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索张力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三点弯曲式”钢索张力测定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输出信号P、δ与张力T的关系.阐明钢索抗弯刚度不可忽略,它随张力T而改变.从理论上导出了张力测定器标定装置应有的长度  相似文献   

2.
超声疲劳试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超声疲劳是一种加速的疲劳试验方法,它的测试频率(20kHz)远远超过了常规疲劳测试频率(小于200Hz).超声疲劳试验研究表明50^#车轴钢和40Cr钢直到10^10个应力循环后仍会发生疲劳断裂,并不存在常规疲劳试验曲线所示的“疲劳极限”,因此用10^7周次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疲劳强度设计并不安全.50^#车轴钢和40Cr钢超声疲劳性能优于常规疲劳性能.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超长寿命阶段50^#车轴钢裂纹萌生于次表面夹杂.介绍了超声疲劳试验系统、工作原理及超声疲劳试样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兰天  杨凤鹏  李博林 《力学季刊》2016,37(3):559-564
本文通过设计防屈曲装置,对2.3mm厚度汽车薄板SAPH440在室温下进行了单轴拉伸、低周疲劳和高周疲劳等一系列试验.给出该材料静态力学参数,低周疲劳曲线(E-N曲线)、高周疲劳曲线(S-N曲线)以及相关疲劳性能参数.分别得到了在应力比R=0.1和R= -1状态下的疲劳寿命公式.通过考察低周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发现材料在试验控制的循环应变幅范围内发生了循环软化,具有明显Masing特性.此外,通过对疲劳断口形貌分析,初步给出了疲劳裂纹的扩展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双杆梁的振动结构,提出一种新型能量收集装置,用于满足小功率的工作需求.首先,建立双杆梁振动能量收集装置的机械和电气模型,研究该系统的能量收集原理.针对上述结构,通过梁的总势能的变化曲线来研究该结构在不同初始状态下越过势垒的临界加速度,为后续激励加载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能量收集结构的振动方程,对该系统在谐波激励下的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通过粘在杆件表面的压电片与适配器与计算机连接,并用谐波激振实验验证解析法得到的结果,结果显示两者的变化趋势相同.最后在随机载荷激励下揭示了该能量收集装置平均功率与噪声强度之间的关系,噪声强度在0~2.5范围内,平均功率在15 pW之内.通过以上分析验证了该能源收集结构满足pW功率下工作的设备要求.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da/dN自动检测系统;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裂纹长度a及循环数N的采集方法;与传统的目测法做了对比;显示了该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李家驹  刘守圭 《力学学报》1995,27(6):747-753
提出一个用两块曲板以单向加载进行的R1000mm的圆柱曲板剪切屈曲新实验方案。其原理清楚、装置简单紧凑、节省试材、实验进行方便和不需扭转设备等优点,而实验结果和成熟的工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可控爆轰平面加载样品回收装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一种可控爆轰平面加载样品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近似平面波发生器和一个“动量陷阱”式样品腔体。工作原理是由近似平面波发生器加速一块飞片,经适当长空腔飞行后与样品腔体碰撞,产生高压冲击波对样品实现冲击波压缩,并由“动量陷阱”式腔体回收样品,飞片材料为45钢。此装置可在1.5 ̄3.5km/s范围内实现飞片击靶速度的连续调节,并且具有较理想的飞片击靶平面性,经测定在直径30mm的范围内飞片弯曲的时  相似文献   

8.
伍俊  徐流恩  易治 《爆炸与冲击》2005,25(4):374-377
介绍了大口径模拟导弹发射装置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装置的组成、达到的技术指标、主体结构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用于损伤研究的人造马铃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arks  R 窦征 《力学进展》1990,20(3):425-430
本文概述了马铃薯块茎粘弹性行为的一个模型,它是构成人造马铃薯的基础。这种装置可测量某些参量,以便对马铃薯的损伤程度作出判断。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装置的原理,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还综述了数据处理技术并提出了新的方法。对现有装置进行了校准试验,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回顾了过去已公开发表的工作并补充以前尚未发表的工作。与此同时提出了分布惯量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碰撞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对现有装置的基本结构原理提出了质疑,并指出在研制具有分布惯量的试验装置方面需作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集成电路芯片、传感器、柔性电路系统、微/纳机电系统等微机械装置向集成化和小型化不断发展,如何预测其内部微纳米尺度结构和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其可靠性成为了制约上述微机械装置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这些装置的长期使役过程中,微纳米尺度材料的疲劳性能又成为了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调研了与微纳米尺度材料原位疲劳实验方法和疲劳性能研究有关的文献。然后,总结了微纳米尺度原位疲劳实验方法和疲劳性能的研究现状,包括含有孪晶组织金属、梯度组织或粗细晶金属以及在单轴、多轴应力状态下的金属疲劳性能研究,并归纳了微纳米尺度界面疲劳损伤行为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微纳米尺度材料的疲劳性能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平地机牵引架的作业负载,分析了平地机最大牵引力及平地机铲刀作用阻力.通过研究工作装置各部件间的运动幅关系,构建了工作装置机构运动简图,建立了工作装置运动坐标系.利用空间坐标系变换理论,将等效铲刀工作负载施加于牵引架上.基于Mechanical APDL及有限元分析理论,对牵引架的Pro/E实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以平地机受最大牵引力作用时的铲刀斜向刮土为例,进行了牵引架静力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牵引架强度在许用强度范围内,经等效加载后的牵引架应力分布与工程实际相符.该工作负载等效方法有效并可简化复杂工况的牵引架受载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海上平台结构疲劳与疲劳可靠性分析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作者开发的适用于固定式导管架海上平台结构系统疲劳与疲劳可靠性分析程序系统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功能特点。最后,以一固定式导管架平台作为算例验证了程序系统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沈炜良 《实验力学》1991,6(4):396-400
本文研制了适合塑料注射成型机拉杆调整的监测装置,并对其主要组成部份之一的拉杆调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了较详细的叙述.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数字显示、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14.
油井用对称式复合射孔/防砂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小井筒的对称式复合射孔 /防砂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探讨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 ,包括枪管的选用 ,螺纹强度的设计 ,枪内火药燃烧压力的计算等 ,指出了现场实施应注意的问题。最后以杜 84块四口试验井为例说明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提高冷镦件模具寿命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整模结构的冷镦模具疲劳寿命极低的现状,提出以三层圆筒组合模具结构替代整体模具, 改变模具受力方式,使冷镦件模具达到较高寿命的设计方法.以螺栓圆头的冷镦试验结果为依据,以力学的应力分析方法为基础,应用力学理论,导出了生产实践中实用的组合模具设计原理与经验公式,并举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精密线阵CCD传感器的光电转角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软硬件构成及对数据处理的分析,并介绍了系统在宽温工作条件下对温漂的数字校正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SHPB系统高温实验时,波导杆常常与试件被同时加温,从而在波导杆中产生温度梯度。为了消除波导杆中温度梯度的影响,有研究人员利用传热学原理来对测量波形进行修正。本文利用一套自动组装装置,实验前对试件加热并自动保温,波导杆则置于加热炉外,实验时进行瞬态组装,由此避免了导杆温度梯度对波形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自动组装原理和过程,比较了在200℃时导杆和试件同时加热,与采用自动组装所产生的透射波形的差异。同时应用ABQUS进行了接触热传导分析,比较了“冷接触时间”在40ms~500ms时试件上的温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自动组装条件下“冷接触时间”在400ms以内,试件温度不均匀可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8.
密封元件密封面接触应力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  施纪泽 《实验力学》1993,8(4):375-378
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密封面接触应力的电测装置,该装置能在模拟密封元件工作环境的情况下,直接准确地测量出密封元件工作环境的情况下,直接准确地测量出密封元件密封面的接触应力,使用结果[4]表明该装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测量精度高(传感器精度优于0.5%F.S)。比较好地解决了封隔件密封面接触应力测量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个修正的金属材料低周疲劳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破坏是金属最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和能量原理,本文提出了一个修正的金属材料低周疲劳损伤演化方程,该方程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塑性强化、微裂纹闭合效应等因素对损伤累积的影响。将修正后的损伤演化方程以UMAT子程序的形式导入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之中,建立了疲劳损伤的计算模型,并以铝合金7050-T7451为例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人体腰椎活动节段的三维加载装置和运动量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就工作原理、试验装置、量测方法及精度分析等方面作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