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生在學习物理中对解答物理习题是最感困难之一,如何培养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是值得每个教师深入研究的,在教学大纲中关于物理习题的说明:“物理习题的巩固学生的知识上和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意义,……要首先分析习题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从而  相似文献   

2.
“物理习题在巩固学生的知识上和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解物理习题是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中学物  相似文献   

3.
传统课堂过分强调理想模型的教学,学生缺乏对真实情境问题做理想化处理的经历,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很弱.基于两种理想模型和模型建构素养学业水平的分析,从物理对象的真实化和物理过程的真实化两条途径设计情境化习题,让物理习题从理想模型回归真实情境,提高学生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物理解习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熟悉掌握物理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解习题不但可以使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公式等)巩固下来,根据我个人学物理及教物理的经验,仅学习了物理学概念、定律、公式,没有演过习题,就不可能使理论知识真正懂得透彻。所以我认为解习题决不是学习一节理论知识课以后的附加东西,而正是学完一节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正因为解题本身也是学习物理理论知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构成部分,所以通过解题,也如通过课堂教学一样,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因此解题本身,便应该是一个使学生有广阔思维活动的场所,教师应该充分注意这一思维活动阵地。我认为只注意课堂教学不批改学生作业;或批改作业时只注意习题对与不对,而不注意从解题中发现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齐含瑜 《物理通报》2024,(3):38-40+44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主要命题趋势,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而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感觉困难重重,尤其在物理核心素养之一——模型迁移方面存在不足.通过一道以光晕为背景的光学例题为载体,对学生典型错误成因进行探讨,以期为“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环境下的物理习题教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活化试题及其命题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君 《物理通报》2006,(3):23-25,38
1生活化试题及其作用 传统物理试题是将实际问题进行过多的人为加工、分解、简化与抽象,使之成为纯化的抽象问题,即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而生活化试题则是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而且未被加工或被加工的成份甚少的实际问题.传统物理习题教学模式固有的缺陷即人为性日益暴露出来.由于物理习题情景是人为设置且条件控制严格,因而使物理教育情景的真实性受到破坏,使学生在解决物理习题时的认知心理及行为表现与解决实际物理间题时的认知心理及行为表现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习题课的教学是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情况的反馈,是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如何在习题课中优化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物理的能力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思考的重大课题,笔者就自己的做法谈谈高中物理习题课如何有效地实施. 1创设习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践 习题教学可以及时的检验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情况和反馈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是一门实用的自然科学,对物理学的研究来源于对我们身边自然规律的研究,脱离实际的物理问题没有研究的实际价值.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了开放意识,创设的习题应该也要有开放意识,让习题走近生活,贴近生活,用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学生的做题动机,消除学生做题时枯燥、乏味、难入手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一般的物理习题都是命题者根据自己头脑中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结合某些问题情境和物理条件而拟定出来的.解题过程就是还原命题者物理模型的过程,也就是把实际问题模型化,把具体问题抽象成熟悉的典型物理问题.模型化是物理解题中的一种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9.
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ETA物理认知模型,针对理论物理认知题型、实验物理认知到理论物理认知题型和应用物理认知题型3类题型的习题特点,总结出每类题型具体的应对策略.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物理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做好从实践到构建物理模型的过渡,引导学生做好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为提升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邹兆云  王飞 《物理通报》2016,35(10):48-50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习题教学, 略去了由实际问题到抽象问题引申的过程, 导致学生面对以物理情境 为背景的习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由实际问题到抽象问题的引申既能引导学生从日常经验中获取信息, 又体现物理以 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背景, 且符合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 基于此笔者结合前两年发生的雨后司机溺亡 事件和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环节, 试图通过原始物理问题的介入, 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到抽象问题的引申及运用 物理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注重对物质世界普遍而基本的规律的探索,与生活实际、实验有很密切地联系.同时,物理学科又是比较抽象的,它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是理想化的、理论性非常强的。使学生具备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和高考所要考察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检验物理习题答案是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邹艳(山东省德州纺织工业学校253008)物理习题的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解答物理习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  相似文献   

13.
1我国物理习题的特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习题应具有三方面的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巩固和深化知识;发展功能——培养和发展能力;检测功能——进行教学检查和考试.但是当前中学物理教学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第二个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教师们已经开始重视发展学生能力,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得到发展的却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还是束手无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这不得不从当前我国物理习题的特点谈起,来看下面这道题.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学离不开理想化模型的建构,简化的理想模型能够帮助中学生在现有知识层面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并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物理问题中,如果不充分考虑理想化条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容易产生认知矛盾,不知所措.以一个有趣的静电场问题为例,揭示理想化模型的局限性,强调"去理想化"思维习惯的重要性.探讨分析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让其对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张忠一 《物理通报》2007,(11):37-39
传统的物理习题课教学大多采用低效高耗的“题海战术”,结果害了学生,也苦了教师.怎样才能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既减轻师生负担,又提高教学效益呢?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呢?采用开放型习题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物理开放型习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物理开放型习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普通物理学中,到处有理想化模型,如质点、刚体和分子弹性球模型等等.在习题中也会遇到必须近似处理的问题.理想化模型抓住了问题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从而得到简洁的适用于一定条件的公式.但是,这往往使一些学生感到难以捉摸.比如计算平板电容器电容时,把极板看成无限大带电平板,要求板的线度 l 和板间距 d 满足,l》d.那末要求 l 是 d 的多少倍才算满足要求呢?如果在这些方面给学生一些实际范例,既可以使学生感到抽象模型实际化而易于接受,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原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举几个实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都是很复杂的,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因素都毫不遗漏地考虑进去,实际问题就很难,甚至无法解决。因此,理想化方法就成为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理想化方法,就是通过逻辑思维,在复杂问题中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处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理想化方法不仅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经常被采用,而且对于培养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中学物理中,理想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物理条件的理想化、建立理想模型、进行理想实验。 一、物理条件的理想化 中学物理中遇到的物体,实际上都是处在多种外界条件之中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条件中,有一些对物体的运动规律起着主导作用,而另一些条件却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甚至根本就没有影响。这时,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条件是主要的,必须考虑,哪些条件可以忽略。然后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最后解决这个问题。 在中学物理习题中,最常见的是忽略摩擦力。比如:“两物体接触面光滑”、“忽略一切摩擦阻力”、“不计空气阻力”等等,这些都说明忽略摩擦力是中学生解题时经常要注意的。特别是中学物理课本中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课后习题不仅是对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锻炼,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渠道.本文通过对一道普通物理力学课程中常见习题可能得出的几种不同结果及其原因的分析,对如何通过习题帮助学生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习情境的创设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少物理教师受“题海战术”的影响,教学中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出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后的习题讲解分析上,而对它们得出的过程关注不够,无法深切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感悟不到物理的真谛.学生由于满脑子的小球、斜面、木块、子弹、轻杆等抽象的模型,一旦碰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往往手足无措,对物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社会的联系没有真切的感受,不能学以致用.因此,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化的物理知识学习,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根据学习情境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些物理学习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思路,期望对物理教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选编和评价物理习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谷云曦(南京地质学校210018)做习题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布置习题与批改作业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道好的习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学生通过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