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们在前文中[1]报道了轻基四氮茚化合物(以下简称TAI)对氯化银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它不仅能提高硫增感氯化银乳剂的感光度,而且也能提高未经硫增感的氯化银乳剂的感光度,同时,还能抑制灰雾的增长.通过对其增感机理的研究表明:TAI增感作用不是发生在显影阶段,而是发生在潜影形成阶段.由于TAI的吸附成盐作用,降低了乳剂的间隙银离子浓度及影响了颗粒表面的空间电荷分布导致了增感作用的发生[2].  相似文献   

2.
光谱增感机理的研究是感光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Gilman[1]和Kuhn等[2]曾经提出光谱增感的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理论。随着现代谱学手段的出现,为人们了解光谱增感的初始过程提供了条件。近年来,电子转移的机理已被广泛接受,并用来解释与光谱增感有关的各种现象。但在ns~ps范围内的光谱增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Dahne认为光谱增感不仅决定于染料与卤化银的能级关系,而且是由动力学控制的[3],激发态染料向卤化银导带注人电子的电子转移过程与辐射及其他无辐射去活过程是竞争的[4]我们通过对两种不对称的苯并咪哇唾碳著染料在AgBrI乳剂颗粒上吸附形成的J一聚体的荧光性质的研究,以求深人了解光谱增感的电子转移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自从1938年,Scheibe[1]发现了菁染料聚集体中的能量传递现象,人们对菁染料的聚集行为展开了大量的研究[2,3].由于菁染料聚集体对乳剂具有特殊的增感作用,人们主要研究聚集体在乳剂中的增感机理[4,5]以及菁染料聚集的溶剂效应与浓度效应[6]等,而对于菁染料聚集的动力学行为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多结构溴碘化银微晶中碘离子的空间分布对乳剂的感光性能影响很大,据文献报道[1],多结构溴碘化银乳剂颗粒的总碘含量xI=0.02~0.06,表面碘含量xI=0~0.05时,有利于乳剂的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有人[2]认为,溴碘化银乳剂微晶中碘含量xI>0.05时,不利于光谱增感。在含富碘中间层的溴碘化银乳剂微晶制备过程中,富碘层中的碘有向表面扩散的趋势。按照Bando[3]的双结构模型。富碘层中的碘含量的多少及碘离子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对正空穴的捕获。鉴于上述认识,我们对多结构溴碘化银乳剂微晶的富碘层的制备、组成及其中碘离子向表面扩散的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硝基磺酚C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蛋白质的定量分析是生化研究、临床化验和食品检验等领域经常涉及的内容.以有机小分子作光谱探针测定蛋白质,如甲基橙[1,2]、考马斯亮蓝G-250[3]、溴酚蓝[4]、溴甲酚绿[5]和偶氮胂Ⅲ[6]等已得到研究.  相似文献   

6.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稀土螯合物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β-二酮络合物被用作激光材料和核磁位移试剂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根据红外光谱峰值、强度和力常数可讨论配位键性质[2]。对某些(TTA)3M类型稀土螯合物的红外光谱虽已见报导[3,4],但对四个双齿配位体与稀土元素螫合成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却研究甚少[5]。  相似文献   

7.
微粒高感是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发展方向。一般说来卤化银颗粒越小,其感光度越低,为了制备微粒高感的卤化银感光材料,在保证微粒的前提下,寻找一些有效的增感剂能达到微粒高感的目的.冠醚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增感剂。近年来,冠醚化合物增感卤化银乳剂已有过一些报道[1,2]。作者[3,4]对硫杂冠醚化合物增感澳化银乳剂做过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自1974年被Fleischmann等[1]发现以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SERS谱图分析,可以获得物质结构及其与基体作用的信息.由于SERS可使拉曼信号增强105~106[2],并且在某些情况下银胶还能使表面吸附质的荧光猝灭[3,4], SERS常用来检测一些普通拉曼光谱难以检测的样品和考察界面络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四苯并叶琳(TBP)及其金属配合物是一类新型的光敏性分子,其0-0跃迁出现在λmax大于630nm的红光区,在光功能材料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1-2].虽然有关meso-四取代四苯并叶琳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能的研究已有多篇报道[3-8],但报道方法的产率较低(最高达15%[7],有关的光谱性能的报道也不一致[3-5]。  相似文献   

10.
在照相乳剂制造过程中,乳化阶段生成的可溶性副产物,如硝酸钾以及剩余的可溶性反应物如溴化钾,都必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因为它们的存在会妨碍增感反应,影响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要除去这些可溶性的盐有许多方法。过去常用的冷却切条水洗法已逐渐被絮凝法代替[1],因为用絮凝法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能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光谱曝光等手段研究了5种短波长菁染料,比较了它们在氯化银乳剂上的光谱增感作用,得出3种较好的短波长增感染料,并研究它们在氯化银颗粒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这3种染料在氯化银颗粒上均有吸附,并能有效地提高氯化银乳剂在短波长区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鱼明胶和骨明胶(惰胶)作为分散介质制备了两种不同形貌与粒径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利用掺入作为正空穴捕获剂的甲酸盐,可以使本征感光度很低的纳米粒子乳剂的感光度有相当大的提高,显示甲酸盐具有很好的增感效果.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甲酸盐掺杂方式不同其增感效果不一样.在乳剂颗粒中均匀掺杂增感效果最好,而趋向于近表面掺杂则增感效果降低,显示出甲酸盐掺杂的位置效应.籽晶掺杂后包壳的复合结构乳剂颗粒与均匀掺杂乳剂颗粒的增感效果近似.对鱼明胶介质中制备的掺杂甲酸盐的纳米AgBr/I粒子乳剂再进行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乳剂感光度可进一步提高,表明甲酸盐掺杂与常规的硫增感或硫加金增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硫氰酸金溶液对硫敏化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分别进行潜影加强和过敏化处理,并与硫加金敏化的乳剂进行感光性能的比较。硫敏化的乳剂经过潜影加强处理,感光度有明显提高,表明金具有促进乳剂颗粒显影的作用。另一方面,硫敏化的乳剂经过潜影加强处理,感光度虽有提高,仍达不到硫加金敏化的效果,而硫敏化的乳剂经过过敏化处理能达到甚至超过硫加金敏化的效果。这暗示着金对于硫加金敏化乳剂颗粒在曝光过程中潜影的形成是有贡献的。 本文采用Dember效应测量了乳剂的离子电导率,并进行了信号衰减速率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硫加金敏化的乳剂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和一级衰减参数与硫敏化的乳剂颗粒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硫敏化的乳剂经过金盐溶液过敏化处理后,乳剂颗粒的离子电导率和一级衰减参数明显减小,从而验证了金盐法过敏化效应是由于增加了颗粒环境中的银离子浓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增感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吸附并形成J-聚集体是染料光谱增感和超增感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增感染料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上的吸附,并考察了阻光染料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及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程度不同,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形成的影响也有差异.其中,吸附较小的不影响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而吸附较大的阻碍增感染料J-聚集形成,特别是阻光染料在增感染料之前加入乳剂中时.在氯化银微晶上吸附很小的阻光染料基本不影响增感染料对乳剂的光谱增感,而吸附较强的阻光染料不仅吸收入射光,还抑制或破坏增感染料的光谱增感.因此,在氯化银微晶表面没有吸附的阻光染料才是优良的阻光染料.  相似文献   

15.
自Birr发现三氮茚和四氮茚类化合物[1]及其用作卤化银感光剂的稳定剂以来,它们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2]。  相似文献   

16.
将甲酸盐掺杂在乳剂微晶不同位置处,制备成氯化银立方体微晶乳剂和{100}面扁平微晶乳剂.实验发现:作为正空穴捕获剂,适当计量的甲酸盐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前提下,可使上述乳剂的感光度提升3—8倍.甲酸盐在两种晶形乳剂的不同位置掺杂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酸盐均匀掺杂可比表面掺杂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在两种乳剂中甲酸盐掺杂增感都可与其后的硫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乳剂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发现含染料的溴化银模型乳剂在g=2.0023下的光致ESR信号强度随化学成熟时间的增长而增强,与光敏度的变化呈平行关系。这一现象与文献中报道的[1]在实用乳剂上得出的结果恰恰相反。假设化学敏化产物在潜影形成过程中既能作为电子陷阱,又能作为空穴陷阱,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甲酸盐掺杂和草酸盐掺杂对AgBr乳剂和亲水型PTG材料感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作为光敏元显著提高了其相对感光度,而不引起灰雾的增加;掺杂增感与硫增感、金增感、硫加金增感在PTG材料中同样表现出协同增感效果,使PTG材料的感光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掺杂后的AgBr乳剂在PTG材料中具有一个最佳使用量,即Ag-Br与硬脂酸银的摩尔比为1:4.  相似文献   

19.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二甲基胺硼烷(DMAB),制得了一系列Ag2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Ag2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Ag2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3)Ag2掺杂接近微晶表面时乳剂感光度的增幅最大;4)在本实验条件下,掺杂乳剂的灰雾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