电  相似文献   

18.
缠结聚合物溶液毛细管电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自萍  胡之德 《分析化学》1997,25(3):355-360
从缠结聚合物溶液理论及其电泳迁移理论对缠结聚合物溶液毛细管电泳的现状给予综述,并就缠结聚合物溶液毛细和电泳在DNA,蛋白质等大分子分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在火炸药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各种分离模式、检测器以及毛细管电泳芯片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火炸药分析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引用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20.
对映异构体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关福玉 《分析化学》1994,22(7):731-737
高效毛细管电泳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的新型分离技术,在对映异构体分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这一新型分离技术用于对映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并列举了一些对映异构体分离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