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烟幕消光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高斯扩散模型为烟幕扩散模型,应用Mie散射理论,考虑烟幕的多次散射和前向散射,对烟幕的消光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并编制了软件。  相似文献   

2.
对红外烟幕消光机理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幕作为一种无源干扰手段,具有"隐真"和"示假"的双重功能,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从分析红外烟幕的消光机理出发,通过建立简化的计算模型,在二流法下解辐射传递方程,理论上对红外烟幕的消光性能进行了计算,并通过举例对烟幕的消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烟幕的实际消光性能比较吻合,为烟幕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斯扩散模型为烟幕扩散模型,应用Mie散射理论,考虑烟幕的多次散射和前向散射,对烟幕的消光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并编制了软件。  相似文献   

4.
任丽娜  刘海峰  陈亮 《红外技术》2007,29(11):638-640,647
主要论述了发烟剂所形成的烟幕对1.06μm红外激光传输的能量衰减.研究了烟幕对红外激光传输的能量衰减机理,并在烟幕箱中进行了多种发烟剂对红外激光的能量衰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外干扰发烟剂能显著地衰减红外激光传输能量.  相似文献   

5.
抗红外烟幕材料及消光性能研究进展(特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玄玉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7):20201019-1-20201019-9
为了促进抗红外烟幕材料研究和应用转化,从抗红外烟幕材料研制和消光性能研究两个方面对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炭黑型、红磷基等热烟材料以改进配方研究为主,层状超分子、超细陶瓷粉体、纳米粉体以及生物材料等冷烟材料在结构设计、合成技术、消光性能评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当前研究主要存在环境友好型烟幕材料研究少、消光理论创新难等问题。低费效比、环境友好的抗红外烟幕材料将成为该领域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6.
微米铜粉对红外、10.6 μm激光的衰减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择一种能够遮蔽红外与激光的烟幕干扰材料,在烟幕箱中测试了组分配比不同的微米铜粉的红外与10.6 μm激光烟幕透过率,当烟幕浓度为1.0 g·m-3时,1~3 μm,3~5 μm,8~14 μm红外的透过率均小于30%,10.6 μm激光的透过率小于20%,红光铜粉、青红光铜粉和青光铜粉对红外与10.6 μm激光的衰减能力逐渐增强;同时测试了微米铜粉对红外热像仪的干扰效果,浓度为2.0 g·m-3时,青光铜粉能够完全遮蔽红外热像仪。  相似文献   

7.
纳米碳纤维烟幕红外消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幕箱测试分析了纳米碳纤维作为烟幕干扰材料的红外消光性能.在容积为20 m3烟幕箱中喷洒20g不同尺寸分布的纳米碳纤维,通过测量激光透过率和烟幕浓度,得到纳米碳纤维对1.06μm和10.6μm两种波长的激光最大质量消光系数分别为2.1304m2·g-1和1.2362m2·g-1;利用红外热像仪通过对靶标图像的观测记录,表明纳米碳纤维烟幕在8μm~12μm波段也具有显著的红外图像遮蔽能力.  相似文献   

8.
燃烧型炭黑烟幕红外遮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燃烧型炭黑烟幕的形成机理及其生成特性,并对几种红外发烟剂形成的红外烟幕进行了热图像测试、对比和分析,证明了其对3~5μm、8~12μm波段具有良好的遮蔽性能,同时化合物含碳量、燃烧速度及温度又是影响炭黑生成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用红外成像技术外场研究红外烟幕的遮蔽性能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根据红外成像技术测量原理,提出了直接把遮蔽目标作为靶标研究红外烟幕对红外成像系统遮蔽性能的方法,分析了外场试验的条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并对如何评估烟幕的遮蔽效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杜石明  冯源  曾凯  王飞  王世飞 《红外》2010,31(4):17-21
烟幕作为一种无源干扰手段,具有隐真和示假的双重功能,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从红外烟幕的消光机理出发,在二流法下解辐射传递方程,从理论上对红外烟幕的消光性能进行了计算,并通过举例对消光性能进行了分析,为烟幕在光电对抗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瑛 《半导体学报》2002,23(7):746-751
叙述了SiO2/Si系开管扩镓工艺和镓掺杂原理,研究了镓掺杂与器件电参数的关系,并分析了改善器件性能的机理.实验证明,采用SiO2/Si系开管扩镓工艺,扩镓硅片表面状况、均匀性和重复性良好,镓杂质浓度分布理想,并能明显改善器件电参数性能,提高电参数一致性,增加成品率等,优于闭管扩镓、裸Si系开管扩镓和硼扩散.  相似文献   

12.
王险峰 《红外技术》2012,34(2):118-122
时间敏感目标(TCT:Time—critical Target)是各类任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空间、近空间探测系统对时间敏感目标实施探测和跟踪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闭环控制过程.在借鉴外军C2Cnet探测方式的基础上,理顺步骤和层次,提出并描述了空间、近空间探测系统的工作方式,研究成果对天基探测系统规划和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袁卫 《红外技术》2015,37(2):110-113
针对现代战场诸如探照灯、照明弹、战场火光(多种面光源和点光源等)等强光光源对红外成像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建立红外成像系统对面目标的识别性能和对点目标的探测性能估算的数学模型,并在VC6.0下实现对目标与背景温差、目标的识别距离等参数的计算,建立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最后,对红外成像系统分别受杂散光、强激光干扰以及硬损伤情况下的效果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可对实际红外成像系统受强光干扰效果做一借鉴,最后对干扰效果的提出了主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毕晓麟 《红外》2006,27(5):21-26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国外航天器有效载荷中转动执行机构在航天遥感器中的一些应用情况,这对我国航天遥感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空间目标红外偏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红外辐射包含自发辐射和反射辐射两部分,通过理论建模对目标自发辐射和反射辐射起偏机理进行分析,并得出两者的叠加将会引入消偏。空间目标偏振特性不仅与表面材料、观测角等因素有关,由于空间目标处在一个变动的辐射环境下,在日照区和阴影区,反射辐射和自发辐射的能量分布情况会相差很大,因此空间目标的红外偏振特性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对在不同的辐射环境下对空间目标的红外偏振特性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空间目标常用材料进行红外偏振探测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网电空间战场的基本作战样式和在网电空间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按照依靠网电空间的作战和网电空间内的作战两个基本分类对网电空间战场的基本样式进行了分类探讨并指出了原有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网电空间战场整体致胜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三点尚不成熟的在网电空间战场中谋求主动权的基本考量,以此为网电空间战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GPS接收机空域和空时滤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空域滤波和空时滤波的优缺点,研究了他们的抗干扰性能,并在圆阵中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GPS接收机抗干扰.其中,空时滤波结构相对于空域滤波能增加系统的自由度,对于宽带信号能提供更佳的抗干扰性能;价格相对较低的空域滤波结构在普通干扰环境中(干扰数目较少)也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让网络捕捉到更有效的内容来进行行人的判别,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阶梯型特征空间分割与局部分支注意力网络(SLANet)机制的多分支网络来关注局部图像的显著信息。首先,在网络中引入阶梯型分支注意力模块,该模块以阶梯型对特征图进行水平分块,并且使用了分支注意力给每个分支分配不同的权重。其次,在网络中引入多尺度自适应注意力模块,该模块对局部特征进行处理,自适应调整感受野尺寸来适应不同尺度图像,同时融合了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筛选出图像重要特征。在网络的设计上,使用多粒度网络将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进行结合。最后,该方法在3个被广泛使用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CUHK03上进行验证。其中在Market-1501数据集上的mAP和Rank-1分别达到了88.1%和95.6%。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网络模型能够提高行人重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空间采样效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空间采样效应会对红外图像效果产生影响,为提高仿真红外图像的置信度,在信号注入仿真中需要对采样效应进行模拟。通过深入分析空间采样效应机理,建立了采样效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分辨率的变换过程。利用基于图像像素处理的方法从空域上对红外仿真图像叠加空间采样效应。仿真实验表明,叠加了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空间采样效应的红外仿真图像置信度明显提高,可作为重要环节提高红外成像仿真整体的置信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