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波脉冲与带介质孔缝矩形腔体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微波脉冲与带介质孔缝矩形腔体的耦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如果孔缝填有介质,则预期对微波耦合进入腔体的物理过程有重要影响,研究了微波与带介质孔缝矩形腔体耦合的过程中影响介质孔缝耦合共振峰和共振频率点的因素,包括孔缝长度、宽度和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等物理量的影响.通过大量不同孔缝尺寸的模拟研究,发现孔缝的介质对孔缝耦合共振频率有明显影响,我们对微波与带介质孔缝耦合发生共振的公式进行了拟合,最后得出了微波脉冲与带介质孔缝矩形腔体耦合的共振条件. 相似文献
2.
微波脉冲与孔阵矩形腔体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微波脉冲与孔阵矩形腔体的耦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当孔缝阵中的孔缝长边垂直于入射电场方向时, 详细分析了微波脉冲与孔缝阵矩形腔体的耦合过程中孔阵面上各个孔缝中心点的电场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在平行于入射电场方向上排列的孔缝中, 处在中心的孔缝场增强效应最弱, 孔缝场增强效应由中心向两侧依次对称的增强; 在垂直于入射电场方向上排列的孔缝中, 处在中心的孔缝场增强效应最强, 孔缝场增强效应由中心向两边依次对称的减弱. 同时, 讨论了孔缝孔阵中孔缝个数、间隔等因素对各孔缝中心点的场增强效应和腔体内的耦合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微波脉冲与不同形状带矩形孔缝腔体耦合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微波脉冲与带矩形孔缝的矩形和圆柱形腔体两种系统的线性耦合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用数值方法分析了耦合过程中的场增强现象、脉宽展开现象和腔体调制现象,并发现了耦合过程中微波脉冲存在频谱分离现象。当微波脉冲的电场与孔缝窄边平行时,借助耦合函数对两个系统内部耦合场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与孔缝窄边垂直的平面内,越靠近腔体壁,耦合场越弱。此外,两种腔体内部的耦合场在腔体截面内均呈现准周期振荡分布,矩形腔体内部耦合场振荡的幅值较均匀,而圆柱形腔体内部耦合场幅值在其截面中心附近区域最大;除了孔缝附近区域外,圆柱腔体轴线两端的耦合场远大于矩形腔体相应的耦合场。最后,研究了孔缝耦合共振频率与孔缝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系统耦合共振频率不只与孔缝尺寸有关,而是由孔缝尺寸和腔体形状及其对微波脉冲的反射特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微波脉冲与孔阵矩形腔体的耦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当孔缝阵中的孔缝长边垂直于入射电场方向时,详细分析了微波脉冲与孔缝阵矩形腔体的耦合过程中孔阵面上各个孔缝中心点的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平行于入射电场方向上排列的孔缝中,处在中心的孔缝场增强效应最弱,孔缝场增强效应由中心向两侧依次对称的增强;在垂直于入射电场方向上排列的孔缝中,处在中心的孔缝场增强效应最强,孔缝场增强效应由中心向两边依次对称的减弱.同时,讨论了孔缝孔阵中孔缝个数、间隔等因素对各孔缝中心点的场增强效应和腔体内的耦合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8.
高功率微波与带孔洞腔体非线性耦合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从Maxwell方程组和电子流体方程组出发,研究了高功率微波束与腔体非线性耦合的过程。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不同大气条件下的非线性耦合过程。与线性耦合的结果进行比较,总结了一些新的非线性耦合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在薄层增益近似与非均匀加宽饱和增益系数条件下,用C-7程序对COIL非稳腔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结果对分析实验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薄层增益近似与非均匀加宽饱和增益系数条件下,用C-7程序对COIL非稳腔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结果对分析实验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The pulse with a rectangular envelop propagating through the caesium vapour with two gain lines used inthe Wang, Kuzmich, and Dogariu [Nature (London) 406 (2000) 277] experiment i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re existsan obvious distortion for the pulse. 相似文献
16.
The pulse with a rectangular envelop propagating through
the caesium vapour with two gain lines used in the Wang, Kuzmich, and Dogariu
[Nature (London) 406 (2000) 277] experiment i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distortion for the pul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