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彭练矛 《物理》2007,36(2):151-152
2006年12月12日北京.一大早起来天看起来沉沉的,感觉是一个不太好的日子.赶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加学生论文答辩,碰到段晓峰,告诉我郭可信先生已报病危,正送医院抢救.三心二意好不容易完成了学生的论文答辩,急忙赶到医院.坐电梯上楼,出来只见楼道里张泽、吴杏芳等人在那,简单地交流了几句,知道先生已被隔离,不能见人了.虽然见不到先生,但又不忍心就那么走开.默默地站在先生的隔离病房外面,先生的点点滴滴如一幅幅定格的但又不太清晰的照片随着阵阵酸痛一下涌了上来.  相似文献   

2.
《物理通报》2005,(9):4-5
彭先生是我国理论物理学界一代宗师.解放后,核科学技术在开国初几乎一片空白,在钱三强先生、王淦昌先生、彭桓武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下,我们白手起家,开辟了中国核科学技术领域.彭先生以他深刻的观察物理实质的本领、认真求实和科学联系实际的思想,不断地开辟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何汉新 《物理》2005,34(5):323-324
彭桓武先生是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大学毕业论文(1963.9—1964.6)的导师,也是我随后在原子能所做研究生时的导师.在彭先生从事科研工作70周年并迎来他90华诞之际,40年前有幸跟随彭先生学习的往事,像电影般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段经历是我的一份财富.这里我只记述印象深刻的二、三事,向彭先生贺寿.  相似文献   

4.
《物理通报》2005,(9):6-8
彭桓武先生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那一时代的很多同学、朋友们的老师.彭先生于1949年回到北京任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到现在已有56年了.自彭先生回国以来,可以说我一直是长期跟彭先生打交道的学生之一.如果说到我跟彭先生的渊源,还要早一些,早在1949年以前我已经听说过彭桓武先生的大名.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知道的钱三强和何泽慧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知道的钱三强和何泽慧先生黄胜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102413)顾以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钱三强先生和何泽慧先生是最早把我们带进原子核研究大门的老师.在同两位先生交往的数十年间,言传身教,受益良多.回忆往事,思...  相似文献   

6.
我敬爱的导师余瑞磺先生已于1997年5月19日仙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做为他的学生和长期助手,我感到万分悲痛.当时在美任教,重任在身,我无法回国参加葬礼,成为终生憾事.1955年我自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大学金属物理及X光教研室,给先生做助教.先生是X光结晶学的知名  相似文献   

7.
刘力 《物理》2005,34(8):608-609
黄昆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是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对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他投身于国家教育事业,从事于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等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科技栋梁之才.黄昆先生与《物理》有着深厚的缘分,他在《物理》上发表的文章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令《物理》增色;黄先生也曾多次表示《物理》是他晚年以来唯一坚持阅读的期刊,足见黄先生对《物理》的喜爱.2005年7月6日,黄昆先生不幸逝世,我刊特组织这组文章以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悼念和深深的哀思.伟人已逝,但先生的精神与风范长存.  相似文献   

8.
黄祖洽 《物理》2005,34(5):311-312
彭桓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5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县.今年正好是他的90寿辰.10年前,在他80华诞之际,我曾经在《物理》第24卷第10期撰文祝贺,表达对先生的敬仰,同时也介绍了有关先生治学做人的一些嘉言懿行,供更多年轻人学习.现在,喜逢先生的90华诞,执笔再为文祝贺,  相似文献   

9.
赵芝 《应用声学》1995,14(2):47-47
四川省声学学会经在川广大声学工作者的多年努力,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四川省民政厅批准,于1994年10月三三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成立大学.会议由学会挂靠单位电子部第三十研究所承办.开幕式隆重而热烈,到会来宾与代表约130人.中国科学院院土、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应崇福先生,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陈通先生,中国声学学会组委会主任张家班先生专程由京来蓉致贺并讲话.省科协副主席聂秀香及省民政厅负责人张寿山同志先后作了重要讲话.出席大会的来宾还有浙江省声学学会理事长刘孟庵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声学所所长金杰副教授,以及省…  相似文献   

10.
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猷 《物理》2005,34(3):165-170
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2000年3月4日),广东番禺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2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教授.1946年春受政府派遣赴美考察战后科学,先后任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教授.1949年秋,应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之邀,任该院理论物理组主任14年之久(1949-1963年),其间又曾分别短期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瑞士洛桑大学从事研究或任教.1963年后,到美国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63-1965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学与天文学系主任、教授(1965-1978年).1978年退休.从1956年起,吴大猷常赴台北讲学,曾任中研院物理所代所长.1967年担负策划和推动台湾科学发展的重任.1968年后任台北“国科会”和“科导会”主任.在美国退休后迁居台北.1983-1994年任中研院院长.1994年在台北退休.吴大猷专长理论物理,在物理学上多有建树,在国内外培养了几代物理人才.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初创阶段重要人物之一.1997年,他在台湾大学作了《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的系列演讲,并在2001年吴大猷卒后整理成书于台北出版.本刊征得台北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同意,由本刊编委戴念祖先生从该书中摘录部分文字,在本刊分四次连载发表,以飨物理学界同仁.感谢吴大猷学术基金会和李政道先生、沈君山先生、柳怀祖先生对本刊的支持.另外,主编阎守胜感谢林志忠教授赠吴大猷先生书《早期中国物理发展的回忆》,使他产生了在本刊上刊登部分内容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刘寄星 《物理》2005,34(5):324-331
时间过得真快,1995年在香山举行的《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会上刚为彭桓武先生祝贺过80寿辰,一转眼他的90寿辰又要到了.彭先生是为国家繁荣富强立下不朽功绩的科学家,也是影响了我国几代理论物理学家成长的物理大师,他的道德学问一直是我们这辈人学习的楷模.值先生90华诞之际,把与先生接触中印象最深的几件事写出来,以为贺寿.  相似文献   

12.
徐约黄 《物理》2007,36(3):249-252
周如松先生(1912年4月24日-2005年1月22日)离开我们两年了,她是我国著名的女物理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她一生致力于金属物理科学研究与教学,孜孜不倦探索科学真理,素以勤奋、严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诲人不倦和淡泊名利而著称.她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影响了几代科学工作者.周如松先生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将永远鼓舞晚辈们为祖国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郭可信先生是我国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晶体学家.他在物理冶金、特别是在合金中晶体结构与缺陷及准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1985年第8期的《物理》发表了郭先生撰写的《五次对称与准晶态》一文,介绍和评述了他领导的研究组发现五次对称和Ti-Ni-V二十面体准晶的重要创新成果,这项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获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相”,并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此后郭可信先生和《物理》结下了深厚情谊,并不断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评述和介绍他领导的研究组取得的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如1991年第1期的《物理》发表了他撰写的《8次、12次对称及有关准晶的发现——王宁、陈焕获第二届吴健雄物理奖项目》一文,受到读者广泛关注.2006年12月13日,郭可信先生不幸逝世,我刊特组织纪念郭先生的专题,以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悼念和哀思,先生的创新精神和风范长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陈辰嘉 《物理》2005,34(8):615-618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黄昆先生离我们而去,我感到万分悲痛,这是中国物理学界和中国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回忆与黄昆先生曾经在北大物理系半导体教研室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记忆犹新,仿佛就是昨天.  相似文献   

15.
王凡 《物理》2007,36(12):930-931
施士元先生于2007年9月28日从容走完了他百年人生.一个小孩出生了,亲朋好友都会向其父母预祝小生命百岁;见到老年人,中国人习惯祝愿他或她百岁长寿.可真能在世百年的人并不多.施先生真正目睹了中国百年变迁,从满清王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有各种因素,淡泊人生应是施先生长寿之道.  相似文献   

16.
忆叶企荪师祖往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企荪先生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市),早年从清华学校肄业后赴美,1920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与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的胡刚复先生的学生吴有训先生同期大学毕业),获理学士,1923年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1920年~1923年叶企苏先生在哈佛大学与胡刚复先生先后在同一导师W.Duane教授那里所进行的Planck常数h精确测定工作(博士论文)给物理学深入研究原子结构、亚原子结构、核结构和高能粒子结构、甚至反物质等微观结构提供了更精确(16年后的1939年才有较叶先生所定更加精确的h值)的能量子自然单位.其对…  相似文献   

17.
为隆重纪念伟大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诞 辰一百周年,本刊特编辑了这个纪念专辑。在 专辑的开头,我们转载了尼·玻尔的儿子,当 代著名物理学家A.玻尔教授和我国老一辈物 理学家周培源先生和胡宁先生为《玻尔研究所 的早年岁月(1921-1930)》一书的中译本所写 的前言。这本书是P.罗伯森著,由杨福家、卓益 忠与曾谨言译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此外, 我们还请褚圣麟先生、吴式枢先生等撰写了一 组纪念文章,共同表达我国物理学工作者对伟 大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的纪念之意。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07,36(6):489-493
4月3日,一个暖意融融的春日,笔者如约来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家属区,轻轻敲开了我国核科学领域计算数学的开拓者金星南先生的家门.虽然已是88岁的耄耋老人,金星南先生依然精神矍铄,一副老式眼镜,更显儒雅.客厅书柜里摆满的各类书籍,见证着知识渊博的主人的好学不倦.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辑部收到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二、三、四次年会报告(附最近会务报告及会员录)四册和中国物理学会1944年度会务报告(附第十二届年会报告)一册的复印本.前四册年会报告原由王竹溪先生保存,解放后转由钱三强先生保存,最近钱三强先生转给中国物理学会.后一册1944年度会务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提供,其摘要已登载于本刊1983年第5期1).本篇是第二、三、四次年会报告的摘要2). 迄今为止,历届年会中,1936年年会,1938年至 1941年的第六至第九届年会(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未召开年会),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的各届年会,资料尚未收集到,希望保留有关资料的读者向本刊编辑部提供.  相似文献   

20.
松林坡往事     
冯端 《物理》2007,36(12):939-940
1941年9-10月间,正值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日子,我们搀扶着母亲从福建长汀出发,万里跋涉,途经赣、粤、湘、桂、黔等省,终于安抵重庆.其中长汀到贵阳这段路程,主要依靠姐姐冯慧的照料和安排.到达重庆之后,我们即居住在大哥冯焕的宿舍,位于沙坪坝镇近郊的一所大院内二楼一间斗室,距离中央大学松林坡校舍和小龙坎宿舍区都不远.为了糊口我于1942年4月曾考入位于沙坪坝镇西郊的中央气象局当练习生.当时担任局长的是黄厦千教授,他也兼中央大学气象系主任,指导我工作的顶头上司是王华文先生,他教我对各地台站发来的气象资料进行计算加工,为天气预报做准备工作.当时局里尚有徐尔灏先生,1942年10月份陈其恭先生也到该局工作.1942年7月份我参加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幸蒙物理系录取,到1942年10月份便离开该局到校就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