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示踪原子是研究离子选择电极膜导电机理的一种良好工具。Schwabe在玻璃电极球泡内,置放示踪原子氚,电解20小时,纠正了长期存在的氢离子能透过玻璃膜的错误论断。Moody用~(45)Ca和~(36)Cl研究PVC膜钙电极,证明是Ca~(2+)导电,而Cl~-不能透过膜。Simon用示踪原子研究K~+电极,得出K~+、Cl~-和载体在膜中各剖面情况,计算了各离子的迁移数。Chaudhari用~(210)pb为示踪原子,研究铅离子选择电极的表面吸附和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2.
钛基二氧化铅电极上氯析出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钛基二氧化铅电极(β-PbO_2)在NaCl溶液中的阳极析氯过程。结果表明,反应速度与Cl~-离子浓度成正比,H~ 离子通过OH~-离子的竞争吸附对析氯过程起促进作用。电极转速对阳极极化曲线没有影响,说明扩散过程不起控制作用。稳态动力学数据指出,氯的析出机理符合电化学放电规律,速度控制步骤为:MCl~-_(adi)→MCl~-_(adi e)。  相似文献   

3.
氯离子对铜或黄铜表面膜半导体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Di Quarto等对Cu在弱酸性溶液中氧化膜层的光电化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关于Cl~-离子的影响,他们认为,在低浓度下([Cl~-]≤5×10~(-2)mol·L~(-1),即质量比0.0029),仅增加Cu 电极的腐蚀速度,而不影响Cu 电极表而氧化层Cu_2O 的半导体特性.但尚未见细致的工作报导:Cl~-离子浓度究竟达到多大时能对Cu 电极氧化膜层的半导体特性产生影响?我们在弱碱性溶液中逐步添加Cl~-,通过在周期性光照(14Hz)下,用锁定放大器测得的光电流i_(ph)对E 的关系,来研究Cl~-对铜或黄铜表面膜层半导体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铬(Ⅵ)离子选择电极已有报道。固膜电极用铬酸钡或铬酸铅为活性材料,流动载体电极多采用离子缔合型交换剂,如季铵盐、季鏻盐、结晶紫、四苯鉮和邻二氮菲等。ypycoB等用四辛铵等制成的PVC膜电极,线性响应下限为1×10~(-5)M。本文报道以三庚基十二烷基碘化铵为活性材料的铬(Ⅵ)离子选择电极,在氢氟酸体系中其线性响应下限为2×10~(-6)M,斜率为58mV(25℃),选择性优于ypycoB报道的电极。一、仪器  相似文献   

5.
最近Jones等曾报导聚氧乙烯基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钡离子的络合剂所制备的选择性电极,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响应,并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洗涤剂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采用钡离子-聚氧乙烯壬基苯醚-四苯硼酸根生成的络合物为电极活性物,制备了PVC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择电极,研究了它对Ba~(2+)、四苯硼酸根(TPB~-)、聚氧乙烯  相似文献   

6.
用循环伏安法和电位阶跃法研究了LiCl-KCl-NaCl熔盐体系中碳的阴极还原机理。在钨、铂、不锈钢等微电极上得到的伏安图表明碳的还原是由CO_3~(2-)离子经一步电化学反应实现的,电极反应速度控制步骤为CO_3~(2-)离子向阴极的扩散过程,还原过程具有反应物吸附特征。碳在W、Pt、不锈钢电极上析出电位分别为-2.05V、-1.745V和-1.90V(均相对于Ag/AgCl参比电极)。  相似文献   

7.
四苯硼酸钠电位滴定法测有机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Selig用氧瓶分解有机硫化合物,生成的硫酸根用高氯酸铅作电位滴定,惜硫酸铅的溶解度较大,且F~-、Cl~-共存时干扰测定。Levins使聚乙二醇(PEG)及其衍生物与钡生成(钅羊)离子,以金属银电极作指示电极,用四苯硼酸钠(TPB钠盐)滴定,测定PEG及其衍生物含量。殷学锋等利用此反应在PEG存在下,以TPB电极作指示电极,用TPB钠盐返滴定钡测定镀铬液中的硫酸根。本文试验将此反应用于有机硫的测定,证明TPB液膜电极及硫化银电极均可用作电位滴定指示电极。本文并对不同分子量PEG的选择及其对电位滴定曲线的影响机理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利用功能高分子活性材料,采用熔融压片成膜的方法研制了PVC膜氯离子选择电极,并对电极性能进行测试并做了临床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电极在10~(-1)M Cl~-中稳定性好,响应时间快,在10~(-1)~10~(-4)M Cl~-中电极呈能斯特响应,其斜率为56~57mV/pCl~-。经临床检测血液标本,该电极抗蛋白、脂类、血球能力强,可以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一种镍离子选择性电极,它以我们合成的异菸酸十六烷酯作中性载体,该电极对浓度范围为10~(-1)~8×10~(-5)mol/L的镍离子有线性响应,斜率为-25.5±0.4 mV/pC_((Ni)~(2+))(20℃).相对于钠、钾、锂、钙、锡、铁、钴、铜离子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8.1×1~(-5)、8.6×10~(-5)、8.2×10~(-5)、4.1×10~(-3)、7.5×10~(-4)、3.2×10~(-2)、8.0×10~(-2)、4.4×10~(-1).电极重现性优良,响应较快,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膜的传导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过程受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碘离子选择电极,在1961年由 Pungor 等人制成,是用碘化银粉掺入熔融的石蜡中做成的一种膜。后来 Pungor 继续报导了一些沉淀填充膜电极。Rechnitz 等人研究了碘化银-硅橡胶膜电极在分析中的应用,指出这种电极在溶液化学测量中应用的可能性。Arino 和 Kramer 用碘离子选择电极对高放射性溶液中Ⅰ~(-131)和Ⅰ~(-125)的测定。Carter 用碘电极在临床试验中测定血液中含碘量。  相似文献   

11.
铯离子选择电极的研制,国外曾报导过四苯硼铯液膜型、冠醚-PVC膜型和非均相固膜型等类型。四苯硼铯-PVC膜艳电极未见报导。本文在离子缔合型阴离子选择电极研究的基础上,报道了一种以四苯硼铯为活性物质的离子缔合型阳离子选择电极——PVC膜铯离子电极的研制。电极对铯离子的线性响应下限为4×10~(-5)M,斜率为50mV/pCs(28℃);若在以四苯硼艳饱和的1×10~(-2)M氯化铯中将电极活化12小时以上,并保存于此溶液中,则电极响应斜率可提高到55mV/pCs(17℃),但线性响应下限升高至1×10~(-4)M。电板寿命在三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2.
高芷芳  盛怀禹 《有机化学》1986,6(3):210-212
以长链季铵盐为活性物研制成功PVC膜三氯乙酸根离子选择电极。该电极在1×10~(-1)~2×10~(-6)M Cl_3CCOO-离子浓度范围内显示良好的Nernst响应,检测下限为1.2×10~(-6)M。用固定干扰法测定了该电极对Ac~-、Cl~-,SO_4~-、H_2PO_4~-、HCO_3~-、CO_3~-,Cl_2CHCOO~-、NO_3~-等离子的选择性系数,仅NO_3~-有明显干扰。电极适用于中性、偏碱性溶液,在1×10~(-3)M Cl_3CCOONa溶液中,pH 7.0~12.5电势读数稳定。电极连续工作五小时电势变化为±1mV,可以作为一种分析三氯乙酸盐的简便快速方法。这对控制环境污染,判断职业中毒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应用中性载体作为Ba~(2+)离子选择性的活性物质,已有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将着重讨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苯乙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为活性物质的钡电极的某些性能。电极可直接用于Ba~(2+)离子的电位测定,以及在各种能与Ba~(2+)离子形成沉淀的哪些阴离子(SO_4~(2-)、CrO_4~(2-)、C_2O_4~(2-)等)的滴定中作为指示电极。实验部分 1.电极的响应时间和稳定性:电极插入10~(-2)M的BaCl_2溶液中,观察电极的电位值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电极的响  相似文献   

14.
钡离子选择电极的制备已有一些报道。以N,N,N′,N′-四苯基-1,11-二氧代-3,6,9-三氧杂十一烷二胺(即四甘酰双二苯胺,图1B)为中性载体,可制得稳定性好、寿命长的 PVC 膜钡离子电极。由于该电极受 pH 影响较大,抗 K~ 、Sr~(2 )的干扰能力不强,在应用时受到了较多的限制。考虑到增加中性载体的亲脂性有可能改善电极的性能,我们进行了改变四甘酰双二苯胺结构的研究工作。本文报告用合成的四甘酰双[二(对辛基苯)胺]制成的 PVC 膜钡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和应用。此种电极比之四甘酰双二苯胺,选择性有些改善,pH 影响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5.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两种液膜胆R汁酸电极和两种聚氯乙烯(PVC)膜钙离子选择电极.从体电阻R_b和电荷传递电阻R_(ct)得到膜内离子迁移活化能E_a,及电极的表观标准交换电流密度i°_0等信息.结果表明:E_a比R_b更能反映离子在膜内迁移的情况,离子在PVC膜中的迁移比在液膜中困难得多;i°_0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极性能的优劣等。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1-[3'-(N-吡咯)丙基]-3-己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以其为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CV)制备出聚离子液体膜修饰玻碳电极,经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处理实现阴离子交换,获得聚离子液体疏水膜界面(PIL/GCE),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K_3Fe(CN)_6/K_4Fe(CN)_6探针表征了该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通过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PIL/GCE电极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只有一个不可逆的氧化峰,与裸玻碳电极相比,氧化峰电流显著增强。优化了实验条件如:聚合膜的厚度,pH,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在优化条件下,槲皮素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0.5~3.0μmol/L和3.0~20μmol/L范围类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μmol/L。方法已用于中药中槲皮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两种液膜胆R汁酸电极和两种聚氯乙烯(PVC)膜钙离子选择电极. 从体电阻R_b和电荷传递电阻R_(ct)得到膜内离子迁移活化能E_a, 及电极的表观标准交换电流密度i°_0等信息. 结果表明: E_a比R_b更能反映离子在膜内迁移的情况, 离子在PVC膜中的迁移比在液膜中困难得多; i°_0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极性能的优劣等。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血液中某些电解质的含量,国外已有专用仪器及报导.在利用微小型电极单独测定血清中 K~(+[3,4])、Na~(+[4,5])、Cl~(-[(?)])和总 Ca~(2+[7])的基础上,将钾钠氯钙电极膜合制成一电极组.本文报告,以此电极组指示,样品加入法同时测定血清中的 K~_、Na_+、Cl~-和总 Ca~(2+).电极法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测 K~+、Na~+、Ca~(2+)和汞量法测 Cl~-的结果一致.经临床100余例分析应用,表明电极法与常规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首次研究以苯甲醛缩氨基脲铜(II)[Cu(II)-BASA]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 该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 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次序为:SCN~- > ClO_4~- > I~- > Sal~- > Br~- > NO_3~- > Cl~- > NO_2~- > SO_3~(2-) > SO_4~(2-) > H_2PO_4~-。电极在pH 6. 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对SCN~-在1.0 * 10~(-1)~8.0 * 10~(-6) mol/L浓度范围 内呈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6.0 mV/sSCN~- (28 ℃),检测下限为3.0 * 10~(-6) 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 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为之 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该电极具有响应快、重现性好、检测限低、制备简单等 优点。将电极初步应用于实际样品废水分析,结果与HPLC法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两组Nafion膜电极(膜中分别分布有带正、负电荷的过渡金属大环配离子),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比较了这两组电极对氧催化还原性能,探讨了配离子和Nafion膜之间的静电作用对电极催化性能影响的规律,同时对其它因素的影响及电荷在Nafion膜中传递的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